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艾福特之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爱尔福特之降
Remove ads

在1806年10月16日的艾福特之降中,奧蘭治親王威廉麾下的普魯士士兵由於在耶拿-奧爾施泰特戰役中慘敗,士氣低落,不願進行更多的抵抗,於是在艾福特(現屬於德國圖林根州)向法蘭西第一帝國元帥若阿尚·繆拉投降。該事件發生在第四次反法同盟期間,艾福特城位於耶拿以西約40公里處的格拉河上。[2]

快速預覽 艾福特之降, 日期 ...

僅僅八天前,法皇拿破崙一世率領大軍入侵薩克森選侯國,連續兩次擊潰了普魯士軍隊的防線。緊隨其後的是10月14日耶拿-奧爾施泰特戰役中的災難。戰鬥結束後,普魯士軍隊被分割瓦解,大量普魯士殘兵進入艾福特城。當若阿尚·繆拉率領的法軍騎兵兵臨城下時,該城沒有進行任何戰鬥就投降了。[3]

Remove ads

背景

10月初,三支普魯士軍隊在賓士域公爵卡爾·威廉·斐迪南元帥、霍恩洛厄-英格爾芬根親王費雷德里希·路德維希恩斯特·馮·呂歇爾的領導下在薩克森選侯國集結。霍恩洛厄的軍隊包括20,000名薩克森人。[4]在戰線中心,賓士域公爵的軍隊集中在艾福特,霍恩洛厄在戰線東邊防守魯多爾施塔特,而呂歇爾在西邊鎮守哥達艾森納赫薩克森-威瑪-艾森納赫公爵卡爾·奧古斯特率領的部隊在呂歇爾的右翼集合併向南靠近法軍的通訊線。由符騰堡公爵歐根·腓特烈指揮的後備軍駐紮在馬格德堡以北很遠的地方。[5]

Thumb
1806年10月8日至16日的耶拿-奧爾施泰特戰役

10月8日,拿破崙的180,000名士兵開始由弗蘭肯林山英語Franconian Forest穿越薩克森邊境。他的部隊由三個縱隊組成,每個縱隊有兩個軍,外加騎兵預備隊、帝國衛隊和一些巴伐利亞王國的盟軍。[6]10月9日,法國人在施萊茨之戰中贏得了小規模的勝利。[7]第二天,讓·拉納元帥的第五軍團在薩爾費爾德戰役中擊潰了路易·斐迪南親王的部隊,年輕的親王在戰鬥中陣亡。[8]

10月12日,拿破崙命令他的軍隊向西方向形成鉗形攻勢。普魯士軍隊決定撤退,利用薩勒河來保護他們的側翼。賓士域公爵決定從威瑪向北推進主力軍,而霍恩洛厄則在耶拿附近作為側翼守衛,[9]呂歇爾得到的命令是留在威瑪。[10]耶拿-奧爾施泰特戰役發生在10月14日,當時拿破崙襲擊了霍恩洛厄的部隊,而賓士域的部隊則遇到了路易·尼古拉·達武元帥的第三軍團。賓士域、霍恩洛厄和呂歇爾的軍隊被趕出兩個戰場。賓士域公爵的軍隊損失了13,000人,賓士域在戰役中受到了致命傷。霍恩洛厄和呂歇爾的部隊傷亡人數多達25,000人。[11]

10月15日凌晨5點,拿破崙下達了新的指令以充分利用他在耶拿的巨大勝利。四個小時後,他得知了路易·尼古拉·達武元帥在奧爾施泰特的勝利。若阿尚·繆拉指揮的騎兵預備隊被拆分,一半向西推進到艾福特,一半向西北推進到布特爾施泰特。拿破崙派米歇爾·內伊元帥的第六軍團前往艾福特以支援繆拉的騎兵,並命令讓·德迪厄·蘇爾特的第四軍團前往布特爾施泰特。拿破崙接着指示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元帥率領的第一軍團向奧爾施泰特以北的巴特比布拉移動,以防止逃亡的普魯士殘兵越過易北河向東逃跑。考慮到作為14日戰鬥最為艱苦的部隊,他允許讓·拉納元帥的第五軍團和皮埃爾·奧熱羅元帥的第七軍團留在威瑪附近,而達武的第三軍團則向瑙姆堡進發。[12]

Remove ads

投降

Thumb
維查德·馮·莫倫多夫英語Wichard Joachim Heinrich von Möllendorf(Wichard von Möllendorf)

