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螺共和國

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共和國於1982年短暫地脫離美國,以抗議路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螺共和國
Remove ads

海螺共和國(英語:Conch Republic)是位於佛羅里達群島私人國家,首都是基威斯特,由基威斯特的一些不滿美國邊境巡邏隊在當地設置檢查站的居民於1982年4月23日宣布從美國獨立。儘管被廣泛認為是一場發泄市民不滿的政治作秀,但基威斯特市仍保留了「海螺共和國」這一稱呼,並在每年4月23日隆重慶祝其「獨立日」,以此來吸引遊客帶動經濟增長。

快速預覽 海螺共和國Conch Republic私人國家, 地位 ...
Remove ads

國家格言

Thumb
海螺共和國機場上的歡迎標語

海螺共和國的國家格言之一是「We Seceded Where Others Failed」,字面意思是「別人都沒脫離成功,就我們成功了」。在英語中這是一句幽默雙關語,源於俗語「We succeeded where others failed」(在別人失敗的地方我們成功了),而「secede」(脫離聯邦獨立)和「succeed」(成功)二詞為近音詞。另一國家格言是「The Mitigation of World Tension through the Exercise of Humor」(在實踐幽默中緩解世界的緊張)。

獨立

Thumb
基威斯特市市長丹尼斯·沃德洛,攝於 1995 年佛羅里達州成立 150 周年之際。

起因

在1982年,美國邊境巡邏隊美國1號公路設下路障及路檢點,將所有往北開回大陸上相鄰城市——佛羅里達市的車阻擋下來,以在各台車輛上搜索違禁藥品及非法移民。基威斯特市議會對這些行為反覆發出抱怨,稱這些路障給離開基威斯特的人們造成重大的不便,並且傷害了對群島來說很重要的觀光事業。市長丹尼斯·沃德婁屢次向上級反映,甚至在邁阿密的聯邦法庭提出訴訟,要求撤消路障強制令,然而法院駁回了他的要求,認為聯邦政府有權為了國家的利益在道路上設置路障以及進行盤查。

宣布獨立

1982年4月23日,基威斯特市長丹尼斯·沃德婁及市議會宣布了群島獨立,國名稱作海螺共和國,並向美國宣戰(將一條麵包丟向一位穿着美國海軍制服的人)。獨立後,他(作為「總理」)向基威斯特海軍航空站(Key West Naval Air Station, NAS)的指揮官投降,並請求十億美元的「外援」與「戰爭賠償」以補償該國在長久的聯邦政府佔領下的損失[6]

這樣的噱頭成功地向大眾傳達了群島的困境,而檢查站路障最終撤除。

併吞七哩橋

在2006年1月13日的抗議中,彼得·安德森(Peter Anderson)宣布併吞七哩橋的廢棄橋段;該部分的橋樑已在1982年由一平行的新橋取代。此舉動的起因乃為該年1月4日的古巴難民事件。當時有15名古巴難民抵達該橋,但被邊境巡邏隊依照聯邦的「上岸與否」原則遣返─因為美國政府認為該橋尚屬水域,非屬陸地。其理由是該橋段有兩段已被移除因而不再與陸地相連,因此不被視為定義中的美國所屬陸地,是故這些難民不能留在美國。

安德森認為美國政府顯然放棄了這些橋段的權利,因此宣稱這些橋段屬於海螺共和國。他說希望能使用這些橋樑建造價錢合宜而環保的住屋。佛羅里達州長傑布·布希的發言人回應,這些橋樑屬於佛羅里達州全體人民,而該州政府目前並未打算出售。[7]對該批難民的遣返決定後來被推翻,但此時這批難民已經返回古巴。

在2008年的另一場抗議中,北方的一些島嶼(包括大礁島(Key Largo))從海螺共和國分離,稱為「海螺共和國極北獨立領地(Northernmost Territories of the Conch Republic)」。此舉據稱乃因為對於「海螺共和國」一詞之定義與使用的歧見所致。[8]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