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碧霞元君
中国道教神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碧霞元君是中國自宋朝以來道教崇拜的一位重要女神,她來源於中國大陸華北地區為中心的山神信仰,又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泰山聖母」、「萬山奶奶」、「天仙娘娘」等。其道場是在中國五嶽之尊的東嶽泰山,位於山東省的泰安市。
碧霞元君的影響力由山東省泰安市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特別是在明清時期以後,對於中國北方地區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民間有「北元君·南媽祖」或「北聖母·南媽祖」的說法。
Remove ads
稱號
碧霞元君全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經稱為「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萬山奶奶」等。中國南方部分地區也稱其為「送子觀音」。
「碧霞」意指東方的日光之霞,包含了東方、太陽崇拜的種種因素,它與東嶽泰山的信仰是一脈相承的,因此碧霞元君信仰的核心就是以關於生育和成長的觀念為基礎的,這同樣源自於泰山「東方主生,一本乎坤元資生萬物」的信仰系統。[1]「元君」則帶有濃重的道教色彩,是道教女神的尊稱。泰山奶奶在北方地區,媽祖娘娘在南方地區,前者是山神,後者是海神,她們在民間的名氣及其信仰已遠遠超過了西王母,成為聞名於世的重要女神。
來歷

關於碧霞元君的來歷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但普遍來說她的老家則在山東泰山,在民間的信仰也遠遠勝過五嶽。1929年,羅香林在《碧霞元君》一文中對其來歷作以詳細考證,其來歷的說法分為「民女得道」和「仙女下凡」兩種。碧霞元君被說成是玉皇大帝的妹妹,也有的是東嶽大帝之女一說。
- 玉女前身說:據說漢代時期,皇宮的一座內殿中放有一對金童玉女的雕像,到了五代時,大殿突然坍塌,金童的雕像已被風化,而玉女的雕像則掉進了池塘中。直到宋代時期,真宗來到泰山封禪,在池塘邊洗手時,突然從水面上冒一個石頭人來。隨後真宗便派人將其撈出,清洗乾淨一看,正是當年所失蹤的玉女雕像。後來真宗下令在泰山上建立祠堂供人祭祀,將玉女雕像視為天帝之女,將其冊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 黃帝女仙說:碧霞元君原本就是黃帝手下的一位仙女。後世文人覺得泰山玉女的地位不夠尊貴,所以就給她編排了一個更為顯赫的履歷。李諤的《瑤池記》與《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十一中記載,黃帝曾在建立岱嶽觀時,派遣曾經輔佐過他的七天女下凡來,雲冠羽衣,一同迎接西崑真人。其中一位仙女—玉女跟隨西崑真人刻苦修行,最終得道歸真,冊封為「碧霞元君」。[2]卷十三記載:王母池,一名「瑤池」,在嶽之南麓。池水之源,乃岱嶽山澗之水也。自黃峴嶺會石經峪、水簾洞諸源,匯而為斯池焉。昔黃帝建觀岱嶽,遣女七人,雲冠羽衣,修奉香火,以迎西王母,故名。[3]《太平御覽》卷十五引《黃帝玄女戰法》曰: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黃帝歸於太山(泰山),三日三夜霧冥。有一婦人,人首鳥形,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問?」黃帝曰:「小子欲萬戰萬勝。」遂得戰法焉。[4]
- 女童得道說:明朝作家王之剛的《玉女傳》引《玉女卷》中記載,漢明帝時期有位大善人名叫石守道,他的妻子金氏奇蹟般的生下了一個女神童,名叫玉葉,那孩子聰慧無比,從三歲開始就能熟知人倫道理,七歲就能通曉諸法,日夜禮拜西王母。在她十四歲時就經得曹仙長的指點,進入泰山的黃花洞中潛心修煉,最終得道飛升,成為了碧霞元君。《靈應泰山娘娘寶卷》中則說,泰山娘娘原本是西牛賀洲升仙莊中金員外的夫人黃氏所生,三歲就能吃齋,七歲時就開始悟道。皇帝召她冊封為妃她硬是不從,而到泰山隱居修行了三十二年最終得道成仙,被玉皇大帝冊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永鎮泰山,為黎明百姓送子賜福,消災避邪。另一部明刊寶卷《天仙聖母源流泰山寶卷》中唯一只把碧霞元君的身份升了格,說她是皇上的女兒千花公主。道教典籍《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中說碧霞元君是由斗母精運元氣所開放的金蓮而化生,歸隱岱嶽,修煉年久,最終證果天仙之位,送子並保生,永鎮泰山,司人間之善惡,統嶽府之神兵,護國救民,尋聲赴感。[5]
