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切爾諾貝爾:傷心的兒童

2019年关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災難的迷你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切尔诺贝利 (迷你剧)
Remove ads

切爾諾貝爾:傷心的兒童》(英語:Chernobyl,中國大陸譯《切爾諾貝利》,香港譯《切爾諾貝爾:傷心的兒童》,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譯《核爆家園》)英美合拍的五集歷史時代電視迷你劇集,由克雷格·馬津英語Craig Mazin創作,約翰·倫克英語Johan Renck執導。由謝諾·哈利斯、史特蘭·斯卡斯加德、愛美莉·屈臣和保羅·里特聯合主演。本劇由美國HBO電視台和英國天空電視台聯合製作。影片通過虛實結合的方法展現了於1986年蘇聯烏克蘭發生的切爾諾貝爾核事故以及其善後工作的故事。

快速預覽 切爾諾貝爾:傷心的兒童 Chernobyl, 類型 ...

這部迷你劇集於2019年5月6日在美國HBO首播,5月7日在英國天空電視台首播。該劇因其精彩的表演、歷史的準確性、氛圍的營造、基調的把握、劇本的編寫、攝影和配樂而廣受好評。在第71屆黃金時段艾美獎上,該劇獲得19項提名,並得到 最佳限定劇集/單元劇集英語Primetime Emmy Award for Outstanding Limited or Anthology Series、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獎,夏里斯、斯卡斯加德和屈臣也分別獲得表演類獎項提名。本劇獲得第77屆金球獎最佳迷你劇集及電視電影,斯卡斯加德也憑藉此劇獲得最佳男配角獎[1][2]

每集播出時都會一併推出「Podcast」播客,由馬津和 NPR 主持人彼得·薩加爾討論藝術創作自由、偏離事實準確性及其背後的原因[3] 。雖然評論家、專家和目擊者都指出了該劇情中與歷史和事實差異[4][5],但創作者對細節的關注受到了廣泛讚揚[6][7]

Remove ads

劇情概覽

《切爾諾貝爾》以戲劇化的方式講述了 1986 年 4 月發生在前蘇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核電站災難的故事,講述了災難中的人們和應對災難的人們的故事[8]。 該劇描繪了災難中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包括第一批到達現場的消防員、志工以及在 4 號反應堆下挖掘關鍵隧道的礦工團隊的努力。

這部迷你劇集很大程度上是根據當地普里皮亞特居民的回憶改編的,這些記錄來自白俄羅斯諾貝爾獎得主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的著作《切爾諾貝爾的悲鳴[9]。研究記錄了阿列克謝耶維奇在本書及其他著作中將自己的話語插入到受訪者的證詞中,以及她在不同版本間對採訪內容的大量修改,這表明她的作品不應被視為口述歷史[10][11]

演員

主要

常設角色

  • 亞當·倫德格倫英語Adam Lundgren 飾 維亞切斯拉夫·布拉任克[註 3],高級渦輪機操作員。
  • 卡爾·戴維斯 飾 域陀·普羅斯庫里亞科夫[註 3],高級反應器控制實習工程師。
  • 當勞·桑普特 飾 扎爾科夫,普里皮亞特政府高級官員。
  • 比利·波斯特爾斯韋特 飾 鮑里斯·斯托利亞丘克,4號機組高級控制工程師。
  • 約書亞·利斯 飾 伊戈爾·基爾申鮑姆,高級渦輪控制工程師。
  • 娜迪亞·克利福德 飾 斯韋特蘭娜·津琴科,治療瓦西里·伊格納堅科和其他輻射病患者的醫生。
  • 占美·西維斯 飾 阿納托利·西特尼科夫,副總運轉工程師,被派去檢查爆炸的爐心。

集數

更多資訊 集數, 標題 ...
Remove ads

製作過程

2017年7月26日,HBO宣布首次和天空電視台合作,製作迷你劇集《切爾諾貝爾:傷心的兒童》。這部五集迷你劇集由克雷格·馬津英語Craig Mazin編劇,約翰·倫克英語Johan Renck執導。馬津也與卡洛琳·施特勞斯英語Carolyn Strauss珍·費瑟斯通英語Jane Featherstone一道擔任執行製片,克里斯·弗萊(Chris Fry)和倫克擔任聯合執行監製[8][19]。馬津之所以對這部劇感興趣,是因為他決定寫一部劇,表達「我們現在如何與全球真相戰爭鬥爭」[20]。2019年3月11日,宣布劇集於2019年5月6日上映[21]

系列正式公布的同時,謝諾·哈利斯也確認會演出電視劇[19]。2018年3月19日,史戴倫·史卡斯格艾蜜莉·華森宣布加盟[22]。2018年5月,保羅·里特英語Paul Ritter (actor)、謝茜·畢克萊(Jessie Buckley)、阿德里安·羅林斯(Adrian Rawlins)和康·奧尼爾(Con O'Neill)加盟劇組[23]

