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特埃特圖斯隕石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特埃特圖斯隕石坑(Theaetetus)是位於雨海東側邊緣附近的一座月球撞擊坑,以古希臘數學家雅典的泰阿泰德(公元前417年-公元前369年)之名命名,1935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批准接受。
特徵描述

該隕坑坐落在構成月海東岸的高加索山脈以西,西北是卡西尼環形山,東北方為卡利普斯隕石坑,西南面是突出的阿里斯基爾環形山,南面分布着特埃特圖斯月溪[1]。該隕石坑中心的月面座標為北緯37.01°、東經6.06°,直徑24.6公里[2],深度2830米[3]。
特埃特圖斯隕石坑的外形明顯呈頂點稍圓的多角形狀,有一圈已被侵蝕的低矮外壁,內側坡壁光滑,反照率較高,側壁較周圍月表高840米[4]隕坑總體積約為370公里³[4]。碗狀的坑底相對平坦,中部地表輕微轟起,一座小型中央峰位於中心的東北方,隕坑總體積約為370立方公里。環隕坑四周覆蓋着一些來自阿里斯基爾環形山的輻射紋。
特埃特圖斯隕石坑已被月球及行星觀測者協會列入《內側壁坡帶有暗黑輻射紋的撞擊坑》名單[5]。
月球瞬變現象
該隕石坑曾因是一處月球瞬變現象點而被注意。1902年在隕石坑附近曾短暫地觀察到一朵白雲。包括帕特里克·穆爾和威廉·亨利·皮克林在內的其他觀察者也注意到該區域不尋常的現象。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