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毛粒子

一种提议的粒子命名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毛粒子(Maons)是美國物理學家謝爾登·格拉肖在1977年提議的一種粒子命名法。

謝爾登·格拉肖史蒂文·溫伯格曾多次訪問中國。毛澤東認為物質是無限可分的,質子、中子、電子和更小的物質也應該是可分的,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直到無限。毛澤東逝世後,在1977年的第七屆夏威夷粒子物理學年會上,格拉肖提議將構成物質的所有這些假設的組成部分命名為「毛粒子」,以紀念毛澤東的物質可分思想。

夸克和輕子是否都有共同的更基本的組成部分呢?許多中國物理學家一直是維護這種觀念的。我提議把構成物質的所有這些假設的組成部分命名為「毛粒子」(Maons),以紀念已故的毛主席,因為他一貫主張自然界有更深的統一。[1][2]

1978年格拉肖回答日本記者提問時說,他想把比夸克更深一層的粒子命名為毛粒子,理由有三,除了與毛澤東聯繫外,[3]

第二個理由是:在西歐社會裏,出生的小孩要記住的第一句話是「ma」。第三個理由是:在希伯來語中「ma」這個詞意味着「為什麼」。

葉峻認為,格拉肖提到的毛粒子,「是泛指組成物質的所有粒子的總稱,即包括已經發現的粒子和尚未發現但假設存在着的粒子都在內,而不是專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體子。」[4]

Remove ads

參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