- 嶽帝愛女說:文獻《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中記載,玉女大仙正是岱嶽(泰山)太平頂峰玉仙娘娘是也,強調的是碧霞元君又多了兩個稱呼,即為「玉女大仙」或「玉仙娘娘」。[6]在這些傳說中最流行的說法就是碧霞元君是東嶽大帝之女,和東嶽大帝同樣源自於民間對山神的崇拜。同時碧霞元君還與泰山三郎(炳靈帝君)為兄妹關係。
Remove ads
信仰源起
碧霞元君信仰的發展史。元君信仰始於宋代,明代中葉後大盛於華北,並擴展到長江和淮河以北,清末則擴展至東北。在山東和河山,幾乎每個縣都有碧霞元君廟,清代北京至少有7座。碧霞元君會和觀音供奉在同一廟宇。碧霞元君受朝廷冊封「天仙聖母」,並被道教吸收。碧霞元君,初期善信多是婦女和社會下層人士。明清時善信流行登泰山朝聖,活動多由俗家信女「道婆」組織,此時正統道教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受到限制,而泰山碧霞元君信仰卻達到了鼎盛,「泰山行宮(娘娘廟)」遍及全國,《帝京景物略》:「後祠日加廣,香火自鄒魯齊秦以至晉冀,祠在北京者,稱泰山頂上天仙聖母。」,元君誕辰日的廟會演化為民俗節日,每年到泰山朝山進香的十方善信摩肩接踵絡繹不絕。
碧霞元君信仰體系的核心是主生思想。泰山之「泰」,《周易·泰卦》云:「天地交而萬物通也」。《風俗通義》言:「泰山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長也。方物之始,陰陽交代,故為五嶽長。」五嶽之中泰山為「東嶽」,東方是太陽初升的地方,按五行屬木,一四時為春,五常為仁,八卦屬震,二十八宿為蒼龍。「東」字從「木」,「日」在其中,甲骨文中「木」與「桑」通,故有日出扶桑之說;「春之為言蠢也,產萬物者也」《禮記·鄉飲酒》;「仁」乃天地大德;「震」與「蒼龍」則是帝王出生騰飛之地。於是東方主生的思想就具體到泰山,泰山還成了「天地大德」、「帝王騰飛之地」。碧霞元者出於泰山信仰,很自然地繼承了東方主生的思想,故《岱史》有云:「泰山位東土,察木德,而玉女坤質為水,助生成之功。」元君主生思想與婦女問題聯繫在一起,人們便認為元君主宰生兒育女。[7]
各地的碧霞元君信仰

碧霞元君祠,興於康熙、盛於嘉慶,前後歷經300餘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是碧霞元君的上廟,位於泰山極頂之南。中廟---紅門宮。下廟---碧霞靈應宮。
- 山東省肥城市湖屯鎮呂仙村的小泰山頂。舊縣誌稱石廟。始建於明萬曆十八年。碧霞宮供奉碧霞元君,每逢農曆正月初六和六月六日,舉辦廟會。1992年12月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山東棗莊市薛城區鄒塢鎮的泰山奶奶廟,在大清光緒「流芳不朽」碑中寫道:「歷覽陳郝之神廟,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屢經重修……惟泰山一廟,廟殿雖呈剝落而族祭宛如歸市」,可見建廟之早,聞名久遠也。
- 山東省淄博市碧霞元君行宮,位於淄博市博山城區西南的鳳凰山巔,佔地1560平方米。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山東省德州市碧霞元君故居,德州市樂陵市花園鎮的王母殿村,初建於宋真宗時期,現在重新修復。有一種說法是碧霞元君,真名畢霞,是戰國時期魏國公主。
- 山東省濟南市千佛山碧霞元君祠,千佛山是泰山余脈,祠中對碧霞元君尊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
Remove ads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廟,分別是東頂、西頂、南頂、北頂和中頂[8]。五頂廟中目前保存較完整的一個是位在水立方旁的北頂娘娘廟。
- 北京平谷區丫髻山西頂的碧霞元君祠,唐貞觀六年(632)建。元代改為碧霞元君祠。明嘉靖年間在此建鐵瓦殿。清康熙年間重修,建成丫髻山行宮。1947年毀於戰火,1986年重修。
