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楚共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楚共王(前600年—前560年),或作楚恭王,出土楚國文獻寫作龔王[1],羋姓,熊氏,名審,春秋時代楚國國君。楚莊王之子,而後參與了鄢陵之戰。
生平
- 即位時年幼,由重臣令尹(相當於丞相)子重專政。
- 楚共王六年(前585年)發生「子儀之亂」,大夫析公逃到晉國,成為謀士,這是「楚才晉用」的典故。
- 楚共王十六年(前575年)6月,在鄢陵地區(今河南鄢陵西南),晉楚進行了一場大戰,史稱鄢陵之戰,楚共王中箭,眼睛負傷,公子茂成了俘虜,軍帥子反自殺。
前560年,楚共王生了病,告訴大夫們說:「我沒有德行,年幼的時候就做了一國之君。生下來十年先君楚莊王就去世了,沒有來得及學習師傅和保傅的教訓而承受了繼承王位這許多福祿,因此缺乏德行而喪失了先君的霸業,在鄢陵之戰損失了軍隊,讓國家蒙受恥辱,使大夫們擔心,這都是我的罪行,都夠嚴重的了。如果由於大夫們的福氣,我得以保全首領而善終,在這些祭祀安葬的事情上,得以在祢廟中追隨先君,只能請求給予『靈』或者『厲』的惡諡了,請大夫們選擇吧。」楚國的大夫們沒有人回答,楚共王下達五次命令以後才答應了[2][3]。
這年秋季,楚共王去世,等到下葬的時候,令尹子囊和大家商量諡號,有的大夫說:「國君已經有過命令了。」子囊說:「不行,侍奉君王的人,要先稱道國君的善行而不能依從他的過失,國君是用『共』來命令的,怎麼能不用這個字呢?聲威赫赫的楚國,國君駕臨而治,安撫着蠻夷,大規模的征伐南海,讓他們從屬於諸夏,這份光榮可以說很大了,有這樣的光榮,又知道自己的過錯,可以不說是共嗎?如果首先稱道國君的善行,請以『共』為諡號。」大夫們都聽從了他的意見[4][5]。
Remove ads
家庭
共王有五個寵愛的兒子:公子昭、公子圍、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棄疾,沒有嫡長子可立。於是祭祀以占卜吉凶,共王暗中和巴姬在宗廟內埋藏一塊璧玉,然後召見五個公子齋戒入內,公子昭跨璧而過,公子圍用手肘爬過,公子比、公子黑肱都遠離璧玉,沒有從上面經過。公子棄疾年幼,被抱進廟,一拜再拜都正好壓在璧上,最後果然由公子棄疾一系繼承了楚國的王室。
前任: 父楚莊王 |
楚國君主 前591年-前560年 |
繼任: 子楚康王 |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