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油脂 (音樂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油脂》(英語:Grease,又名《火爆浪子》、《青春狂熱》)是美國作曲家吉姆·雅各布斯和沃倫·凱西於1971年創作的音樂劇。該劇以1950年代美國工人階級出身的青少年亞文化油脂者命名,敘述了在芝加哥一間虛構高中韋迪爾高中(原型為公立高中威廉·霍華德·塔夫脫高中[1])的十名高中生探索對朋輩壓力、政治、個人核心價值和愛情的疑惑。劇中歌曲重現了1950年代的搖滾風格。《油脂》在芝加哥首演後被貶為一部不修邊幅、具攻擊性和低俗的音樂劇,但其後的製作減少了有關內容[2]。《油脂》反映了青少年懷孕、童黨等社會問題。它的主題亦包含愛情、友誼、青少年犯罪、青春期時的性爆發,以及階級意識和階級鬥爭。
《油脂》在1971年於芝加哥金士頓礦業劇院首次公演[3],並於1972年6月7日在紐約曼哈頓中城的布羅德赫斯特劇院公演[4]。《油脂》現已成為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直至1980年落幕,它共在百老匯演出了3388次[4],打破了《屋頂上的提琴手》3242場的公演紀錄,成為百老匯公演次數最多的音樂劇,直至1983年被《歌舞線上》打破,但截至2015年4月仍為百老匯第十五最多公演場數的音樂劇[5]。《油脂》在1973年6月在倫敦首演時[4],亦曾經揚威倫敦西區劇院,並在1978年改編成電影。《油脂》亦是中學話劇團、區域劇院和社區劇院較常演出的劇目之一[6]。
Remove ads
製作歷史
1959年,搖滾音樂開始在美國盛行[2]。而性自由亦逐步開放[2],至1970年代更掀起性革命[2]。加上受當時美國反戰浪潮,以及同類音樂劇《咖啡邦戈》、《毛髮》等的影響[2],《油脂》便在這個浪潮之下應運而生[2]。

《油脂》的創作背景源自編劇之一吉姆·雅各布斯在母校威廉·霍華德·塔夫脫高中的回憶[1]。沃倫·凱西其後加入與吉姆·雅各布斯共同創作。
《油脂》在1971年於芝加哥林肯大道的金士頓礦業劇院首次公演[3]。製片人肯·韋斯文和瑪克辛·霍士在收看芝加哥公演之後,與編劇達成協議,取得《油脂》在外百老匯的製作權和公演權[7]。製作團隊於是由芝加哥遷到紐約,以集中在《油脂》紐約版的製作。《油脂》紐約版由湯姆·摩爾執導,帕特里夏·伯奇編舞(其後她亦參與電影版的編舞工作,並執導其續集),1972年2月14日在曼哈頓下城的伊頓劇院公演[8]。雖然地理上當時《油脂》在外百老匯公映,但其製作已達到百老匯水準[9],因此該劇在第二十六屆東尼獎中獲得7項提名[8]。
1972年6月7日,《油脂》遷至百老匯布羅德赫斯特劇院公演[8],再在同年11月21日遷至皇家劇院公演[8],並在該劇院一直公演至1980年1月27日[8]。在公演最後五週,《油脂》再遷往座位更多的莊嚴劇院公演[8],直至1980年4月13日落幕[8]。由在百老匯首演至落幕起計,《油脂》共進行3388次公演[8]。