- 豐臺區大灰廠娘娘廟,全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行宮",俗稱"娘娘廟",2003年被確定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北京市區海淀區四季青鄉藍靛廠的西頂碧霞元君廟。西頂廟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是由明神宗的生母孝定皇后和明神宗捐錢修建的,明神宗賜名為「護國洪慈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稱西頂碧霞元君廟,俗稱西頂。為環列於京城四周的"五頂"之一,是京西著名古剎。「西頂」主要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目前該廟正在修繕中將於2014年5月份開放[9]
- 門頭溝區的金頂妙高峰(妙峰山)碧霞元君廟。「妙峰山廟會」,已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北頂
Remove ads
- 河北邢臺市的沙河市綦村鎮孔莊聖母宮:又叫碧霞元君聖母寺始建於隋開皇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由於抗戰時期的焚燒,中共建政後於破壞,聖母宮基本上被徹底毀沒。現已經重修。
- 景忠山碧霞元君廟,位於中國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景忠山頂,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歷經多次修葺。現屬清代宮殿建築,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吳橋碧霞祠,位於河北省吳橋縣王台碧霞祠始建於明代,具體年月已不可考。至民國末年,殿宇荒蕪,神像湮滅。文革中廟宇被毀,唯基址尚存。2005年重建。
- 廊坊碧霞宮,位於河北省大城縣西留各莊村,約明朝永樂年間建,2009年重建。
- 濡陽南關碧霞宮,位於河北省保定市的安新縣(古安州和新安兩縣合併而來)。
- 崔母奶奶廟,位於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新屯鎮,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

- 河南鶴壁市濬縣碧霞宮:即碧霞元君行宮,又名聖母廟,俗稱奶奶廟,位於浮丘山南端山頂。碧霞宮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歷時21年落成。經明、清年間多次重修擴建,共有殿宇87間。2013年被公布為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河南林州白雲山
- 河南林州柏尖山
- 河南林州烏雲山
山西長治市城區東南兩公里的南石槽村東側奶奶廟,供奉的碧霞元君,碧霞宮建在山腰,座東向西,二進院落,佔地1300平方米。碧霞宮始建年代不詳,依現存碑刻記載,唐貞觀十三年(639)曾重修並擴建,宋、明、清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繕。目前,聖母殿已修復。
- 安徽六安市壽縣帝母宮 相傳道教創始人老子及莊子都曾在這一帶活動過。「帝母宮」則興盛於漢唐,現存遺址建於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後,帝母宮在皖西北兩淮一帶一直是道教活動中心,帝母宮主殿是「碧霞祠」。
- 安徽滁州琅琊山碧霞宮 每年正月初九廟會非常熱鬧。
- 安徽亳州市的芒山寺又叫泰山奶奶廟,原名碧霞元君祠,始建於唐朝,位於永城芒碭山保安山南峰山頂。大殿中供奉三尊神像,中為碧霞元君,左為赤霞(佩霞)元君,右為紫霞元君,俗稱「三仙奶奶」。自從唐代開始每年農曆三月二十至三十逢泰山奶奶香火廟會(芒碭山古廟會)。
- 黑龍江省牡丹江天仙宮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北部邊陲著名的道教宮觀。牡丹江天仙宮的原址位於牡丹江市興隆鎮下乜河地區,「文革」中被毀,2009年重建於牡丹江南岸大灣近郊旅遊度假區。天仙宮坐北面南,由碧霞元君殿、三官殿、玉皇殿、慈航殿、聚仙殿、花園等組成,佔地3萬多平方米。整個道觀的主殿堂碧霞元君殿。殿內供奉着9位娘娘,中央主祀的是碧霞元君,民間俗稱「泰山奶奶」。[10]
