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清朝貨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朝货币
Remove ads

清朝貨幣,是指中國清代時的貨幣。清朝從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間的296年裏曾發行了多種貨幣。[1][2]清朝前期的貨幣制度基本沿襲了明朝幣制,即大額用銀兩,小額用銅錢銀錢複本位,或稱銀錢平行本位,後期為應對外國經濟入侵帶來的幣制混亂,清王朝進行了多次幣制改革。

Thumb
清朝貨幣

清朝歷代皇帝均發行有年號錢;從乾隆年間開始,清政府在西藏開始發行銀幣;咸豐年間曾發行戶部官票大清寶鈔;清朝後期,以制錢為主的中國傳統鑄幣逐漸被機制幣所取代,而銀兩也被銀元所取代。[3][4]

歷史

後金貨幣

Thumb
天聰汗錢

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赫圖阿拉稱汗建國,建元天命,始鑄錢幣,分老滿文「天命汗錢」及漢文「天命通寶」。早期天命錢鑄造粗劣,天命六年(1621年,明天啟元年)遷都遼陽,始正式鑄錢。[5][6]由於當時後金所在的關外商品經濟活動不發達,滿洲人多不用錢,結果所發行的天命錢最後多被用作了裝飾品。

1626年(明天啟六年),皇太極繼位。次年改元天聰,鑄「天聰汗錢」當十大錢,錢文為老滿文。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大清」。由於當時東北地區貨幣經濟並不發達,還存在物物交換的原始交易,同時戰爭中掠奪的大量財富減少了對本朝貨幣的需求,因此後金貨幣的鑄行量很少。[7]

後金政權曾發行的貨幣如下:[8][9]

更多資訊 正面錢文, 羅馬化轉寫 ...
Remove ads

順治年間

1643年(崇德八年),皇太極去世,其子福臨繼位,1644年清軍入關,改元順治。1644年始在北京設局鑄「順治通寶」錢,後隨天下統一,在各地分別設鑄錢局開鑄錢幣。順治通寶鑄行之初與明錢同時流通,後不久獨行清錢。該幣為黃銅鑄造,其中佔七成,佔三成。順治通寶鑄行過程中的錢制形式曾發生多次改變,按照背文可分為五種,即所謂的「順治五式」。

更多資訊 版別, 圖例 ...

咸豐年間

咸豐朝是中國貨幣史上的一段幣制混亂時期,除了以往各朝發行的小平錢制錢外,咸豐朝還發行了虛值大錢,以及戶部官票大清寶鈔等紙幣和咸豐寶藏上海銀餅銀錠銀質貨幣

參考

深入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