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瑪姬·史密芙

英国女演员(1934—2024)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瑪姬·史密芙
Remove ads

瑪姬·史密芙女爵士[1][2]CHDBE(英語:Dame Maggie Smith,1934年12月28日—2024年9月27日)是一名英國女演員,從影七十餘年,演出過60多部電影和70多部戲劇,被視為英國最傑出的演員之一。史密芙的全名為瑪嘉烈·娜塔莉·「瑪姬」·史密芙Margaret Natalie "Maggie" Smith),她於1950年代中期開始其銀幕以至舞台上的職業生涯,其涉獵領域極廣,她的作品從舞台劇以至電視電影;史密芙也獲獎無數,她曾獲得電影、電視和戲劇方面的最高成就,其中包括曾獲得一項東尼獎、兩項奧斯卡金像獎艾美獎金球獎美國演員工會獎各三項、四項黃金時段艾美獎和七項英國電影學院獎,她亦是為數不多曾獲得三次表演獎大滿貫殊榮的演員之一。作為英國其中一位最著名和最多產的女演員,史密芙於1990年憑着她對藝術的貢獻而獲得伊利沙伯二世授予女爵士勳章[3],並在2014年由於戲劇的貢獻而獲授予榮譽勳章[4]

快速預覽 瑪姬·史密芙 Maggie Smith, 出生 ...

史密芙以學生的身份開始其舞台生涯,她在1952年於牛津劇場英語Oxford Playhouse演出,並在《New Faces of '56》中首次亮相百老匯劇院作職業首演。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史密芙與茱迪·丹芝一起作為英國最重要的戲劇表演者之一,她們替皇家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工作。在百老匯舞台上,她憑着諾埃爾·科沃德於1975年的《私生活英語Private Lives》以及憑着大衛·海爾英語David Hare (playwright)的1979年戲劇《夜與日英語Night and Day (play)》而獲得東尼獎的提名,並憑着1990年的《萊蒂斯與獨活草英語Lettice and Lovage》獲得東尼獎最佳女演員獎英語Tony Award for Best Actress in a Play

史密芙的突破性電影角色是1969年的《錦綉年華英語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 (film)》,她也因此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由於她在1978年的《加州套房英語California Suite (film)》裏作為奧斯卡獎落敗者的喜劇角色,這次讓她第二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5]。她的其他奧斯卡提名角色包括:《奧賽羅英語Othello (1965 film)》(1965年)、《與姨同遊英語Travels with My Aunt (film)》(1972年)、《翡冷翠之戀》(1985年)和《高斯福大宅謀殺案》(2001年)[6]。在2001-2011年,史密芙憑着《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飾演「麥教授」米奈娃·麥一角而聲名鵲起,她的其他著名電影包括《尼羅河謀殺案》(1978年)、《鐵鈎船長》(1991年)、《修女也瘋狂》(1992年)、《秘密花園》(1993年),以及2012年的《黃金花大酒店》與《唱快人生英語Quartet (2012 film)》,還有2015年的《貨車裡的女人》。史密芙演出的第一部作品至今已近70年。

在電視作品中,史密芙於朱利安·費羅斯英語Julian Fellowes的2010-2015年廣受好評的時代電視劇《唐頓莊園》及其電影版中飾演葛咸伯爵夫人葛維拉·克勞利英語List of Downton Abbey characters一角,並憑藉此劇獲得金球獎的提名,並連續兩度獲得艾美獎;此外,史密芙還於該連續劇的2019年電影2022年電影而獲得重新關注與國際知名度,該角色也為她贏得三項黃金時段艾美獎。她還憑着2003年的HBO電影《我在翁布里亞的房子英語My House in Umbria》獲獎[7][8]。此外,她還獲得多個榮譽獎項,包括倫敦戲劇協會特別獎英語Society of London Theatre Special AwardBAFTA終身成就獎英國電影協會會士[6]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

瑪嘉烈·妮妲莉·史密芙在1934年12月28日[9]生於英國雅息士郡堯福[10][11][12][13][14]。史密芙的母親是瑪嘉烈·赫頓(英語:Margaret Hutton;1896-1977),其娘家姓氏為利特爾(Little),是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秘書;史密芙的父親納撒尼爾·史密芙(英語:Nathaniel Smith;1896-1977)是生於泰恩-威爾郡紐卡素的公共衛生病理學家,他曾在牛津大學工作[10][15][15][16][17][18]。在史密芙的童年時期,其父母向她講述了他們如何在從格拉斯哥經紐卡素到倫敦的火車上相識的浪漫故事。她四歲的時候隨家人遷到了牛津。瑪嘉烈·史密芙有一對雙胞胎哥哥,他們分別名為阿利斯泰爾(Alistair)及伊恩(Ian),然而阿利斯泰爾於1981年去世,後者於建築學校上課。史密芙於牛津高中接受教育直至16歲,後來她離開並到牛津劇場英語Oxford Playhouse學習演戲[19]

