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法國浩室

浩室音乐分支类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法國浩室 (英語:French house;也稱為French touch,直譯:法國觸碰、Filter house,直譯:濾波器浩室,和Tekfunk,直譯:科技放克),是浩室音樂的一種風格,該音樂風格由法國音樂家在20世紀90年代創作發展而來。[1]法國浩室為歐陸的士高的一種衍生形式,也是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00年代歐洲電子舞曲流行的音樂載體。該流派的顯著特徵是使用濾波器移相器英語Phaser (effect)音樂技術,以及使用來自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歐洲的士高歌曲的音樂樣本。該流派歌曲有時包含這些樣本原始的抓耳部分(Hook)英語Hook (music)(該詞「Hook」直譯:「鈎子」,是一種音樂理念,通常是一個簡短的即興重複段、樂段或短語句,在流行音樂中用來使歌曲更具吸引力並「吸引聽眾的耳朵」)並受啟發,從而提供比該流派的前身(即的士高)更為厚重的和音基礎。[2]該風格曲目大多數都採用4/4
,並以穩定的四板節拍英語Four on the floor (music)為特色,音樂速度節奏(BPM)範圍為每分鐘110—130拍。法國浩室與未來放克類似,但也有一些關鍵性的區別。法國浩室音樂的開拓先驅以及傳播者包括Daft Punk[3]大衛·庫塔鮑勃·辛克拉英語Bob Sinclar馬丁·索爾維格英語Martin SolveigStardustCassius英語Cassius (band)超級愛人合唱團以及Air英語Air (French band)[4]

快速預覽 法國浩室 French house, 風格起源 ...
Remove ads

歷史和影響

法國浩室的發展受到美國舞曲、歐陸的士高太空的士高(Space disco)風格影響。[5]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20世紀80年代初太空的士高風靡法國,其中有法國音樂家塞羅尼英語Cerrone希拉與B·德沃森英語Sheila and B. Devotion等藝術家。美國P-放克也影響了該音樂流派,其中有喬治·克林頓布特西·柯林斯英語Bootsy Collins的作品。[6]P-放克音樂風格在許多法國夜店音樂俱樂部中與的士高一起演奏,特別是在美國舉辦的士高毀滅之夜之後。[6]Jacking英語Jacking舞蹈和芝加哥浩室音樂的風格也被融入到了法國浩室中,在英國大眾中「傑克浩室」(Jack house)成為對這一流派聲音的一個短暫描述性術語。其中弗朗西斯·德魯貝(François de Roubaix)、Jean-Michel Jarre塞爾日·甘斯布等音樂家也影響了20世紀70年代的法國流行音樂這一流派。[6]

托馬·班高爾特為他的Roulé廠牌製作音樂是法國浩室開始發展的最早例子。 他的音樂作品以及他身為Daft Punk的成員和Stardust成員的作品影響了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法國浩室音樂發展。[7] 法國二人組Motorbass樂隊是法國第一批製作法國浩室音樂的成員,他們主要基於音樂樣本和過濾循環音樂技術並於1996年發行了他們的開創性專輯《Pansoul英語Pansoul》。聖日耳曼英語St Germain (musician)音樂家製作的法國浩室曲目也受爵士樂啟發和影響。 其中在這一時期也誕生了其他知名法國浩室音樂家,例如弗朗索瓦·凱沃基安(François Kevorkian)和羅蘭·加尼埃(Laurent Garnier),但仍然與新興的法國浩室音樂唱片公司保持着距離。

英國舞曲音樂家和歐洲唱片騎師(DJ)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首次認可了該音樂流派,並之後在1997年取得商業成功。[8] Daft Punk、Cassius和後來的Stardust組合是該音樂流派第一批在國際上取得成功的藝術家,以及法國Air樂隊都是維京唱片的旗下樂隊。 所有三部音樂音樂短片的均由史碧·莊斯米高·歌治和亞歷克斯和馬丁(Alex & Martin)導演執導。 隨着人們對夜店場景的認識不斷提高,以及各大唱片公司的支持,Daft Punk的首張專輯《家庭作業》進入了英國專輯排行榜的前10名。這張專輯發布後,這對組合最終成為自Jean-Michel Jarre以來在英國唱片銷量最高的法國藝人。[9] 法國浩室的恰巧出現與舞曲音樂在英國音樂市場的流行相吻合,同時也使英國民眾對電子音樂興趣激增。[10] 進入21世紀00年代,鮑勃·辛克拉英語Bob Sinclar、艾蒂安·德克雷斯(Étienne de Crécy)、邦雅曼·迪亞蒙法語Benjamin Diamond(也同屬於Stardust組合成員之一)和法國電子組合Modjo的熱門單曲在歐洲取得優異成績。2005年末,流行巨星麥當娜發行了《娜‧語‧錄》專輯,這張專輯中的幾首歌曲受到了法國浩室音樂的影響。[2]

Remove ads

術語,起源和分支

(Nu-disco)

「French touch」一詞於1987年7月在巴黎首次使用。巴黎夜生活攝影師讓-克洛德·拉格雷茲(Jean-Claude Lagrèze)在The Palace(直譯:宮殿)舉辦了幾場「French touch」派對,旨在幫助人們發現浩室音樂。派對由唱片騎師洛朗·加尼耶英語Laurent Garnier、Guillaume la Tortue 和大衛·庫塔主持。1991年,埃里克·莫朗(Éric Morand)為Fnac音樂舞蹈部門設計的飛行員夾克上印有「我們為浩室音樂賦予法式風情」這句話。

1996年之前,「法國浩室」在歐洲人中被稱為「nu-disco」(新的士高)、「disco house」(的士高浩室)和「new disco」(新的士高)。音樂記者馬丁·占士在名為《Melody Maker英語Melody Maker》的音樂周報中推廣了「French touch」一詞。他在1996年評論艾蒂安·德克雷西英語Étienne de Crécy的第一張專輯《Super Discount英語Super Discount》(直譯:超級折扣)時使用了該詞。這個詞開始受到法國媒體的青睞,並於1998年被英國媒體廣泛使用。法國報紙《Liberation》和Radio NRJ承認馬丁·占士是「French Touch」的創造者。隨後,該術語被用於MTV新聞特別節目,用來描述「法國浩室爆炸式增長」現象。鮑勃·辛克拉、Air(非浩室樂隊)和Cassius都接受了採訪。 這則特別新聞後來在全球所有MTV當地版本上播出,傳播了該術語並將「法國浩室」音樂介紹給主流人群。


Remove ads

該風格相關的唱片公司

  • 20000st
  • Astralwerks (U.S. market)
  • Barclay (record label)
  • Bromance
  • Crydamoure
  • Diamond Traxx
  • Disques Solid
  • Dynamic Recordings
  • Ed Banger唱片英語Ed Banger Records
  • F Communications
  • Fiat Lux
  • Kitsuné
  • Moveltraxx
  • Pont Neuf Records
  • Record Makers
  • Roche Musique
  • Roulé
  • Smugglers Way
  • Versatile Records
  • Vulture Music
  • We Rock Music
  • Work It Baby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