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溝灣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溝灣遺址全稱「淅川溝灣新石器時代遺址」,原名「下集遺址」[1], 位於河南省淅川縣上集鎮張營村溝灣組東面,淅水東岸的二級台地上, 西距淅水約800米,四周環山,處於小盆地之中,該遺址系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淹沒區文物保護項目之一。[2]也是漢江中游地區首次發現的具有「環壕聚落」特徵的史前遺址, 填補了該區域史前聚落考古的一項空白。[3] 併入選2008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4]

快速預覽 溝灣遺址,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

地理

該遺址所在地屬於豫西南山區, 向東大約50千米是南陽盆地, 從這裏可進入豫中地區,古代水運發達時期,自西北透過丹江可進入陝南和關中平原,自西南透過漢江則可進入鄂西北和江漢平原, 是連接黃河長江中游文化區塊的樞紐地帶。 [5]兩大文化區在相同時期的交流和融合, 在這裏表現得比較明顯。

遺址概況

遺址東西長約310米,南北寬約190米,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3米到8.5米,地層堆積以遺址為中心向邊緣地帶傾斜,以新石器時代堆積為主,整理後發現,新石器時代堆積的遺存由多到少分別由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王灣三期文化四個時期組成。

新石器時代遺存發現窖穴和灰坑375座、房址123座、瓮棺76座、豎穴土坑墓96座、燒土堆積15個、溝15條、灶1座、陶窯2座、道路1條以及大量的陶、石、骨角器。[2]

參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