Remove ads

職業生涯

戲劇

1952–1969年:舞台首演和國家劇院

1952年,17歲的瑪姬·史密芙於牛津大學戲劇協會英語Oxford University Dramatic Society的支持下,在牛津劇場英語Oxford Playhouse演出的《第十二夜》中飾演維奧拉一角而開展其職業生涯。她繼續在牛津劇場演出,包括1952年的《仙履奇緣》、1953年的《白嘴鴉的群籮角落英語Rookery Nook (play)》和《蛋糕與麥芽酒英語Cakes and Ale》,以及1954年的《欽差大臣》。1956年,史密芙在6月至12月在埃塞爾·巴里摩爾劇院首次亮相於《New Faces of '56》,並於當中扮演多個角色[註 1][20]。1957年,她在班伯·加斯科因英語Bamber Gascoigne撰寫的音樂喜劇《分享我的生菜》中,跟肯尼斯·威廉士英語Kenneth Williams演對手戲[21]

1962年,史密芙憑着彼得·謝弗的戲劇《私家耳朵》和《公眾眼睛》裏扮演的角色,當中她再次跟肯尼斯·威廉士演對手戲,她獲得《標準晚報》獎項中的創紀錄的首個六項最佳女主角獎中的第一名。當羅蘭士·奧利花舊維克劇場的《雙面經銷商英語The Double Dealer》中看到史密芙的演出後,她引起奧利佛的注意,後者邀請她成為其於1962年新成立的皇家國家劇院中的成員。她很快成為了1960年代皇家國家劇院的演出常客。英國戲劇劇評人米高·科維尼英語Michael Coveney寫道,史密芙於該公司工作的8年裏,史密芙跟奧利佛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他立刻就知道自己遇到了他的對手——她是非凡的。他說任何能夠演喜劇的人也能夠演悲劇,而他向史密芙推薦了類似莎士比亞的《奧賽羅》中達絲狄蒙娜的角色。然而當讓她加入公司後,他們並沒有成為敵人,而是成為了職業競爭對手。從來沒有人在舞台上比他更快,而現在,這似乎有一場較量[22]。」在2015年的《葛雷漢諾頓秀》中,史密芙承認,奧利佛於1964年在製作《奧賽羅》期間扇了她一巴掌。她在亨里克·易卜生的《建築大師》裏再度跟奧利佛演對手戲,並於1964年在《招聘官英語The Recruiting Officer》和《無事生非》裏扮演喜劇角色。史密芙於1962年跟德雷克·雅可比米高·甘邦在該公司成立之初就加入了公司,並於該公司繼續工作了八年。

1970–1979年:國際讚譽和獎項成功

1970年,史密芙在英瑪·褒曼的倫敦製作的亨里克·易卜生戲劇《海達·加布勒英語Hedda Gabler》裏飾演女主角,贏得了她的第二個《標準晚報》戲劇獎最佳女主角英語Evening Standard Theatre Award for Best Actress

從1976年到1980年,史密芙於安大略省史特拉福史特拉福莎士比亞戲劇節英語Stratford Festival上演出多部作品並廣受好評,她的角色包括:1976年的《安東尼與克麗奧佩托拉》中的埃及妖后、1977年的《李察三世》中的伊莉沙伯女王,以及1978年《馬克白》的馬克白夫人英語Lady Macbeth

1975年,史密芙於百老匯的李察羅渣士劇院英語Richard Rodgers Theatre上演諾埃爾·科沃德的喜劇《私生活英語Private Lives》裏飾演阿曼達·白蘭的一角。該戲劇由尊·基吉執導並獲得好評[23]。《紐約時報》的劇評人讚揚了史密芙的肢體喜劇技巧,他寫道:「史密芙小姐的身體旋轉與蹣跚,在另一隻腳落地之前的一次錯過碼數,最終導致需要催眠才能恢復的癱瘓。由於諾爾·克華德認為該效果的處境很有趣,因為史密芙小姐發出了一個額外的小信號,這意味着奢侈,所以很搞笑,也很爆炸性的。」[24]史密芙憑着此劇獲得了她的首個《東尼獎》與《戲劇桌獎》的提名。

數年後,史密芙於1979年重返百老匯,她於湯·斯托帕德的原創戲劇《夜與日英語Night and Day (play)》中飾演露芙·卡森一角。該劇講述了英國外交官與非洲領導人因當地起義而發生的對峙局面,而這場起義引起了媒體的廣泛報導。史密芙所飾演外交官的妻子自始至終都在觀察其他人的行為。該劇獲得褒貶不一的評論,《紐約時報》的華特·克爾英語Walter Kerr在批評角色寫作的同時讚揚了史密芙的演出,他寫道:「這讓我們戲劇化地離開了我們從史密芙小姐開始的地方。這位女演員能夠而且確實創造了奇蹟,但她不能單槍匹馬地把黑夜變成白晝[25]。」史密芙亦憑着此戲劇獲得了她的第二個東尼獎舞台劇最佳女主角英語Tony Award for Best Actress in a Play的提名。

