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梁銘越

古琴演奏家,音樂學家,作曲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梁銘越(1941年[1]),作曲家民族音樂學家、古琴等多樣樂器演奏家。第一位以古琴為研究題材取得博士學位的華人學者。[2]曾任美國加拿大臺灣多所大學音樂系教授。其創作領域涵蓋管弦樂、中英文歌劇室內樂新世紀音樂鋼琴獨奏等。[2]曾獲得阿特沃特·肯特當代作曲獎、金鼎獎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等多個獎項。

快速預覽 梁銘越, 英文名 ...
Remove ads

生平

1941年出生於湖南新晃縣,父親梁在平當時是土木工程師。四歲時,因抗戰搬到重慶,由於梁在平常和友人聚會、玩音樂,梁銘越從小耳濡目染。[3]

舉家遷至臺灣後,梁銘越開始向胡瑩堂學習古琴,並參與梁在平組織的「魯聲」國樂社,學習吹,除此之外,他還學了崑曲小提琴等,曾師從馬熙程[3]

梁銘越為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第一屆學生,[4]主修小提琴,師從鄧昌國。畢業後考上美國夏威夷大學音樂系,主修作曲,大學期間補上了以前不足的基礎訓練,最後以六重奏《凌虛》和弦樂四重奏兩部作品畢業,其中《凌虛》還獲得「阿特沃特·肯特英語A. Atwater Kent當代作曲獎」,更因此申請上加州大學獎學金,進入該校研究民族音樂學[3]

曾和許博允陳茂萱、張邦彥等作曲家在1962年組成江浪樂集[5]

就讀加州大學期間,向羅伊·哈里斯亨利·拉扎羅夫英語Henry Lazarof約翰·樊尚英語John Vincent (composer)等人學習作曲,並且第二度獲得「阿特沃特·肯特當代作曲獎」。[1]參與梅利·梅塔指導的加州大學樂團,以及羅傑·華格納合唱團英語Roger Wagner Chorale,亦從米夏·艾爾曼的學生布萊曼女士學習小提琴。碩士論文為 The Chinese Chʻin: Its History and Music 。後來又以 The Art of Yin-Jou Techniques for the Seven-Stringed Zither 一文取得博士學位。[3]

1970年到三藩市大學創立民族音樂學系,兩年後改至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任教。[3]

1982年離開加拿大至馬里蘭大學[6][7]開始研究合成器電子音樂[3]

1990年受到東海大學的邀請回臺任教,1992年任職文化大學藝術硏究所所長,1994年成為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教授,又於1997年擔任北德克薩斯大學音樂學院客座教授[3]

梁銘越到過許多國家演出,曾舉行過一百五十多場演奏會,[2]其中梁在平、梁銘越父子曾多次同臺演出,例如:在臺北市社教館舉行琴箏合奏,[8]1987年的兩廳院「琴箏之夜」演出。[9]

Remove ads

發明

  • 自創樂器「鳴箏」:十一絃,結構上主要是將縮小、加大表面弧度,音域為兩個八度五聲音階,用琴弓演奏。特地為其譜了一曲〈桃源行〉,收錄於《夢蝶》。[2]

作品

作曲專輯

演奏專輯

  • 《梁在平、梁銘越父子琴簫合奏傑作集》
  • 《梁在平、梁銘越父子箏簫合奏傑作集》
  • 《琴韻箏聲集》(梁在平、梁銘越、汪振華合奏)
  • The Flowing Waters: Guqin Music of Liang MingyueLyrichord Discs英語Lyrichord Discs,2007年
  • Yangguan san die - Parting at Yangguan
  • Chinese Masterpiece for the Ch'in: Ancient & Modern

音樂劇

  • 《失落的熾陽》
  • 《九歌》,1993年[13]

書籍

  • 《梁銘越箏曲與箏歌創作集》
  • Music of the Billion: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Musical Culture (New York: Heinrichshofen, 1985) (《中國音樂通論》)
  • 《歷史長河的民族音樂》

研究

  • The Chinese Chʻin: Its History and Music
  • The Art of Yin-Jou Techniques for the Seven-Stringed Zither

其它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