14日的戰鬥結束後,大量潰敗的士兵抵達艾福特。起初他們被守城士兵拒絕進入,但後來城門被打開,很快城裏擠滿了至少12,000名士氣低落的士兵。一些軍官試圖讓士兵返回他們的部隊,但這些士兵拒絕合作。到15日中午,繆拉和他的騎兵主力已經來到艾福特附近。普軍的馮·榮-拉里施少將站在城前的戰線上,他的部隊位置很差,背靠格拉河,所以他命令步兵撤退到城裏。繆拉的騎兵隨後的衝鋒將榮-拉里施的騎兵趕回河對岸,法軍還俘獲了一個普軍炮台。[2]

Thumb
薩克森-威瑪公爵卡爾

錯過了耶拿-奧爾施泰特戰役戰役的薩克森-威瑪-艾森納赫公爵卡爾·奧古斯特的部隊很快出現在艾福特以西。維查德·馮·莫倫多夫英語Wichard Joachim Heinrich von Möllendorf元帥試圖組織從艾福特西北到巴特朗根薩爾察的撤退,命令薩克森-威瑪-艾森納赫公爵進行掩護。車隊將率先撤離,其次是騎兵,然後是步兵。但在奧爾施泰特負傷的莫倫多夫元帥隨後病倒,最終撤離計劃未能實行。[13]

15日下午2點30分,繆拉派法軍一位上校攜帶休戰旗幟進入艾福特。法軍要求普軍立即投降,但卻遭到了普魯士指揮官的拒絕。薩克森-威瑪-艾森納赫公爵此時仍在艾福特附近等待,希望有更多的軍隊加入撤退,但最終並沒有很多士兵跟隨其一起撤離。傍晚,薩克森-威瑪-艾森納赫公爵巴特朗根薩爾察撤退。[3]

Thumb
若阿尚·繆拉元帥

隨着莫倫多夫退出戰場,普軍指揮官的信心大大減弱並最終破裂。當晚,他簽署了投降條款。條款中包括彼得斯堡要塞向法軍投降且大量火藥和彈藥需要移交法軍。[3]

總共約有12,000名奧蘭治親王威廉麾下的普魯士薩克森士兵成為俘虜,還有65門火炮被法軍繳獲。[14]

另一消息來源稱,有9,000至14,000名普魯士士兵在投降時落入法國手中。[15]這個數字可能包括多達8,000名傷員。[3]在投降時,繆拉艾福特附近擁有大約16,000名士兵。[14]位於第一戰鬥序列的7000名騎兵由艾蒂安·德·南索蒂的第1胸甲騎兵師,讓-約瑟夫·安熱·多普爾的第2胸甲騎兵師,和馬克-安托萬·德·博蒙的第3龍騎兵師組成。[16]

當第一批普軍俘虜從艾福特行進到美茵河畔法蘭克福時,押送俘虜的法軍小隊遇到了50名普軍驃騎兵。驃騎兵驅散了護衛的法軍,解救了4,000至5,000名俘虜。當得知這件事時,憤怒的拿破崙將這一事件歸咎於繆拉。普軍方面,薩克森-威瑪-艾森納赫公爵無法利用這一機會,他試圖召回被解救的俘虜,但他們都逃跑了,沒有人可以返回原部隊。[16]

Remove ads

結果

艾福特的投降使拿破崙得以將他的通訊線路從萊茵河西岸的美茵茲改至美茵河畔法蘭克福艾森納赫哥達艾福特。拿破崙放棄了通過維爾茨堡福希海姆的通訊線路。[15]

愛爾福德一役後,繆拉帶着他的三個騎兵師挺進巴特朗根薩爾察,但薩克森-威瑪公爵還是得以逃脫。路易·克萊因的第1龍騎兵師、路易·米歇爾·安托萬·薩胡克的第4龍騎師和安托萬·夏爾·路易·拉薩爾麾下的輕騎兵向東一路追趕普魯士人,直到靠近魏森塞布特爾施泰特[16]

歷史學家弗朗西斯·洛林·佩特(Francis Loraine Petre)評論說,艾福特是普魯士要塞指揮官一系列「怯懦投降」中的第一個。他寫道,如果這座城市再堅持幾天,拿破崙的整個計劃可能會被推遲。但由於普軍在艾福特的投降,拿破崙能夠在戰後立即讓所有法軍在沒有遇到抵抗的情況下繼續前進。[3]

腳註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