1980–1999年:東尼獎獲勝與並更多的舞台好評

史密芙憑着1981年的《維珍尼亞(Virginia)》中飾演維珍尼亞·伍爾夫,以及1984年的《世界之路英語The Way of the World》中的米勒曼特的角色而第三次和第四次獲得《標準晚報》戲劇獎最佳女主角。她跟瑪嘉烈·泰扎克英語Margaret Tyzack於1987年倫敦製作的《萊蒂斯與獨活草英語Lettice and Lovage》當中演出,並獲得了《羅蘭士·奧利佛獎》的提名。她於1990年重演這個角色,當時該角色轉到百老匯演出,並贏得東尼獎最佳戲劇女演員英語Tony Award for Best Actress in a Play。該戲劇是由劇作家彼得·謝弗特別為她而寫的。「瑪姬·史密芙只有一個,但觀眾在《萊蒂斯與獨活草》中至少得到三個她,彼得·謝弗的喜劇讓這位久違了的迷人女演員帶回到百老匯,並以精明的眼光讓她緊貼舞台中央的位置。」[26]

1993年,她在西區劇院奧德域治劇院演出奧斯卡·王爾德的喜劇《不可兒戲》中飾演布拉克內爾夫人,此劇為她帶來第四個《羅蘭士·奧利佛獎》的提名。次年,她演出了愛德華·阿爾比的《三名高婦人英語Three Tall Women》,並因此獲得了一致好評。《獨立報》的戲劇評論家保羅·泰勒(Paul Taylor)寫道,「瑪姬·史密芙必須親眼所見才能相信,那突然平息成可憐的老年淚水;當她的頭腦無能為力地摸索一個錯放的事實時,她的手臂沮喪而輕蔑地拍打着;她試圖以滑稽的狡猾來掩蓋她那一片空白的腦袋;她那極具侵略性的懷疑與警覺咯咯勝利的時刻—史密芙此刻的表現,堅定地站在漫畫化畫面的右側,捕捉了這一切以及更多。」[27]憑藉她的表演,史密芙創紀錄的第五度獲得《標準晚報》戲劇獎最佳女主角。

1997年,史密芙演出阿爾比的另一個戲劇《微妙的平衡英語A Delicate Balance (play)》,當中她跟艾琳·阿特金斯演對手戲。她因飾演機智、酗酒的克萊兒的角色而讓她獲得其第五度《奧利佛獎》的提名。《綜藝》的馬特·沃爾夫(Matt Wolf)寫道,「這位女演員(史密芙)繼續在其他人從未有過的地方獲得笑聲......但她在安靜的時候也能表現得如此坦率:悲傷的眼睛承認著「時間會發生」,或者讓觀眾在第一次中場休息時出現厄運的懸念。」[28]1999年,她憑着亞倫·貝內特的戲劇《貨車裡的女人》中所飾演的牧羊人瑪麗小姐,當中的表現獲得評論界的好評。憑藉其演出,讓她獲得了第六次奧利佛獎最佳女主角英語Laurence Olivier Award for Best Actress的提名。

2002–2019年:重返劇場

2002年,史密芙於大衛·海爾英語David Hare (playwright)的舞台劇《生命之息英語The Breath of Life (play)》跟茱迪·丹芝重聚。她亦於亞倫·貝內特的《主播》出訪於澳洲。史密芙在2007年於電影、電視和舞台上的表現收穫豐碩。她於3月的時候主演了愛德華·阿爾比的複興舞台劇《來自迪比克的女士英語The Lady from Dubuque》,該劇在西區劇院乾草市場劇院上演[29]。《綜藝》的大衛·班尼迪(David Benedict)批評了這部作品,但他讚揚了史密芙寫道:「瑪姬·史密芙是個例外,她在第一幕的最後一分鐘出場,然後主導了第二幕。然而,即使是具有吸引力的史密芙也無法挽救整個晚上(的演出)。」[29]

2019年4月,史密芙在離開劇院11年後,她重返劇院並於倫敦的塔橋劇院英語Bridge Theatre演出基斯杜化·咸頓的戲劇《德國人的生活(A German Life)》,她在當中飾演布倫希爾德·波姆塞爾英語Brunhilde Pomsel一角。基斯杜化·咸頓的這部新戲劇是一部女性獨腳戲劇,由史密芙作為一位年長的德國婦女波姆塞爾進行長篇獨白,她年輕時曾在政治宣傳部英語Ministry of propaganda擔任約瑟夫·戈培爾的秘書。喬納森·根德英語Jonathan Kent (director)擔任該戲劇的導演[30]。《綜藝》的劇評人稱讚賞史密芙的演出並寫道,「這是一場結合後見之明和青春天真的表演,當事件的嚴重性突然發生時,無聊到足以讓你措手不及。」[31]紐約時報》的馬特·沃爾夫(Matt Wolf)寫道,「(史密芙的表現)代表了六十年職業生涯中高峰不乏的新高」,並補充指「觀眾知道它正在見證一些特別的事情」。[32]她的表現為她創下第六度贏得《標準晚報》戲劇獎最佳女主角獎[33][34]