高雄市前鎮區德昌路全臺開基祖廟草衙龍鳳宮
有關碧霞元君的道經
《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和《元始天尊說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其中前者發現在泰山靈應宮的銅鐘上經文,經專家考證是一種說法是明洪武年間至萬曆四十二年(1614),後者同時或稍晚出現,大約出於明代,作者不詳。兩經都出現自泰山地區。[11][12]現在,《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其寫作時間被推測為明初至嘉靖二十七年(1548)。[13]
- 《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主要內容
- 該經主要講述了碧霞元君之來歷、職司、誦經功德以及輔忠助孝、善惡果報之理。其中着重描寫碧霞元君是管理陰曹地府(岳府)鬼魂業報的女神,泰山也被視作為地獄。《經》託言「太上老君」所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泰山女神封號,「護世弘濟」是《經》之主旨。篇首載太上老君在王屋洞天大會說法,元君徑詣道前,自述來歷、職司,詢問血湖等獄女魂罪苦、有入無出之原由。老君詳告岱嶽之獄、酆都諸獄、血湖等獄業緣報之別,尤其女人坐褥之時觸犯神祇惡咎重若泰山。元君拜求老君「憫念憂苦,願賜經憐」,欲追先祖,虔修善功,請道士誦此經即可消罪獲福。若求子嗣,為壽為災為官為訟為妖,心禱昧告,無不感應。印造散施、誠心供奉此經,亦可如求如願。中間有神咒四言117字。其後,老君又說元君巡察善惡,考校輕重,福善罰惡之期。最後,太上老君說天仙寶號,言元君來歷、職司、功德和封號。[11][14]
- 《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及《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是僅見的關於碧霞元君的兩部道經。二者關於碧霞元君的聖誕、封號、職司和寶誥等基本一致,但關於元君來歷則略有不同。《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中說元君是「西天斗母精運元氣發現金蓮化生」,歸隱岱嶽修煉,功成道合,永鎮泰山。而《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稱元君「劫初證上真」,「已證太一青玄之位」,觀見眾生受沉淪之苦,「為化女流普度群生」,分真化炁,降臨泰山,「靜居上境,復煉元真」,「應九炁以生生,體一元而化化」,「惠溥天民」。[11]
- 關於碧霞元君的聖誕,《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記載為「孟夏十八,化身母前」,《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亦言「於四月十八日分真化炁,現是慈顏」,都以農曆四月十八日為碧霞元君聖誕,至今,北京妙峰山元君廟會仍以四月十八為聖誕日。但是,碧霞元君祖庭—泰山碧霞祠如今卻以農曆三月十五日為聖誕日,不知始於何時。而據泰山史志記載,至少至清代中期泰山尚以四月十八日為元君聖誕。
- 關於碧霞元君的封號,《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言「受敕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溥濟保生真人護國庇民弘德碧霞元君」。《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亦言「受命玉帝證位天仙」、「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溥濟保生真人護國庇民弘德碧霞元君」。二者基本一致。而當今泰山碧霞祠早壇功課中,有《泰山聖母寶誥》,稱「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溥濟保生真人護國庇民弘德碧霞元君金光普照天尊」。明查志隆《岱史》卷九《崔文奎記略》則認為:「岱嶽毓神,上通乾象,降臨下土,坤道成女。『天仙玉女』之號意以是與,『碧霞元君』之稱則後世加封之典。」清聶劍光《泰山道里記》亦有「明洪武中始有碧霞元君之號」的記載。