1972年百老匯首演時的演員陣容包括巴里·博斯特威克(飾演丹尼)、卡羅爾·德馬斯(飾演桑迪)、阿德里安娜·巴博(飾演里索)、蒂莫西·邁耶斯(飾演肯力基)、艾倫·保羅(飾演青年天使和莊尼·加西諾)、沃爾特·伯比(飾演羅渣)、繆思·斯摩(飾演法蘭奇)[10]等。其後演出百老匯版《油脂》的演員包括傑夫·科納韋(後在電影版飾演肯力基)[11]、蓋爾·愛德華茲[12]、馬利盧·亨納爾[13]、彼得·蓋勒[14]、艾琳·格拉夫[15]、朱迪·凱[16]、柏德烈·史域斯[17]、尊·特拉華達(後在電影版飾演男主角丹尼)[18]、傑里·扎克斯[19]、特依特·威廉姆斯[20]等。而李察·基爾亦在此次公演中成為替補演員,他在此次公演的角色包括男主角丹尼、青年天使和文斯·方丹[21]。
《油脂》在1973年6月在倫敦西區劇院的新倫敦劇院公演[4],由當時仍未成名的李察·基爾擔演男主角丹尼。而倫敦首次公演中的其他演員包括斯泰西·格雷格(飾演桑迪)、斯蒂芬·本特(飾演羅渣)、傑奎 - 安·卡爾(飾演里索)、德里克·占士(飾演杜迪)等。[22][23]其後,保羅·尼古拉斯、伊蓮·佩姬取代李察·基爾和斯泰西·格雷格擔演主角[24]。1979年第二次公演時,則由蘇·波拉德和特蕾西·厄爾曼演出主角[25]。
《油脂》在1993年在倫敦西區劇院的自治領劇院重新公演[26],在1996年10月轉至劍橋劇院繼續演出至1999年9月11日落幕為止[26]。此次重新公演版由大衛·吉爾摩執導[26],主要演員包括克雷格·麥克拉克倫(飾演丹尼,其後改由盧克·戈斯、伊恩·凱爾西、達倫·地飾演)、黛比·吉布森(飾演桑迪,其後改由索尼婭、薩曼莎·沃馬克飾演)、麥克·道爾(飾演文斯·方丹)、丹心·歐威茨(飾演帕蒂)、謝恩·里奇(飾演肯力基)、莎莉·安·普雷特(飾演里索)等[26]。該次重演的成功促成首次英國巡迴演出[27],由謝恩·里奇(飾演丹尼)[27]、海倫·威爾(飾演桑迪)、托比·辛森(飾演文斯·方丹和青年天使)、亞歷克斯·伯恩(飾演肯力基)、米歇爾·胡珀(飾演里索)等主演[28]。
此版的特色,在於該版包含了四首在電影版出現的歌曲,包括《油脂》、《絕望地貢獻給你》、《桑迪》和《你是我想要的》。「漢堡皇宮男孩」亦在此版改稱為「雷鳥」。
Remove ads
《油脂》在1994年5月11日在百老匯尤金·奧尼爾劇院重新上演,共上演1505場,此前亦有20場預演。該版由傑夫·卡爾霍恩執導和編舞,並由瑞奇·保羅·戈爾丁(飾演丹尼)、波姬·小絲(飾演里索,後改由羅茜·奧唐納飾演)、蘇珊·伍德(飾演桑迪)、亨特·霍士特(飾演羅渣)、梅根·穆蘭里(飾演馬蒂)、希瑟·斯托克斯(飾演珍)、比利·波特(飾演青年天使)等主演[29]。