Remove ads

電視劇

Thumb
史密芙為英國廣播公司的電視劇集《俘虜瑪麗英語Capturing Mary》的劇照,攝於2007年3月。
1954–1993年:電視首作與早期角色

1954年,史密芙出現於奈德·謝林英語Ned Sherrin製作的電視節目《牛津口音英語Oxford Accents[35]。在1970年代中期,她在《嘉露·伯內特秀英語The Carol Burnett Show》上多次客串演出。憑着於1983年《全為愛英語All for Love (British TV series)》中飾演的傻瓜太太(Mrs. Silly)一角,這讓她獲得了四項BAFTA電視獎最佳女演員英語British Academy Television Award for Best Actress提名其中的第一項[6]。1987年,她在鴉蘭·班尼特的《主播英語Talking Heads (British TV series)》連續劇的其中一個單元《扁豆中的一張床》裏演蘇珊,她為此獲得第二次的《BAFTA電視獎》的提名[6]。她還憑着1992年的電視電影《Memento mori》中飾演美寶·佩迪魯夫人一角而第三度獲得英國電視學院獎[6],以及她憑着1993年PBS的電視電影《突然去年夏天英語Suddenly Last Summer》中飾演維奧萊特·維納布爾一角而獲得她的首個黃金時段艾美獎的提名。

1999–2007年:限定系列與HBO項目

1999年,史密芙跟年幼的丹尼爾·域卡夫一起主演了英國廣播公司根據查理斯·狄更斯的小說改編而成的劇集《大衛·高柏飛英語David Copperfield (1999 film)》,她所飾演的貝齊·特羅特活英語Betsey Trotwood,因此讓她獲得英國電視學院獎和她的第二個黃金時段艾美獎的提名[6]。2003年,史密芙憑藉在HBO電視電影《我在翁布里亞的房子英語My House in Umbria》的角色艾米麗·德拉亨蒂夫人而獲得了她的首個黃金時段艾美獎限定劇或電影類女主角。她還因在電視電影中的表現而獲得其第8個金球獎的提名。2007年,她演出了另一部HBO的電視電影《俘虜瑪麗英語Capturing Mary》,跟露芙·韋臣一起獲得第四次的《黃金時段艾美獎》提名。

2010–2015年:《唐頓莊園》與獎項的成功

從2010年到2015年,史密芙在英國古裝劇《唐頓莊園》裏飾演葛咸伯爵夫人維奧萊特·卡維尼。該劇集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她的演出成為粉絲的最愛。這個角色為她帶來了一項金球獎、三項黃金時段艾美獎和四項美國演員工會獎[36][37][38]。在2015年3月的《星期日泰晤士報》,當中史密芙接受喬·烏蒂奇(Joe Utichi)的訪問,她宣布《唐頓莊園》的第六季將會是她出現的最後一季(它實際上也是最後製作的一輯)[39]

2013年,史密芙跟米高·甘邦茱迪·丹芝等許多舞台演員一起參與拍攝活動《國家劇院現場演出:舞台上的50年英語National Theatre Live: 50 Years On Stage》,該節目以過去五年在皇家國家劇院製作的各種現場表演為特色[40]:該節目以1964年由諾爾·克華德製作,並由史密芙與安東尼·尼科爾斯英語Anthony Nicholl主演的《花粉熱》的片段為特色,其中介紹了她從佐治·法誇爾英語George Farquhar的《花花公子的計謀英語The Beaux' Stratagem》中進行的現場獨白。《衛報》的米高·比靈頓 (Michael Billington) 寫道,「顯然,無論是通過檔案錄像還是現場表演,看到傳奇演員重複過去的成功都是令人感動的。」[41]

2015年10月30日,史密芙出現於BBC的節目《葛雷漢諾頓秀》,這是她從影的42年來首次出現於談話節目中。在節目中,史密芙討論了她跟阿歷斯·詹寧斯英語Alex Jennings一起演出的喜劇《貨車裏的女士(The Lady in the Van)》,該片由尼古拉斯·海特納英語Nicholas Hytner執導[42][43]

2018年:紀錄片《女神們的下午茶》

2018年,史密芙演出了一部由羅渣·米歇爾英語Roger Michell執導的英國紀錄片《女神們的下午茶英語Nothing Like a Dame (film)》,該片記錄了史密芙、丹芝、艾琳·阿特金斯瓊·普洛賴特之間的對話,當中穿插着她們在電影與舞台上職業生涯中的場景[44][45]。這部電影以《跟貴婦人喝茶》為名於美國上映。《衛報》的彼得·布拉德肖英語Peter Bradshaw給予這部電影五顆星的評價,稱其為「非常有趣的電影」[46];而《綜藝》的蓋伊·洛奇(Guy Lodge)稱這部電影是「非常愉快的廢話盛宴」,但指這部電影是「幾乎沒有活力的電影」[47]

