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熱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熱能(英語:thermal energy)在物理或熱力學中的定義尚未達成完全統一共識,因此建議謹慎使用該詞以避免混淆[1]。
根據熱力學理論,熱能通常被描述為熱力學系統內能的一部分,特別是在熱平衡或非相變條件下,與溫度相關的能量部分[2]。微觀上,熱能與構成物質的原子或分子的無序運動相關,包括分子動能和分子間位能,可能表現為顯熱(如水加熱)或潛熱(如冰融化)[3]。然而,內能的改變並不總是伴隨溫度變化,例如在相變過程中[4]。
在熱力學中,能量轉移分為「熱」和「功」兩種形式:「熱」由溫度差引起,「功」由力與位移作用產生[5]。
由於這些區別,熱能的用法在科學文獻中可能與「熱量」、「內能」或「分子動能」有所重疊,故具體所指要因上下文而異。
熱傳播
熱(Heat)是能量傳遞的一種方式,特指由溫度差引起的能量轉移過程[6]。熱的傳遞有三種基本方式:
熱功當量
功與能量的單位是焦耳,熱量的單位是卡,1卡就是讓1公克的水從14.5 °C 升至15.5 °C所需的熱量[10]。英國人焦耳在1837~1847年間,以一連串的實驗證實了熱量與功之間可以互相轉換,並定出了它們單位之間換算的比值[11]。
熱能的簡單定義
在熱力學中,一個粒子因為溫度而具有的能量,稱為熱內能(thermal energy)[12]。這個熱內能可由以下公式估算:
其中, 表示該粒子的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即粒子可運動的方向或方式(例如在三維空間中可前後、左右、上下移動,共三個自由度)[13]; 為絕對溫度(單位為 K,開爾文), 為波茲曼常數(Boltzmann constant)[14]。
例子:對於理想氣體中的單原子粒子(例如氦氣),其可在三個方向自由運動,因此平均熱能為:
這表示每個粒子的平均熱能與溫度成正比,溫度越高,粒子的熱能越大[12]。
總熱能:若氣體中含有 個粒子,則整個系統的總熱內能為:
這是「等分原理」(equipartition theorem)的應用結果,適用於具有經典行為的熱平衡系統[15]。
需要注意的是,這裏的「熱能」僅表示粒子因熱運動所具有的能量,並不包括系統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能量形式,如位能(如重力位能)、鍵能(如化學鍵)、或質能()等[16]。
熱量、內能,與熱能的區別,以及「熱能」概念的模糊性
熱量(Heat, 𝑄): 當兩個物體之間存在溫差時,能量會自發地由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這種因溫度差而轉移的能量,稱為「熱量」。熱量是能量傳遞的一種形式,只能在系統之間由於溫度差而發生,不是某個系統內部固有的性質。因此,我們說某物「含有」熱量是不正確的[17]。
內能(Internal energy)是系統的一種性質,與系統內粒子的運動狀態(分子動能、分子間位能)有關。對於理想氣體而言,內能主要來自粒子的動能,這種動能與溫度成正比,因此內能和溫度有明確關係[18]。在這個特殊情況下,有人將理想氣體的內能統稱為「熱能」,但這種說法只在特定語境中才合理[19]。
然而,對於更複雜的系統(如真實氣體或含有相變的物質),內能不再單純與溫度成正比。例如在冰融化、水沸騰這類相變過程中,內能會改變,但溫度卻不變,因此無法只用溫度來定義「熱能」[20]。
此外,在一些熱力學循環過程中,系統的起點與終點狀態相同,內能變化為零,但過程中卻發生了淨熱量傳遞與作功(例如熱機發電)。這進一步說明,熱能與內能的關係並非一一對應,所謂「熱能」也就無法被清楚定義[21]。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