而基於該版的美國巡迴演出則在1994年9月在康涅狄格州紐哈芬市開始,並持續數年。首場巡迴演出的演員包括莎莉·斯特拉瑟斯(飾演林奇老師)、安吉拉·寶帕諾(飾演里索)、雷克斯·史密斯(飾演丹尼)、特麗莎·M·戈爾曼(飾演桑迪)、戴維·瓊斯(飾演文斯·方丹)等。而其後成為長駐百老匯演員的波姬·小絲亦曾經在1994年11月參與巡迴演出,並飾演里索一角。其他曾參與巡迴演出的著名演員包括米奇·杜蘭茲(飾演文斯·方丹)、阿德里安·施密德(飾演丹尼)、黛比·吉布森、希瑟·斯托克斯、麥肯齊·菲利普斯、莊士敏·蓋伊、露西·勞倫斯(五人均為飾演里索)、薩頓·霍士特(替補演員,飾演桑迪)、瑪麗莎·珍麗特·華力加(飾演珍)等[30]。
Remove ads

2007年7月24日,《油脂》在百老匯布魯克斯·阿特金森劇院再度預演31場,並在同年8月19日第三度公演[31]。此次公演由嘉芙蓮·馬歇爾執導和編舞[32],此次公演的主角馬克思·科林(飾演丹尼)和勞拉·奧斯尼斯(飾演桑迪)由全國廣播公司節目《油脂:你是我想要的!》選出[33]。本版較貼近電影版,例如本版增加了四首只在電影版出現的歌曲(《油脂》、《絕望地貢獻給你》、《桑迪》和《你是我想要的》)[34],而在本版中,原版的「漢堡皇宮男孩」亦跟從電影版稱為「雷鳥」。此次公演在2009年1月4日落幕,共公演554場。[35]
而西區劇院皮卡迪利劇院亦基於該版在2007年8月8日至2011年4月30日期間重演《油脂》[36]。此次公演的主角丹尼·貝恩(飾演丹尼)和蘇珊·麥克法登(飾演桑迪)由獨立電視台節目《油脂是詞》選出[37][38]。在西區劇院的公演結束後,在2011年5月6日在愛丁堡開始英國逐迴演出[36]。
該次巡迴演出的主要演員包括丹尼·貝恩(飾演丹尼)、嘉琳娜·吉萊斯皮(飾演桑迪)、瑞奇·羅哈斯(飾演肯力基)、凱特·薩默塞特·郝(飾演里索)、德里克·安德魯斯(飾演羅渣)、勞拉·威爾遜(飾演珍)、理查德·文森特(飾演杜迪)、勞倫斯·特勞德(飾演法蘭奇)、喬什·傑維爾(飾演桑尼)、洛伊絲·厄爾文(飾演馬蒂)、達倫·約翰(飾演尤金)、森美·凱利(飾演帕蒂)、傑森·凱普韋爾(飾演青年天使/文斯·方丹)、南希·希爾(飾演林奇老師)、蘇菲·西堅尼(飾演查查)等[39]。
Remove ads
《油脂》在2011年再次在芝加哥公演,該版基於1971年原版[40]。此次公演由芝加哥美國劇院公司藝術導演P·J·帕帕或利和《油脂》原作者之一吉姆·雅各布斯共同參與製作。該版自2011年4月21日至8月21日期間公演,以紀念《油脂》首次公演40周年[40]。基於版權原因,在此版上演時,有少數劇中歌曲未能在劇中演唱[41]。
劇情
1959年韋迪爾高中舊生在英文老師林奇(在電影版稱為麥基校長)的號召之下重聚。當畢業生代表尤金·霍茲克發表講話時,「漢堡皇宮男孩」(在電影版和後期重新公演版本稱為「雷鳥」)和「粉紅女士」突然出現[42]。
其後,時光倒流回1959學年開學日。「粉紅女士」坐在飯堂,而「漢堡皇宮男孩」則坐在學校門口。插班女生桑迪·杜布雷斯基(在電影版稱為桑迪·奧爾森)向「粉紅女士」(法蘭奇、馬蒂、珍和貝蒂·里索)講述她曾與「漢堡皇宮男孩」的首領丹尼·佐科有過短暫的戀愛關係。在敘述此段關係時,桑迪以浪漫角度描述,而丹尼則向其他「漢堡皇宮男孩」(杜迪、桑尼、羅渣和肯力基)誇大其與桑迪的性關係[42]。
