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棉花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棉花樹(英語:Cotton Tree),是曾經位於西非國家塞拉利昂首都自由城的一棵吉貝木棉,樹齡逾數百年,曾長期為自由城乃至塞拉利昂的地標之一,直到2023年5月24日被暴風雨吹倒。
歷史概況
棉花樹的具體種植日期已經無從查證,據當地的民間說法,在13世紀曼迪人來到當地時,就有了此樹木;也有說法稱其由從加勒比海來到當地定居的前黑奴種植於1787年;[2]但可確認的是它在自由城城市建立之前的1787年就已存在,並為奴隸貿易的據點。1792年3月,一群從美國來到當地定居的前黑奴聚集在這棵棉花樹下祈禱,感謝上帝賜予他們自由,並將登陸的地方命名為自由城,這些定居者也成為了當地塞拉利昂克里奧爾人的先祖。在19世紀,當地民眾也時常在棉花樹下慶祝節日、唱歌跳舞;學生們則經常在樹下集會、演講、討論學術。[3][4]該樹木也是早期當地泰姆奈人的重要地標,他們登上棉花樹,並將從樹頂可俯瞰到的土地皆劃為自己的領地。[5]
1961年,塞拉利昂獨立伊始,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在當年年末出訪了該國,期間,她也曾駐足於棉花樹下;其後,該樹木的圖案也被印於塞拉利昂發行的法定貨幣利昂及郵票上。[6]其地標性也為一些文學作品所提及,塞拉利昂詩人奧馬爾·法魯克·塞西(英語:Oumar Farouk Sesay)甚至將棉花樹與法國的艾菲爾鐵塔、英國的大本鐘及美國的自由女神像相提並論。[7][8]
棉花樹在多年間經歷過惡劣氣候的摧殘,亦曾被閃電擊中,仍然屹立不搖;但在2023年5月24日晚間,棉花樹被一場暴風雨吹倒,攔腰斷裂;翌日,上百名當地市民聚集在樹木倒塌的地點哀悼;塞拉利昂總統朱利葉斯·馬達·比奧也對此表達遺憾之情,並稱棉花樹在幾個世紀以來,長期為該國「引以自豪的標誌」及「日益茁壯、庇護不少人的象徵」,還希望採取措施保護這棵棉花樹的歷史記憶。[9]
Remove ads
位置

棉花樹舊址位在塞拉利昂自由城市區的一條道路中央的圓環內,高達70公尺、寬約15公尺;[10][11]東南隅鄰近該國的政治中心塔山,包括塞拉利昂總統府、國會大廈、國家選舉委員會、外交部等一系列國家機關皆位於當地;東接該國最高法院;西界國家博物館;北近大西洋。[3]20世紀初的塞拉利昂鐵道也曾在樹下建立火車站。[2]典籍《博物館研究遺產的方法》(A Museum Studies Approach to Heritage)中還寫道:
「……(棉花樹)就像一個巨人,在市中心守望和「保護」着首都,一如它200年以來一樣。它多節多刺、粗壯的樹幹和巨大遮蔭的樹枝也使它看起來像一個哨兵,它站在自由城最古老的地區的中心,被教堂、司法及行政機構的建築包圍,但它仍鶴立雞群。」[2]
體現了棉花樹在當地的地標性。[2]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