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濮陽市

中國河南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濮阳市map
Remove ads

buk9陽市,簡稱,古稱濮州澶州開州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東北部。市境西接安陽市,西南毗新鄉市,東南隔黃河山東省菏澤濟寧泰安三市相望,東北與山東省聊城市相連,北與河北省邯鄲市接壤。地處冀魯豫三省結合部,黃河北岸沖積平原,地勢平坦,金堤河馬頰河衛河等流經境內。全市總面積4271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75萬人,[1]濮陽是國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中原地區的主要石油天然氣資源區、石油機械裝備製造基地、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位於魯豫交界的中原油田總部駐濮陽市。市人民政府駐華龍區人民路158號

快速預覽 濮陽市 濮, 國家 ...
Remove ads

歷史

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春秋時期,濮陽一帶屬衞國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遷都帝丘。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濟水的支流,後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古稱「山南水北」的位置為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地處黃河中下游,市商繁榮,農事發達,也是南北要津,中原屏障,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著名的城濮之戰鐵丘之戰等都發生在濮陽一帶。

秦朝濮陽縣,屬東郡,故治在今濮陽縣西南兗縣村。兩漢濮陽縣為東郡治。西晉置濮陽國,後改濮陽郡,治濮陽縣。北魏移治鄄城開皇六年(596年)改置澶淵縣,屬濮州武德初為避唐高祖李淵諱,改澶淵縣為澶水縣武德四年(621年)分黎州之澶水和魏州頓丘觀城等縣置澶州,治頓丘縣(今清豐縣西南)。貞觀十七年(643年)廢澶水縣。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移治德勝北城(今濮陽城區),並移濮陽縣入州治,次年移治德勝南城(今濮陽縣城南)。後漢乾和八年(950年),郭威在此被軍士擁立為帝,建立後周,史稱「澶州兵變」。

北宋澶淵郡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兵臨澶州,軍民奮起抵抗,在寇準力諫下,宋真宗御駕親征至澶州。宋軍以少勝多,大敗遼兵。遼軍戰敗求和,、宋於此會盟,後世稱為「澶淵之盟」。熙寧六年(1073年)廢頓丘縣(北城)。熙寧十年(1077年),濮陽縣因水患,移治今濮陽城區。崇寧四年(1105年)改澶州為北輔;次年升為開德府,治濮陽縣。皇統四年(1144年)改開德府為開州洪武二年(1369年)廢濮陽縣入開州。清代因之,開州隸屬於大名府

Thumb
中華民國時期,濮陽市屬河北省管轄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制,降開州為開縣,屬直隸省冀南道;次年改開縣為濮陽縣,改冀南道為大名道。1928年廢道制。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置河北省第十七行政督察區,駐濮陽縣。1945年濮陽縣改屬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立平原省濮陽專區,專署駐濮陽縣。1952年撤銷平原省建制,濮陽專區改隸河南省。1954年撤銷濮陽專區,併入安陽新鄉兩專區,濮陽縣改隸安陽專區。1969年安陽專區改稱安陽地區。1983年,撤銷安陽地區;並撤銷濮陽縣,改設濮陽市,由省直轄;將原安陽地區的內黃滑縣清豐南樂長垣范縣台前7縣劃歸濮陽市管轄。1986年,將滑縣、內黃兩縣劃歸安陽市;將長垣縣劃歸新鄉市。1987年,撤銷濮陽市郊區,改設濮陽縣。2002年濮陽市市區更名為華龍區

Remove ads

文物

1987年,在濮陽西水坡發掘出三組蚌砌龍、虎圖墓葬。據測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殼龍被考古界公認為「中華第一龍」。專家據此遺址推斷,6000年前濮陽地區已率先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並成為中華民族龍文化的發源聖地。濮陽因此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命名為「中華龍鄉」,「華夏龍都」。中心城區華龍區因此得名。

地理

濮陽位於黃河下游北岸,三省交界處。東北部與山東聊城菏澤毗鄰,西南部與河南省的新鄉市相倚,西部與河南省安陽市,北部與河北省邯鄲市相連。地處北緯35°20′0″--36°12′23″,東經114°52′0″--116°5′4″之間。全市土地面積4188平方公里。[1]

氣候

濮陽市位於中緯地帶,常年受東南季風環流的控制和影響,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沙,夏季炎熱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長,冬季乾旱少雨雪。光輻射值高,能充分滿足農作物一年兩熟的需要。年平均氣溫為13.3℃,年極端最高氣溫達43.1℃,年極端最低氣溫為−21℃。無霜期一般為205天。年平均降水量為502.3毫米-601.3毫米。

更多資訊 1981–2010年間濮陽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月份 ...
Remove ads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 濮陽市委員會 ...