Remove ads

電影

1956—1968年:電影首作與早期角色

1956年,瑪姬·史密芙演出其第一部電影,她於英國戲劇《屋裏的孩子英語Child in the House》裏演出一個未命名的派對嘉賓角色[48]。她於1959年憑藉其銀幕首作《無處可去英語Nowhere to Go (1958 film)》中的碧姬·侯活而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的18項提名裏的第一個獎項[6][49]

1963年,她在由李察·波頓伊莉沙伯·泰萊奧遜·威爾斯主演的英國劇情電影《貴賓們英語The V.I.P.s (film)》中擔任配角,飾演迪米德小姐。憑藉在改編自1965年電影《奧賽羅》,她在當中跟羅蘭士·奧利花德雷克·雅可比米高·甘邦的合作,她飾演苔絲狄蒙娜英語Desdemona一角,首次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在此期間,她還出現於英國喜劇中,如1962年的《勇往直前英語Go to Blazes (1962 film)》、積·奇里頓英語Jack Clayton安·賓歌羅馥合作的1964年電影《吃南瓜的人英語The Pumpkin Eater》,以及由積·奇里頓英語Jack Cardiff尊·福執導的1965年電影《年輕的卡西迪英語Young Cassidy》。她還演出了約瑟·曼基威士的1967年犯罪喜劇《蜜糖罐英語The Honey Pot》,該片由力士·夏里遜主演,以及跟彼得·烏斯汀諾夫演對手戲的1968年電影《富豪之家英語Hot Millions》,並於李察·艾登布祿合演的喜劇《音樂廳之星(Music Hall Star)》中作客串演出,還有1969年的音樂劇《走進烈焰的人英語Go to Blazes (1962 film)》。

1969—1987年:奧斯卡獲獎與廣泛讚譽

史密芙憑着1969年電影《錦綉年華英語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 (film)》中的表現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雲妮莎·烈姬芙於倫敦的舞台上創作了這個角色[50],而素兒·考德威爾在紐約市飾演該角色時獲得東尼獎最佳戲劇女主角英語Tony Award for Best Actress in a Play獎。史密芙也因其於電影中的表現而獲選中。《芝加哥讀者英語Chicago Reader》的戴夫·克爾英語Dave Kehr說史密芙給出了「英國人非常擅長的那些技術上令人驚嘆、情感上疏遠的其中一個表演[51]」。葛瑞格·費拉拉寫道,這部電影「是十年來其中一部最好的英國電影。它在今天和發行時一樣迷人,瑪姬·史密芙與帕米拉·富蘭克林的兩場核心表演既激動人心又令人着迷。《錦綉年華》就是是精華所在。」[52]這個角色還為史密芙贏得了她的首個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6]

1972年,史密芙於佐治·谷哥的電影《與姨同遊英語Travels with My Aunt (film)》中飾演古怪的阿姨奧古斯塔·伯特倫。憑藉她的演出,讓她第三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她還出現於阿倫·柏古拉執導的1973年電影《愛與痛的邊緣英語Love and Pain and the Whole Damn Thing》。1978年,史密芙在紐·西蒙的《加州套房英語California Suite (film)》裏跟米高·堅演對手戲,她於當中飾演一名奧斯卡落選者,她為此也獲得1978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迄今為止,她是唯一一位因扮演虛構的奧斯卡提名人而獲得奧斯卡獎的演員[53]。對於這個角色,她還獲得她的首個《金球獎》。後來,在聽說米高·帕林即將與史密芙合作拍攝1982年的電影《霓虹燈下的聖教士英語The Missionary》時,她的搭檔米高·堅本應幽默地打電話給帕林,警告他指她會偷去這部電影。史密芙此時演出的其他電影包括1976年的《怪宴》,《紐約時報》的文森特·康比英語Vincent Canby寫道,「這部電影是西蒙跟大衛·尼文與瑪姬·史密芙合作的其中一個最好和最輕鬆的劇本」,他續指他們「像迪克和多拉查理斯頓一樣了不起,儘管他們做的還不夠。」[54]她還在1978年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中與安祖娜·蘭斯貝莉比提·戴維絲彼得·烏斯汀諾夫大衛·尼文合作。

1981—1987年:墨臣艾禾里製作的電影與其他角色

1981年,史密芙跟鴉蘭·卑斯英語Alan Bates伊莎貝·雅珍妮一起演出了墨臣艾禾里製片的電影《唱快人生英語Quartet (1981 film)》。該片在第34屆康城影展上首映並獲得好評。史密芙憑着飾演露伊絲·海特勒一角獲得她的第六次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6]。史密芙還於1981年的《諸神之戰英語Clash of the Titans (1981 film)》中飾演女神忒提斯。1982年,她在密室懸疑電影《陽光下的惡魔》中飾演達芙妮·卡斯圖(Daphne Castle),跟彼得·烏斯蒂諾夫(Peter Ustinov)、珍·寶金戴安娜·瑞格演對手戲。次年,她跟大衛·尼文雅·卡尼一起合演電影《遲到總比不到好英語Better Late Than Never (1983 film)》。

