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泰銖
泰国官方货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泰銖(บาท,符號:฿,ISO 4217碼:THB)是泰國的官方貨幣,由泰國銀行負責發行。一銖相等於100撒丹(สตางค์,satang)。銖也是泰國珠寶業界量度金的單位,一銖相當於15.244克。
Remove ads
譯名
泰國潮州裔華人閩南語稱phuah或buah,都是來自泰語「บาท」的轉音,漢字寫成「」[2]。由於字書、中文編碼均不收此字,現代多寫為「銖」。
亦有觀點認為古暹羅貨幣單位tieat用潮州話音譯成「銖」。[3]而香港人則多把泰語บาท直接音譯成「匹」(粵拼:pat1)。
歷史
1897年以前,一銖相等於八fuang,一fuang又相等於八att。現時的十進制(即1銖等於100撒丹)是由五世王朱拉隆功訂定。1940年代以前的名稱為tical,後來才改稱baht(銖)。原本銖是重量單位,相當於15克,由於一tical相當於15克的銀,後來索性使用銖為名稱。
1902年11月27日,銖不再與純銀掛鈎,因為銀價相對於金本位的貨幣大幅貶值。當年9月19日,泰國發行首批紙幣,面值5、10、20、100及1000tical。當年有以下貨幣:
- 銀幣
- Tical, 15.244 g
- Salung (1/4 tical), 3.8 g
- Fuang (1/8 tical), 1.9 g
- 銅幣
- Song Phai (1/16 tical), 18.9 g
- Phai (1/32 tical), 11.3 g
- Att (1/64 tical), 5.6 g
- Solot (1/128 tical), 2.8 g
Remove ads
流通鈔票
流通硬幣

當有特別節慶,當局會發行面值10銖的紀念硬幣。雖然撒丹是法定貨幣,但一般小店舖已不接受,而1,5,10撒丹只會在銀行之間流通。
歷史匯率
1880年以前,匯率固定在一英鎊兌8銖,但在1880年代跌至10銖。銀價下挫拖累泰銖進一步貶值,到1902年跌至一英鎊兌22銖。其後泰銖轉制為金本位,匯率穩定在一英鎊兌13銖水平。一戰後,由於泰國經濟受戰爭影響相對較少,銖升值至11算,直至二戰來臨。
由二戰後直至1980年,泰銖與美元掛鈎,匯率固定在一美元兌20銖。在1985年的廣場協議後,泰國將泰銖貶值至25銖,直至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為止。泰銖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急速暴跌,1998年1月,泰銖改行浮動匯率,即時貶值一半,兌美元跌至56銖的最低記錄,其後至2000年代中期前的數年間,約在1美元兌35-50銖之間波動。
2006年底起,受泰國出口業飛速發展帶動,泰幣經歷了一段「瘋漲」的歷程,僅僅4個月間,兌美元匯率由原先一兌39變成一兌34(2007年4月),使當地旅遊業經受波動,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更曾突破一兌30的價位。金融海嘯時期,泰銖一度貶為1兌36,但此後經濟急轉直上,泰銖再度啟動升勢,2013年4月更是升破1兌29的關卡,成為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記錄。
Remove ads
其他
- 由於10銖硬幣與2歐元硬幣形狀、重量相似,一些舊式售賣機會誤將兩者混淆。
- 在泰國,將放有泰銖紙幣的錢包放在褲的後袋被視為對泰王不敬,因為坐下時會壓着國王肖像;踐踏紙幣也被視為對國王不敬。
- 泰國部分商店(尤其是郊區的)會將低面額的泰銖紙幣展示在店前,以祈求財運,並表示對國王的尊敬。
- 除了正式的流通貨幣,還有其他紀念貨幣:
Remove ads
參閱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