- 關於碧霞元君的職司,《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云:「永鎮泰山,助國裕民,濟厄救險,賞功伐罪」、「統岳府之神兵,掌人間之善惡。巡聲赴感,護國安民」。而《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稱:「安國護民,警世敦元。輔忠助孝,翼正扶賢。保生益算,延嗣綿綿。消災化難,度厄除愆。驅瘟攝毒,剪祟和冤。岳庭官將,號令威嚴。不仁不義,忤逆凶頑,不尊正道,化微塵煙。敢有咒詛,押送酆山,魂系幽司,萬劫不原。下民有禱,無願不全。大慈應應感,溥濟人天。」兩經所言元君職司大同小異。
- 關於碧霞元君的寶浩《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與《妙經》完全相同,但與當今泰山碧霞祠早壇功課中的《泰山聖母寶浩》則有三處差異。兩經首句是「泰山頂上,東嶽內宮」,而《泰山聖母寶浩》則是「童身得道,泰山成真」。兩經中有「大聖大慈,至孝至仁」一句,《泰山聖母寶浩》則為「大聖大慈,大悲大願」,且《寶浩》最後較兩經多「金光普照天尊」一句。此《寶話》出自何處,無考。[11]
碧霞元君廟分布情況
- 由於碧霞元君影響巨大,其行宮遍布現在的山東、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蘇等地,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東、福建、四川、雲南、陝西、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也有分布。據不完全統計,上述地區共有一千餘處碧霞元君廟,其中數量最多的是現在的山東、河北兩省,均在300處以上。在這兩省內的分布也不平衡,有些縣有一、二處、有的縣有十幾甚至幾十處。南方的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湖南、雲南等地數量較少,每省僅有幾處。因所閱資料有限以及很多碧霞元君廟未收入地方志等資料中,故數量還遠不止這些。
- 碧霞元君廟在各地的名稱不盡相同,有碧霞宮、碧霞庵、碧霞閣、碧霞觀、碧霞元君行宮、碧霞元君行祠、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宮、碧霞元君觀、碧霞元君殿、碧霞元君聖母廟、元君聖母廟、聖母廟、子孫聖母廟、元君行宮、元君廟、娘娘廟、子孫娘娘廟、娘娘行宮、奶奶廟、天仙宮、天仙行宮、天仙聖母行宮、天仙聖母祠、行宮廟、天仙廟、東嶽天仙廟、東岱聖母行宮、泰山廟、泰山宮、泰山閣、泰山庵、泰山殿、泰山行宮、泰山元君行宮、泰山行祠、泰山碧霞宮、泰山神母宮、泰山聖母廟、泰山聖母宮、泰山聖母祠、泰山聖母行宮、泰山聖母行祠、九天聖母廟、元聖廟、元女廟、護國天仙廟、聖姑寺、神州廟、泰安宮等50種別稱。[16]
碧霞元君祠(祖庭)

碧霞元君祠位於山東省泰安市的有五嶽獨尊之稱的泰山山頂上,是碧霞元君祖庭,是主廟。
形象
在泰山宮和地方廟宇中,碧霞元君是一個美女,纏小腳,穿綉花鞋;在妙峰山廟裏,碧霞元君的形象則是中年婦女,頭戴鳳冠,身着霞帔,形象尊貴。在傳說中,她又像和藹慈祥的母親。
民間崇拜
據稱碧霞元君可賜善信孩子與健康,守護孩童,治小兒痘瘡。清代小說,如《醒世姻緣傳》、《子不語》記載,碧霞元君統領和掌控天下狐仙,以狐仙為侍者。
文學上因在清代文人韓錫胙所作的《元君記》而知名。將碧霞元君定格為民女得道升天,與西王母、九天玄女等女神仙一樣都曾出自於泰山,而這些女神通常都司管中國古代的婦女生育之職。碧霞元君自從修成正果後,除了統領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之外,其中也主宰了生育,是北方最為重視的生育神。大多元君廟中都配有送子娘娘,好協助碧霞元君管理生育。
明清時期有許多民間的秘密宗教都來源自白蓮教,其中的基本信仰都來源於佛教淨土宗的彌勒信仰,之後又轉變為了無生老母信仰,而碧霞元君與無生老母同樣也成為了受苦受難人民心目中的慈愛聖母,所以民間幾乎都無視了碧霞元君塑像的那副年輕的美麗容貌,都把她叫為「泰山老奶奶」,象徵着泰山女神猶如老祖母般的親密與信賴。
元君廟在泰山上分有上、中、下三廟,每年農曆四月十八為泰山老母的祭祀日,另一說法是農曆的三月十五日。
參考來源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