史密芙在1984年跟米高·佩林合作的黑色幽默電影《私人宴會英語A Private Function》中飾演祖絲·芝華斯一角,讓她第二次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女主角。該三頭豬都被稱為貝蒂(Betty),用於拍攝私人活動。監製馬克·希瓦斯英語Mark Shivas接受了英國智慧動物(Intellectual Animals UK)的建議,為免體型過大或具有攻擊性,他們所使用的豬應該是六個月大的母豬,然而這些豬是不可預測,而且往往非常危險。在拍攝其中一個廚房場景時,史密芙被其中一頭豬圍住,需要翻過牠的背才能逃脫[55]。史密芙還跟基斯杜化·龐馬一起主演了1984年的匈牙利裔美國電影《戀愛中的莉莉英語Lily in Love》。據史密芙的傳記作者稱,她指這部電影為「食屍鬼(the ghoulash)」,並承認不理解這位匈牙利導演的執導方向。她還稱她的拍檔為「基斯杜化·無賴(Christopher Bummer)」[56]。1985年,史密芙於墨臣艾禾里製片的電影《翡冷翠之戀》中飾演莎樂·巴特利特一角,該片廣受好評,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8項奧斯卡金像獎。這部電影由海倫娜·寶咸·卡特丹尼爾·戴-路易斯茱迪·丹芝西蒙·卡洛丹霍姆·埃利奧特英語Denholm Elliott主演。史密芙的表現讓她獲得第五次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並獲得了她的第二個金球獎與第三個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獎。

史密芙憑着1987年電影《寂寞芳心英語The Lonely Passion of Judith Hearne》中的女主角獲得了她的第四次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6]寶琳·凱爾英語Pauline Kael寫道:「克萊頓(Clayton)是執導人物研究電影的明智之選,當中講述一名婦人因浪費生命而對教會的憤怒。他的第一部長片電影是跟茜蒙·薛奴烈合作的《頂層房間英語Room at the Top (1959 film)》,以及跟黛博拉·蔻兒(Deborah Kerr)一起拍攝的《無辜的人英語The Innocents (1961 film)》,以及跟安·賓歌羅馥合演的《吃南瓜的人英語The Pumpkin Eater》——他知道如何展示女性的溫度與她們的身心互動。瑪姬·史密芙成為了老處女的精髓特質——她讓你感受到知道自己是個有趣人物的那可怕之處[57]。」

1990—1999年:劇情片、喜劇與工作室電影

在1990年代初,史密芙出現於各種喜劇的票房中。1991年,史密芙在史提芬·史匹堡的熱門電影《鐵鈎船長》裏飾演溫蒂嬤嬤(Granny Wendy),那是一部以彼得潘角色為原型的奇幻冒險電影。這部電影由羅賓·威廉斯飾演潘,德斯汀·荷夫曼飾演鐵鈎船長,和茱莉亞·羅拔絲飾演小叮噹。這部電影取得$3億美元的票房收入,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史密芙在1992年於胡比·高拔的喜劇電影《修女也瘋狂》及其1993年的續集《修女也瘋狂2》中飾演修道院院長。1996年,史密芙跟高蒂·韓戴安·姬頓比提·美娜一起演出喜劇電影《大婆俱樂部》。

1993年,史密芙演出了由安格尼茲卡·賀蘭執導的改編電影《秘密花園》。這部電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史密芙飾演梅德洛克夫人的表現尤其受到讚賞,更讓她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1995年,史密芙於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另一部改編電影《李察三世》中飾演約克公爵夫人,這部電影由伊恩·麥基倫主演。該片根據1930年代英國的背景改編了其故事設定與人物,李察被描繪成密謀篡奪王位的法西斯主義者。這部電影還由安納·貝寧占·博班特羅拔·唐尼奈傑爾·霍桑姬絲汀·史葛·湯瑪絲主演。史密芙還演出荷蘭導演的1997年另一部電影《華府廣場》,當中她扮演無可救藥的愚蠢阿姨拉維妮亞·彭尼曼。

她憑藉1999年的電影《情深一吻英語Tea with Mussolini》而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的第5次提名,這次是最佳女配角的提名[6],她於片中飾演海絲特·特蘭登夫人,跟雪兒瓊·普洛賴特及茱迪·丹芝演對手戲。同年,她還演出了米高·甘邦演對手戲的電影《最後的九月英語The Last September (film)》,以及跟米高·堅合作在電影《謝幕》中演出。

2001—2011年:《哈利波特》與其他角色
Thumb
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代表着史密芙飾演米奈娃·麥的模特人像。

