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然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然明(?—?),氏,名,一說氏,名然明[1]春秋時期鄭國的大夫,曾祖父鄭穆公,祖父子然,父親子革

快速預覽 然明, 本名 ...

前549年,晉國程鄭被任命為下軍佐。當時六卿執政的格局已經形成,程鄭作為國君寵臣獲得高位很不安。鄭國行人公孫揮到晉國聘問,程鄭問如何才能降級,公孫揮不能回答,告訴然明,然明認為程鄭這種人問這樣的問題,不是將死,就是就要逃亡。[2]

前548年,程鄭去世,子產開始了解然明。子產向然明詢問有關施政的方針,然明回答說:「把百姓看成像兒子一樣。見到不仁的人,就誅戮他,好像老鷹追趕鳥雀。」子產很高興,把這些話告訴游吉(子太叔),而且說:「以前我見到的只是然明的面貌,現在我了解到他內心甚有見識。」[3]

前544年,良霄(伯有)和公孫黑(子皙)不和,由於眾大夫的調解,他們於十二月初七在良霄家裏結盟。裨諶說《詩經》云:「君子屢盟,亂是用長。」(君子多次結盟,動亂因此滋長。)他認為禍亂不會停止。然明問:「政權將會落到哪一家手中?」裨諶屬望於子產。[4]

前542年,鄭國人在鄉校裏遊玩聚會,議論國家政事。然明對子產說:「毀了鄉校怎麼樣?」子產說:「為什麼?人們早晚事情完了到那裏遊玩,來議論政事的好壞。他們認為好的,我就推行它;他們所討厭的,我就改掉它。這是我的老師,為什麼要毀掉它?我聽說用忠於為善,能減少怨恨,沒有聽說用擺出權威能防止怨恨。靠權威難道不能很快制止議論?但是就像防止河水一樣:大水來了,傷人必然很多,我不能挽救。不如把水稍稍放掉一點加以疏通,不如讓我聽到這些話而作為藥石。」然明說:「我從今以後知道您確實是可以成就大事的。小人實在沒有才能。如果終於這樣做下去,哪裏只會對二三位大臣有利?這確實有利於鄭國。」[5]

Remove ads

參考文獻註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