桑迪和丹尼在學校碰到對方,當他們為這次重逢而感高興時,其他「漢堡皇宮男孩」來到,丹尼將桑迪推開一邊。在「漢堡皇宮男孩」離開之後,桑迪感到傷心,此時「粉紅女孩」向她發出馬蒂睡衣派對的邀請。不久,各人聚集在禮堂以欣賞杜迪因購買新結他而舉辦的即興音樂會[42]。
在馬蒂的睡衣派對,「粉紅女士」嘗試吸煙、喝酒和穿耳環,並談及男孩。馬蒂在睡衣派對講及她對一個海軍陸戰隊隊員弗雷迪的長距離追求。與此同時,「漢堡皇宮男孩」正忙着偷輪轂蓋,丹尼戲弄肯力基有關他經常吹噓的「新車」「油脂閃電」[42]。
丹尼在啦啦隊綵排中與桑迪重逢,並打算就上次的事向桑迪道歉。但此時,作為啦啦隊隊長的帕蒂·森各斯對丹尼調情。帕蒂向丹尼談到賽跑選拔賽即將來到,因此丹尼向桑迪說他會參加賽跑隊以證明自己是花心的人。丹尼離開之後,帕蒂和桑迪練習啦啦舞[42]。
「漢堡皇宮男孩」和「粉紅女士」帶着便攜式收音機參加公園野餐。羅渣分享了向珍示愛一事,和他向不知情的受害者露出屁股的興趣。里索取笑丹尼正和一個類似於桑德拉·迪伊的女孩墮入愛河,其他油脂者亦隨之加入去取笑還沒有來到野餐的桑迪[42]。
桑迪在此時來到,油脂者亦結束對她的恥笑。桑迪告訴丹尼她以後也不想和他見面。然後,桑迪離開公園,丹尼對桑迪的負面回應不置可否,油脂者亦開始準備學校舞會。丹尼取笑不參加舞會的馬蒂,並聲稱無論如何他們都會成為朋友[42]。
Remove ads
學校舞會當晚,每個人都在體育館享受舞蹈。桑迪獨自一人留在家中聽收音機,並因為想念丹尼而哭泣[42]。
不久之後,肯力基和他的舞伴查查·迪格爾戈里奧,一個來自別校的女孩跳舞。肯力基其後改與原本和丹尼配搭的里索配搭,丹尼遂改為與查查配搭。司儀文斯·方丹宣佈比賽開始,經過幾輪淘汰之後,丹尼和查查奪冠。丹尼獲得兩張汽車影院戲票作為獎勵[42]。
幾天後,肯力基、杜迪和桑尼獲悉查查為「漢堡皇宮男孩」敵人成員的女朋友,並告知法蘭奇。查查向該童黨炫耀她與丹尼跳舞,該童黨於是決定向「漢堡皇宮男孩」挑戰。參加賽跑隊的丹尼,對挑戰表示不相信和疑惑。丹尼基於賽跑比賽,回絕了該童黨的邀請[42]。
在戰鬥之前,肯力基、杜迪和桑尼先到漢堡皇宮買小吃,而法蘭奇因為在美容學校表現不佳而被開除學籍,感嘆著自己的未來。此時青年天使出現,呼籲法蘭奇重返校園,但被法蘭奇拒絕[42]。
不久後,肯力基、杜迪和桑尼離開漢堡皇宮,但仍看不見敵對童黨。之後油脂者得悉羅渣失蹤,正當他們打算離開,羅渣突然帶着一條車用天線出現。油脂者抨擊羅渣以此作為遲到的藉口。原來羅渣曾經代表「漢堡皇宮男孩」,獨自一人與該童黨的三位成員決戰[42]。
丹尼和桑迪在「油脂閃電」中欣賞電影,丹尼向桑迪訴說他對肯力基、杜迪和桑尼三人的憤慨,並就三人的行為和他在野餐時的行為向桑迪致歉。丹尼向桑迪送上戒指,他想對桑迪更親密一些,可是一切發生得太快,桑迪走開了。丹尼想念她,並願望能與她再次一起[42]。
