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梧桐
锦葵科梧桐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梧桐(學名:Firmiana simplex),又名青桐、桐麻,是錦葵科梧桐屬的一種落葉喬木,它和同名為「桐」的油桐(大戟科)、泡桐(泡桐科)、法國梧桐(懸鈴木科)沒有親緣關係。其種加詞「simplex 」意為「簡單、單一的」。
Remove ads
形態
梧桐樹高大魁梧,樹幹無節,向上直升。樹皮平滑翠綠,樹葉濃密,從干到枝,一片蔥鬱,顯得清雅潔淨,又稱「青桐」。「一株青玉立,千葉綠雲委」,這兩句詩,表達梧桐的碧葉青幹,桐蔭婆娑的景趣。
梧桐是落葉喬木,高可達12米;它喜光,喜深厚濕潤土壤。幼樹皮綠色,平滑;葉子掌狀3-7裂;夏季開淡黃綠色小花,圓錐花序;果實分為5個分果,分果成熟前分裂呈小艇狀,種子生在其邊緣。它喜光,喜深厚濕潤土壤,生長快。
分布
梧桐在北美較溫暖的地區屬於入侵物種[1],其種子易於傳播,尤其易於沿着水道傳播,發芽後可在有利的環境下迅速生長,競爭性極強。[2]
文化
梧桐是一種優美的觀賞植物,由於其樹幹光滑,葉大優美,是一種著名的觀賞樹種。[3]漢朝時已被植於皇家宮苑。[4]點綴於庭園、宅前,也種植作行道樹。葉掌狀,裂缺如花。夏季開花,雌雄同株,花小,淡黃綠色,圓錐花序,盛開時顯得鮮艷而明亮。民間傳說,鳳凰喜歡棲息在梧桐樹上,[5]李白也有「寧知鸞鳳意,遠托椅桐前」的詩句。實際上,這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希望。 古書上說:梧桐能「知閏」、「知秋」。說它每條枝上,平年生12葉,一邊有6葉,而在閏年則生13葉。[6]這是偶然巧合演繹出來的,並非自然規律。至於「知秋」卻是一種物候和規律,「梧桐一葉落,天下皆知秋」,司馬光《梧桐》詩云:「初聞一葉落,知是九秋來。」既富科學,又有詩意。 詩人們觀察到落葉的飄零景象,借景抒情,發出無窮的惋惜和感慨,來詠嘆自己的身世。「花開殘菊傍疏籬,葉下衰桐落寒井」,「梧桐葉落秋已深,冷月清光無限愁」。其實,落葉並非樹木衰老的表現,而是樹木適應環境,進入耐寒抗乾的休眠時,準備着新春的萌發。
Remove ads
用途
梧桐木材木質緊密,陳翥《桐譜》說:「桐之材,採伐不時而不蛀蟲,漬濕所加而不腐敗,風吹日曬而不折裂,雨濺污泥而不枯蘚,干濡相兼而其質不變,楠雖壽而其永不敵,與夫上所貴者舊矣。」其紋理細膩,適合製造樂器,《詩經》提到:「樹之榛栗,椅桐梓,爰伐琴瑟。」李賀《李憑箜篌引》中寫也到「吳絲蜀桐張高秋」;許多傳說中的古琴都是用梧桐木製造的,[7]如東漢的焦尾琴,[8]梧桐對於中國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傳說中的鳳凰「非梧桐不棲」,白居易《長恨歌》有「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之句。溫庭筠的詞《更漏子》正是以梧桐寄語相思:「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陸游《寄鄧志宏》也有「自慚不是梧桐樹,安得朝陽鳴鳳來」之句。
梧桐其它用途很多,樹皮可用於造紙和繩索,種子可以食用或榨油。因梧桐樹皮堅韌的特性,臺灣楠梓仙溪流域的大武壠族會將 2–3 年生的梧桐樹的樹皮取下,在河邊浸泡約一個月後,將去除腐爛樹皮後的纖維捻成繩索,可用在陷阱製作或其他固定用途,特別可用於製作山豬陷阱,其強韌的特性可防止山豬掙脫。[9]
-
梧桐的果實
-
果實與種子標本
-
外觀相似的泡桐(Paulownia)種籽與梧桐型態不同容易辨認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