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淡江大學系所列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以下列出了淡江大學各學院所屬之學系與研究所,並概述院系所之變革[1]。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2月5日) |
淡水校園
Remove ads
院系所變革
- 文學院(1966年設立)
文學院原為文學部,係淡大校史中最悠久之學院,初期共有8個學系(中文、歷史、教育資料科學、英文、西班牙文、德文、法文、日文)和3個研究所(西洋語文、歐洲、美國)。1980年,文學部改制為文學院。1992年,院下外語相關系所和西洋語文研究所分立為一獨立學院[3]。
文學院目前5個學系課程領域含括人文藝術與傳播科學,以傳承文化出發,希望建構出學生在文創產業及數位學習的核心競爭力。
- 外國語文學院(1992年設立)
外國語文學院設立初期,由原隸屬文學院之5學系和1研究所組成,1993年增設俄語系後始具目前規模[4][5]。
該院特色為語文訓練、文學、翻譯、應用文等課程;除了積極培養學生之外語專才,更自1994年開始推動大三學生出國修習學分計劃[6],希望透過該計劃和校內活動舉辦(外語週[7][8]、學術研討會[9]等)拓展國際視野。
由於少子化致使招生狀況不理想,自114學年(2025年)起,原西班牙語文學系、法國語文學系、德國語文學系、俄國語文學系等4個科系整併為「歐語學系」並分組。[10]
- 理學院(1966年設立)
- 工學院(1966年設立)
- 商管學院(2012年設立)
商管學院由商學院及管理學院合併而成,目標為培育國際視野的商業及管理人才。目前設有12個學系,其中與澳洲昆士蘭大學合作開設的雙聯碩士學程為重點發展特色。
- 國際事務學院(1992年設立)
國際事務學院原名「國際研究學院」,2018年改為現名,目前設有3學系1研究所5研究中心[12],具備國內大專院校最完整的國際及區域事務研究體系[13]。
- 教育學院(2000年設立)
教育學院肇始於1995年成立之「教育發展中心」(分為教學科技、教育學程、通識與核心課程教學及未來研究四組,其中僅教學科技組為教學支援單位)。創辦人之一張建邦博士指示將設立以研究所為主體,目標培育教育理論研究之專業人才的學院[14]。
2000年教育學院設立,納入原隸屬文學院之教育科技學系和師資培育中心(原教育發展中心教育學程組),經歷多次院系所調整及整併,目前共有1學系4研究所。近年的更動為2006年,配合行政一級單位「學習與教學中心」成立[15],所屬本院之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改制為「教學評鑑發展組」、遠距教學中心改制為「遠距教學發展組」並改隸該中心。
Remove ads
全球發展學院
1985年,創辦人之一的張建邦有意在宜蘭縣興學,但受限於當時法規未能順利推動淡大籌設分校,遂以「宜江大學」為名開始建校相關程序,但因經費問題而擱置,最終宜江大學籌備處決議由淡大收購學校預定地,接手後續問題。
淡大則在《私立學校法》針對私校籌設分校的限制修正後,1997年成立蘭陽校區籌備委員會,計劃設立創業發展、全球化研發、社區發展3間學院、12個學系,目標招收5000名學生[16]。但因錯估社會情勢,導致蘭陽校區正式招生後至今,發展狀況未達預計規模。張建邦則建議仿英國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的全師生住宿制,推動「精緻化教學」[17],進而有全球創業發展學院之創立。
全球發展學院2005年設立,是淡大蘭陽校區唯一的學院,「三全策略」(全英語授課、全師生住宿、全大三出國)為學院特色[18][19]。該學院經多年發展,最終設有資訊創新與科技學系、英美語言文化學系、國際觀光管理學系、全球政治經濟學系等四學系。
2022年,該學院轄下四學系與淡水校區相關學院系所進行整併。資訊創新與科技學系併入資訊工程學系、英美語言文化學系併入英文學系;國際觀光管理學系、全球政治經濟學系改隸國際事務學院[20][21][22]。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