從2001—2011年,史密芙由於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飾演麥教授一角而獲得了廣泛的國際認可和讚譽。史密芙跟丹尼爾·域基夫重聚,他們曾一起於1999年的電視電影《大衛·高柏飛英語David Copperfield (1999 film)》演出。史密芙於該系列的八齣電影中演出了七部。該系列以聘請傳奇和標誌性的英國演員而聞名,包括了米高·甘邦阿倫·烈卡文羅彼·考特拉尼愛瑪·湯遜賴夫·費恩斯海倫娜·寶咸·卡特茱莉·華達絲。若不考慮通貨膨脹調整的情況下,它是全球票房收入第三位的電影系列,全球收入為$77億美元。史密芙在宣傳《車裏的女士》時分享了她在《哈利波特》電影中的工作經歷,以及跟已故演員阿倫·烈卡文合作的經歷。「他(烈卡文)是個非常棒的演員,他扮演的角色非常棒,跟他在一起很開心。我們曾經一起笑,因為我們的反應鏡頭用完了。他們總是—當一切都完成了,孩子們也拍完了,他們會把攝影機轉過來,我們還得拍攝各種驚訝或悲傷之類的各種反應鏡頭。我們過去常常說我們經已達到約200個左右,當攝像機出現在我們身上時,我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但他很高興。」[58]

2001年,史密芙演出了由羅拔·柯曼執導的英國合拍的謀殺懸疑片《高斯福大宅謀殺案》,該電影的演員包括米高·甘邦、海倫·美蘭姬絲汀·史葛·湯瑪絲艾琳·阿特金斯愛美莉·屈臣查理斯·丹士李察·E·格蘭特德雷克·雅可比史提芬·費亞。她所飾演傲慢的特倫瑟姆伯爵夫人康思坦斯,跟美蘭一起為史密芙贏得了她的第六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這部電影在2001年倫敦電影節上首映,獲得了包括羅渣·伊拔在內的影評人的一致好評,羅渣·伊拔將其評為最高的四顆星,並把這個故事描述為「如此令人欣喜和大膽的成就,值得與他(羅拔·柯曼)最好的電影相提並論[59]。」

2002年,史密芙跟珊迪娜·布洛艾蓮·貝絲妲於電影《曳曳女人心英語Divine Secrets of the Ya-Ya Sisterhood (film)》裏演出。她還跟茱迪·丹芝一起於查理斯·丹士執導的2004年電影《等愛的女人英語Ladies in Lavender》中演出。史密芙於2005年與路雲·雅堅遜及克里斯汀·史葛·托馬斯(Kristin Scott Thomas)在黑色喜劇《殺手妙管家英語Keeping Mum》中飾演葛莉絲·霍金斯。史密芙還演出了2007年英國古裝劇《珍奧斯汀少女日記》,該片講述了由安妮·夏菲維飾演的珍·柯士甸的一生。2009年,她演出了朱利安·費羅斯英語Julian Fellowes的奇幻電影《穿越時空的古宅英語From Time to Time (film)》。2010年,她在古裝奇幻喜劇電影《魔法保姆麥克菲2:愛的大爆炸英語Nanny McPhee and the Big Bang》中飾演多赫蒂太太,跟愛瑪·湯遜演對手戲。

2012年2024年:獨立電影與其他角色

2012年,史密芙跟茱迪·丹芝、迪·柏特爾標·尼菲湯·韋堅遜和彭妮露·威爾頓(Penelope Wilton)一起於英國喜劇《黃金花大酒店》裏飾演穆麗爾·當勞利一角。這部電影由探照燈影業發行並獲得正面評價。史密芙憑着這個角色獲得美國演員工會獎的提名。這部電影在國際上映後取得了驚人的票房成功,並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功,使它催生了其續集—2015年的《黃金花第2大酒店》。同樣於2012年,史密芙演出了德斯汀·荷夫曼的執導首作《唱快人生英語Quartet (2012 film)》,那是根據羅納德·哈活的戲劇改編的電影。該電影由湯·葛特連寶蓮·歌連絲比利·康諾利和米高·甘邦聯合主演。該片於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首映並獲得好評,也為她贏得金球獎的第10次提名。翌年,史密芙與姬絲汀·史葛·湯瑪絲奇雲·格連一起主演了2014年的浪漫喜劇《巴黎窈窕熟女英語My Old Lady (film)》而製作。根據《爛番茄》的說法,這部電影獲得了適度的好評,當中指出史密芙的表現是個優秀而顯著的人物[60]

2015年,史密芙憑着她於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首映的電影《貨車裡的女人》中的表現獲得熱烈的評價。《泰晤士報》的凱特·繆爾英語Kate Muir讚揚了史密芙的表演,她寫道:「由於亞倫·貝內特的劇本在皇家國家劇院首映的15年後才把它搬上大銀幕,因此讓史密芙於《貨車裡的女人》傳遞了一種引人入勝的表現。」[61]史密芙的表現獲得了《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提名。

2019年9月,《唐頓莊園》系列的續集以長篇電影的形式在戲院上映,簡稱名為《唐頓莊園》。該片於經濟上取得成功,票房收入為1.943億美元[62]。史密芙於西蒙·柯蒂斯的2022年歷史劇《唐頓莊園:全新世代》裏再次飾演特倫瑟姆伯爵夫人維奧萊特·卡維尼的角色,跟休·博內威利伊利沙伯·麥戈文米雪·德格莉一起演對手戲。

