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梁震 (明朝)
明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梁震(1483年—1539年),諡武壯、武莊[1],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南陽府新野縣(今河南省新野縣)人,明朝軍事將領。梁棟之子。
生平
早年擔任榆林衛指揮同知[2]。其父梁棟去世後,梁震襲榆林衞指揮使。嘉靖七年(1528年),晉升署都指揮僉事,協守寧夏興武營,充當延綏遊擊將軍。其為人廉潔英勇,又擅長兵書,善於訓練部下,屢次戰役率先登城,後擔任延綏副總兵[3]。他與總兵官王效在鎮遠關抵禦蒙古進攻[4],並晉升為都督僉事[5]。
當時,吉囊、俺答汗進犯延綏,梁震率兵在黃甫川截擊獲勝。此後,其參將任傑又在響水、波羅成功抵禦。吉囊又率領十萬騎兵進犯,被梁震在乾溝成功抵禦,並損失百餘人。此後梁震築牆挖溝抵禦進犯,蒙古不再輕易進犯。嘉靖十四年,晉升為都督同知,充任陝西總兵官。後追論黃甫川戰功,晉升爲右都督[6]。
嘉靖十五年(1536年),梁震擔任大同鎮總兵官[7]。當時大同兵變後,亂兵連殺巡撫張文錦、總兵官李瑾,繼任者魯綱沒有威嚴能夠鎮住部下,致使士兵更驕橫,文武官員無法管束。明廷為此擔憂,只能派遣梁震繼任。嘉靖十五年,梁震率領自己親兵五百人抵達大同,部隊向來忌憚梁震,至此聽從指令[8]。蒙古入侵時,梁震率軍在牛心山擊退,並斬殺百餘人。蒙古軍大憤,駐紮在附近伺機進犯,梁震已經料到,並設置伏兵,在宣寧灣、紅崖兒接連進攻並獲大勝。嘉靖十六年,再次出擊玉林川,斬殺蒙古一百四十餘人[9]。晉升梁震爲左都督,廕一子百戶。梁震辭去廕子,乞求給父親祭葬,得到嘉靖帝許可。當時,毛伯溫督師,與梁震修築各邊防重鎮城堡,不過幾月大工告成。嘉靖十八年(1539年),梁震去世,贈太子太保,賜銀幣,加贈太保,諡武壯[10][11]。
梁震帶兵素有機略,其號令明確並縝密。前後參加了百餘場戰役,大部份均獲勝。當時他率領親軍出塞偷襲蒙古軍營,曾經有人擔心此舉會引發嫌隙,梁震則表示必須主戰才能防止敵人騷擾邊界。梁震死後,其親兵被編制入伍,邊疆將領均認為他們頗為得力[12][13]。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