幾天後,除丹尼以外的油脂者均來到珍的地庫舉行派對。杜迪在派對中用結他和羅渣一起表演。里索則擔心自己懷孕,但告訴肯力基他不是孩子的父親,並拒絕其他油脂者的優待,提早離開地庫。其後里索和桑迪一起,桑迪問她為何拒絕她的朋友,她就說她對比其他人看來,是一個更好的人。之彼里索離開,桑迪決定了她需要迎合其他油脂者[42]。
第二天,「漢堡皇宮男孩」一起的時候,帕蒂突然悲慘地和傷心地來到,當眾指出丹尼離開賽跑隊和向教練豎中指。「漢堡皇宮男孩」取笑和恭喜丹尼回歸「漢堡皇宮男孩」。桑迪則在「粉紅女士」的協助之下,裝扮成油脂者的夢想約會對象。丹尼對這樣的轉變深感高興,丹尼和桑迪亦互相表達共同感受[42]。
其後,其他「漢堡皇宮男孩」和「粉紅女士」鼓勵丹尼和桑迪破鏡重圓。他們開心地誠邀帕蒂在羅渣家和他們欣賞《米奇老鼠俱樂部》,並獲她答應。而里索最終亦發現自己並沒有懷孕,她和肯力基亦因此復合。在大團圓結局的襯托之下,「漢堡皇宮男孩」、「粉紅女士」、桑迪和帕蒂唱歌慶祝友誼長存[42]。
Remove ads
2007年重新上演的版本中,「漢堡皇宮男孩」改稱「雷鳥」[31],開頭亦被完全改動。2007年版的開頭,改為根據同名電影情節改編,即桑迪與丹尼在海邊渡假聖地相遇並一見傾心[31],在假期結束時,桑迪問丹尼:「我們完了嗎?」,丹尼答他們的戀愛才剛開始。然後情景返回學校,由油脂者唱出他們的反叛生活。
在2007年版第二幕,在丹尼和查查勝出比賽之後,桑迪在比賽結束後不久得悉消息,趕往會場,丹尼沒有留意桑迪在會場。雖然丹尼在此時對並沒有理會桑迪,桑迪不能停止想念丹尼。
角色及演員
曲目
|
|
|
|
|
|
|
|
|
|
媒體評價及影響
《油脂》剛在百老匯上演時,由於搖滾音樂仍未是音樂劇的主流歌曲類型,加上劇情涉及一夜情、未成年懷孕等相對敏感的內容,故當時的評論界對《油脂》的反應較為冷淡[43]。例如,《油脂》在外百老匯公演時,一名電視評論員指出《油脂》是他一生看的音樂劇中最差的[2]。此情景直至1978年同名電影上映後才有所轉變,並成為英國第四頻道一百大最偉大的歌舞片之一[44]。英國《鏡報》在當時的評論就曾這樣評價《油脂》:「注入一劑天然能量,快速、強烈、興奮……樂趣無窮!」[45]。但在1994年百老匯版上演時,評論界對《油脂》的評論仍然一般。
《油脂》上演時,由於其流行音樂的風格,顛覆了當時音樂劇界以爵士樂為主的音樂風格,而受到百老匯觀眾的歡迎[43]。1980年,《油脂》以3388場的紀錄打敗當時公演場數最多的《屋頂上的提琴手》,成為百老匯公演場數最多的音樂劇[4],直至1983年才被《歌舞線上》打破。1978年,《油脂》被改編成電影,成為電影史上最成功的歌舞電影之一[43]。電影版的成功,不單令隨後上演的音樂劇增添電影版的情節[43],亦影響後來的流行文化。《油脂》電影版在香港上映後,掀起跳舞熱潮[46],香港已故歌手張國榮首張專輯《情人箭》便收錄《油脂熱潮》一曲。而韓劇《星夢高飛2》[47]和美劇《吉列合唱團》亦有引用《油脂》的部份情節及歌曲[48]。
獎項及提名
腳注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