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桿狀套病毒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桿状套病毒科
Remove ads

桿狀套病毒科學名:Roniviridae)是網巢病毒目的一個,為具包膜正單鏈RNA病毒,顆粒呈桿狀,直徑約為40-60奈米,長約150-200奈米,基因組長約26000nt[1][2]。本科為一單型分類單元,僅有淋巴病毒屬Okavirus,又稱頭甲病毒屬)一個屬,其下包含3種病毒,以對蝦科動物為宿主,其學名得名自病毒感染的部位,即對蝦科動物的淋巴器官(lymphoid organ,又稱Oka)[3]。本科病毒的感染可能為急性或慢性,急性感染可造成蝦子死亡,慢性感染可造成一地區的蝦子大量帶原[3]

快速預覽 桿狀套病毒科, 病毒分類 ...
Remove ads

分類

Thumb
草蝦
Thumb
桿狀套病毒科病毒的演化樹

桿狀套病毒科的病毒共有8種基因型,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已將其分為3種病毒[3][4]

  • 鰓相關病毒(Gill-associated virus,GAV):基因型二型,感染草蝦
  • 淋巴病毒一型(Okavirus 1):基因型八型(僅見於中國),感染明蝦
  • 黃頭病毒Yellow head virus,YHV):基因型一型,可再分為1a與1b兩型,感染草蝦與細角濱對蝦法語Litopenaeus stylirostris

基因型三型至七型因尚無完整基因組序列而地位未定。其中四型僅見於印度、六型僅見於東非、七型僅見於澳洲[3]

在網巢病毒目中,桿狀套病毒科為Euroniviridae英語Euroniviridae科(亦感染甲殼類)的姊妹群,兩者組成的演化支則為中套病毒科(感染蚊子)的姊妹群[3]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