2018年4月,主體攝影在立陶宛開鏡[19]。2018年5月13日,影片在立陶宛維爾紐斯Fabijoniškės英語Fabijoniškės拍攝,由於保持前蘇聯的風格,該地用來描繪普里比亞特。為了搭建人員撤退的場景,劇組密集地搭建了活動板房公寓、導演約翰·倫克抨擊房子各式各樣現代風格窗戶很讓人出戲,但是不考慮用後期抹掉。3月底,劇組移師到立陶宛維薩吉納斯拍攝伊格納利納核電站的內景和外景[24],由於兩者的設計極其相似,這座退役了的核電站時不時被稱作「切爾諾貝爾的姐妹」。2018年6月初,劇組移師到烏克蘭拍攝最後的戲[25],拍攝總共花了16個星期[26]

每集在播出時都會發布新的劇集配套podcast播客[27]。podcast 收錄了馬津和主持人彼得·薩加爾之間的對話,包括討論該劇在哪些方面盡可能地忠實於歷史事件,以及在哪些方面為了藝術創作而對事件進行了整合及修改[3]

Remove ads

評價

專業評價

《切爾諾貝爾:傷心的兒童》獲得影評人的讚賞。爛番茄評論數45條,新鮮度96%,平均分8.87/10。網站共識寫道:「《切爾諾貝爾:傷心的兒童》鉚接一種永不消失、發展緩慢的恐懼,以英國工藝戲劇化表現一場國家級悲劇,全面架構機構性腐敗[28]。」Metacritic評論25條,平均分83/100,即「普遍好評」[29]

大西洋》、《華盛頓郵報》和英國廣播公司的評論都指出影片着重展現了情報的力量,以及謊話連篇的領導者是如何無意中犯下超出他們理解範圍的錯誤的,成功吸引觀眾關注跟他們同時代的社會主義社會。《大西洋》蘇菲·吉爾伯特(Sophie Gilbert)認為影片「嚴肅考究了貶低真相會造成的損害」。《華盛頓郵報》漢克·斯圖艾佛(Hank Stuever)稱讚影片展現出「謊言成為標準,權力遭到濫用時會發生什麼」。而紐約客的評論則肯定了該片對其對蘇聯生活環境的準確復刻,但批評稱其「未能準確刻畫蘇維埃的權力關係」[30][31][32][33]

福布斯的James Conca和核物理學家Kelvin Kemm認為影片裏的輻射傷害的描述缺少科學根據。只要沒有放射源,受到嚴重輻射傷害的人不會散發着輻射污染,且沒有研究指出胎兒會吸收輻射或因此受傷。影片對急性輻射綜合症的描述並不準確,所有得急性輻射綜合症的都是工作人員,沒有居民或兒童患病[34],且短時間暴露於大劑量的游離放射線下不會造成突然流血或是皮膚龜裂[35]

俄羅斯文化部長弗拉基米爾·梅金斯基讚賞電視劇是「大師之作」,「拍攝時非常尊重普通人」[36]。《新報》的安娜·納林斯卡雅英語Anna Narinskaya指出,儘管蘇維埃政府受到猛烈抨擊,但是《切爾諾貝爾:傷心的兒童》是同情老百姓的,展現他們的恐懼,乃至團結到給那些被稱為「機關人員」的人潑髒水[37]

俄羅斯共產黨呼籲對《切爾諾貝爾:傷心的兒童》的編劇、導演和監製發起誹謗訴訟,認為這部片子「令人作嘔」。黨員謝爾蓋·馬林科維奇發表聲明,表示黨打算遊說負責監管電視的俄羅斯聯邦電信、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監督局英語Roskomnadzor阻止當地媒體播出該劇[38]。《共青團真理報》的迪米特里·斯特辛認為這部電視劇講了「狂野、愚蠢、粗心的俄國人用他們的核電站在歐洲製造了一場始料未及的環境災難」,直接給在全球核能市場佔主要份額的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的競爭對手們帶來好處[39]

Remove ads

收視率

更多資訊 序, 標題 ...

備註

  1. 劇集官方網站標明其姓名英文拼寫為Ulana Khomyuk,姓氏對應俄語轉寫為Хомюк,參照俄漢譯音表譯作「霍繆克」。(白俄羅斯烏克蘭人名均參照俄漢音譯表。)
  2. 其姓名俄語拼寫為Василий Игнатенко(拉丁轉寫為Vasily Ignatenko),參照俄漢音譯表譯作「瓦西利·伊格納堅科」,與新華社對相同姓氏音譯相同。[12]
  3. 按人物姓名俄語拼寫參照俄漢音譯表校正重譯。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