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潛水戰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潛水戰隊(日語:潜水戦隊/せんすいせんたい Sensui Sentai ?),為舊日本海軍的一種潛艇中隊編制。在日本海軍內的框架內,潛水戰隊以若干巡洋潛艇為基本戰力,並配屬有潛水母艦或大型潛艇等作為旗艦。
概述
日本海軍一直強調運用小型的軍艦,使用魚雷等大威力武器對敵軍艦艇造成殺傷的戰術。日軍習慣將以魚雷為主要攻擊手段的小型軍艦編成相應的水雷戰隊,以驅逐艦為主力。但在運用潛艇的早期,日軍仍還在摸索如何運用這一新事物。1915年(大正4年)4月6日,日軍基於對潛艇作為「可以潛水的魚雷艇」的認識,一度把自身的潛艇部隊也編為第4水雷戰隊。1919年4月1日,四水戰解散,原兵力改編為新的第1潛水戰隊。
日本海軍從末次信正擔任一潛戰司令開始,就一直高度強調潛艇在艦隊決戰中的作用。日軍一直在研究、演練如何在主戰艦隊中編入潛艇,謀求對敵方艦隊發動攻擊,而並非分散進行海上交通破襲戰。[1]
《倫敦海軍條約》簽訂後,1936年(昭和11年)軍令部在改定的「國防所要」內,對潛艇兵力作出如下計劃:
- 第一艦隊(以9艘戰列艦為核心):兩支潛水戰隊(輕巡洋艦、潛水母艦各一艘,大型潛艇18艘);
- 第二艦隊(以8艘大型巡洋艦為核心):兩支潛水戰隊(輕巡一艘,大型潛艇18艘);
- 第三艦隊(以巡洋艦為核心);
- 第四艦隊(以巡洋艦為核心):兩支潛水戰隊(潛母兩艘,大型潛艇18艘);
- 防備部隊:巡洋艦8艘、中型潛艇15艘(計劃制定時實際18艘)、其他;
- 聯合艦隊附屬:一支潛水戰隊(輕巡一艘、巡潛型9艘)、布雷潛艇4艘[2]。
日軍在戰前逐漸發展出漸減邀擊戰略,作為漸減作戰的重要一環,開始對艦隊潛艇以及巡潛型潛艇的水面航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圖以高速在伴隨艦隊行進時進行作戰展開,同時作為監視的潛艇也要能以高速尾隨敵艦,並伺機佔領陣位發動攻擊。[3][4]
另一方面,日軍也的確考慮到潛艇作為海上交通線破襲戰兵器的潛力,並在戰前進行了相應的演練。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對盟軍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破交作戰,但是面對着美國1942年總造船539萬3000噸(相當於大約每個月新造船45萬噸)的龐大工業實力,日軍在印度洋上僅有宛如「白紙」的潛艇部隊,並沒能取得多少戰果。[4]
Remove ads
大正初年以來,日軍的慣例是以3艘潛艇為一支潛水隊,3支潛水隊編為一支潛水戰隊(共計9艘)。但在實際作戰時,潛艇以單艇作戰為多,潛水戰隊司令基本沒有自己指揮三艘潛艇的機會;而且司令乘坐的潛艇受到戰損的戰例也不少,在發生這種情況時,又不可能由第六艦隊直接指揮。因此日軍潛艇艇長對現有的制度頗為不滿,認為應該廢除潛水隊編制。而軍政系統則強烈反對這種主張,認為這會對教育、人事、修理、補給等事宜造成不利影響,雙方爭執不下,並沒有得出什麼決定性的結論。1942年(昭和17年)8月10日發布的戰時編制改定中,原則上規定潛水隊由3艘擴編至6艘;但因戰局逐漸惡化,潛艇損失日增,剩下的潛艇亟待修理者也為數不少,對於前線已經是顧不上什麼編制的情況,能用的每一艘潛艇都要立即派出去,導致有的潛水隊名下甚至有15艘潛艇之多。另外也有不少潛艇單獨行動,或者附屬於艦隊而行動,原有的潛水戰隊的形式逐漸廢棄。[5]
註釋
參考文獻
其他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