行政區劃

濮陽市下轄1個市轄區、5個

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濮陽市設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更多資訊 濮陽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7] ...
Remove ads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74.3萬人[12],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93.2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181.0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1.63%,比上年末提高0.62個百分點。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3,772,088人[13]。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598,74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73,348人,增長4.82%,年平均增長率為0.47%。其中,男性人口為1,869,006人,佔總人口的49.55%;女性人口為1,903,082人,佔總人口的50.4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98.21。0-14歲的人口為969,473人,佔總人口的25.7%;15-59歲的人口為2,135,967人,佔總人口的56.63%;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66,648人,佔總人口的17.67%,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95,856人,佔總人口的13.15%。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884,758人,佔總人口的49.9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887,330人,佔總人口的50.03%。

Remove ads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762,910人,佔99.76%;各少數民族人口為9,178人,佔0.24%。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71,830人,增長4.78%,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03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518人,增長19.8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3個百分點。

經濟

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649.99億元,增長3.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3.42億元,增長2.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1%;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增長6.7%;全社會用電量118.47億千瓦時,增長6.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7.00億元,下降4.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4元,增長4.6%。[1]

石化

中原油田位於河南、山東兩省交界處,中心地區在河南省濮陽市。總部生活基地位於濮陽市城區東部。各二級單位生活基地分布在濮陽市的華龍區、濮陽縣、清豐縣、范縣以及開封市的蘭考縣、山東省聊城市的莘縣、菏澤市的東明縣。是中國東部地區一個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1975年開始大規模勘探,1979年正式投入開發,其地質構造屬渤海灣沉降帶的一部分,是一個由地質斷裂而形成的具有裂谷特點的盆地,地質上稱之為東濮凹陷。

交通

鐵路

  • 火車

1997年12月27日,湯台鐵路全線貫通,與京九鐵路勝利接軌,成為西接京廣線,東連京九線的一條重要聯絡線。晉中南鐵路連接晉豫魯三省,是中國大陸最重要的煤運重載鐵路之一,並規劃兼營少量客運,2016年3月18日開通鄭州濮陽的客運列車,但因聯絡線問題需在安陽換向。[14]

  • 高鐵

連接鄭州濟南兩個鐵路客運樞紐的濟鄭高速鐵路已經建成通車,濮陽是該線路途經的一個重要城市。[15]2022年6月20日濟鄭高速鐵路鄭州至濮陽段開通。

公路

教育

截止2008年,濮陽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776所(不含成人教育學校),在校生 82.1 萬人[16]

濮陽市有1所本科院校[17](一本)河南大學濮陽工學院,高等院校有普通專科院校2所(濮陽職業技術學院,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院)[18]。此外,還有濮陽市教育學院、濮陽市廣播電視大學、中原油田廣播電視大學、濮陽中西醫結合專修學院、河南濮陽師範學校、中原油田石油技工學校、濮陽市衛校等學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戚城遺址
  • 唐兀公碑
  • 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
  • 西水坡遺址

名勝古跡

  • 中華第一龍牌坊:1987年,濮陽縣西水坡出土的龍虎圖案,目前在全國考古發現的龍圖案中年代最早,據科學測定在距今6460±135年前,故被專家譽為「中華第一龍」。
  • 戚城文物景區:景區內有距今2700多年的古城牆-戚城遺址。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倉頡倉頡陵:倉頡,史皇氏,今南樂縣西十八公里吳村人。《說文解字》記載:倉頡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聖人」。倉頡陵在吳村西側,與倉頡廟西東相望,是一個高五米的大土丘。陵墓以下有仰韶至龍山時期的古文化遺存。
  • 八都坊:又叫「澶淵名閥坊」,坐落於濮陽城內北大街。八都坊為明朝萬曆年間所建,由明代濮陽籍御史紀著侯英,大理寺卿李珏史褒善王綖 ,尚書趙延瑞董漢儒,巡撫吉澄八家共立。原建築於文革時期被推毀,現建築系仿製品。
  • 毛樓生態旅遊區:位於范縣辛莊鄉。
  • 子路墳(仲由墓):位於濮陽縣城北5公里,今京開大道西側,其始建年代不詳。
  • 中原綠色莊園
  • 濮上園
  • 張揮公園

友好城市

2000年9月,濮陽市與新西蘭的阿什傅頓市正式建立友好城市關係。[19]2008年5月,濮陽市與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的楚河地區簽定《建立友好市區關係協議書》,正式確立友好城市關係。[20]2019年3月28日,在中國巴基斯坦友好省市合作論壇上,濮陽市與巴基斯坦瓜達爾市正式確立友好城市關係。[21]

名人

榮譽

  • 1995年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
  • 1999年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和「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 2000年12月28日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2001年12月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 2002年獲「國際花園城市銅牌獎」。
  • 2003年獲「國際花園城市金獎」。
  • 2004年10月1日,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特產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