2020年,史密芙據報導將與嘉菲·比絲羅娜·蓮妮一起主演愛爾蘭劇情電影《奇蹟俱樂部(The Miracle Club)》。這部電影的情節被描述為來自都柏林放蕩的一群工人階級婦女,她們開始了一段「歡樂爆笑」之旅,她們前往法國盧爾德朝聖,旅程使她們發現了彼此的友誼與自己的個人奇蹟[63][64]。2021年,史密芙演出了《Netflix》改編自凱特·繆爾英語Matt Haig同名兒童讀物的電影《耶誕男孩》。該片由喬·堅朗執導,還有莎莉·賀堅絲姬絲汀·慧占·博班特陶比·瓊斯等主演[65][66]。史密芙獲宣布將主演基斯杜化·咸頓的《德國生活》(A German Life)的電影版,她將重新飾演2019年於倫敦登台演出的角色[67]

Remove ads

逝世

2024年9月27日,瑪姬·史密芙於倫敦車路士和西敏醫院英語Chelsea_and_Westminster_Hospital逝世,享壽89歲。[68][69][70][71]史密芙逝世的消息以突發新聞的形式被BBC衛報美聯社CNNCBS等全球各大媒體廣泛報導[68][70][72][73][74]。來自各界的悼念接踵而至[75]。白金漢宮發表了一份英國國王查理斯三世署名的聲明,查理斯表示他和卡米拉王后對瑪姬·史密芙的去世「深感悲痛」,並表示「在這位國寶級人物謝幕之際,我們與全世界的人們一起,懷着最深的敬佩和緬懷之情,緬懷她的眾多偉大表演。」[76]英國首相施紀賢在社交平台X上對瑪姬·史密芙的逝世表示哀悼,他形容史密芙是英國「真正的國寶」[77]J·K·羅琳米瑞安·瑪格萊斯丹尼爾·域基夫愛瑪·華生休·博內威利姬絲汀·史葛·湯瑪絲保羅·麥卡尼西蒙·卡洛胡比·高拔羅伯·勞等與其共事過的演藝界名人對她的逝世表示哀悼[78][79][80][81]。為紀念史密芙,倫敦西區劇院宣布於10月1日晚上7點熄燈兩分鐘[82]

Remove ads

獲獎與榮譽

Thumb
位於倫敦西區李斯特廣場的史密芙手印。

史密芙於1970年的新年榮譽頒獎禮中獲頒司令勳章[83][84];並於1990年的新年榮譽頒獎禮中獲任命為女爵士,以表彰她對表演藝術的貢獻[84][85];1971年,史密芙獲聖安德魯斯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86]。她亦於1986年獲巴芙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87]。1994年,史密芙獲得了劍橋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88]。史密芙也憑着她對戲劇的貢獻而在2014年英女皇壽辰榮譽中獲頒授榮譽同伴勳章[89][90],成為了繼1970年的西碧·桑代克英語Sybil Thorndike和2005年的茱迪·丹芝後,成為第三位獲頒此殊榮的女演員英語List of members of the 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2017年10月,史密芙獲授予牛津大學曼斯菲特學院榮譽院士英語Honorary title (academic)[91]

在史密芙傑出的職業生涯中,她憑着下列的演出而獲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認可:

史密芙也獲得一次東尼獎、三次金球獎、四次黃金時段艾美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演員工會獎各五次。1993年,她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所頒發的《BAFTA特別獎》[6]。1996年,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授予她英國電影學院獎終身成就獎,那是該學院授予的最高榮譽[6][92]。在2010年羅蘭士·奧利佛獎英語2010 Laurence Olivier Awards的頒獎禮上,她獲得倫敦戲劇協會特別獎英語Society of London Theatre Special Award。她於2013年獲得標準晚報戲劇偶像獎英語Evening Standard Theatre Awards#Theatre Icon Award[93]

史密芙於1991年獲得漢堡阿爾弗雷德·托弗基金會英語Alfred Toepfer Stiftung F.V.S.頒授的莎士比亞獎英語Shakespeare Prize[94];1992年,她被任命為英國電影協會會士,以表彰她對電影文化的傑出貢獻[95]。她於1994年入選美國劇院名人堂。1999年4月10日,史密芙獲得由華盛頓特區的莎士比亞劇院公司英語Shakespeare Theatre Company所頒發的威廉·莎士比亞古典戲劇獎(The Will Award)英語Shakespeare Theatre Company#The Will Award,以表彰她對美國古典戲劇的重大貢獻[96]。2014年2月9日,她入選了演員名人堂[97]。在倫敦星光大道英語Avenue of Stars, London上,史密芙擁有一顆星,直至2006年大道上所有的星都被移除[98]。2012年9月,她榮獲史特拉福莎士比亞戲劇節英語Stratford Festival的傳承獎(Legacy Award),她於費爾蒙皇家約克酒店舉行的頒獎禮上接受由基斯杜化·龐馬頒發的獎項[99]。2016年3月,史密芙獲授予評論家圈藝術傑出服務獎英語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Service to the Arts[100]。2016年4月,她獲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群授予博德利獎章英語Bodley Medal,以表彰她對表演藝術的傑出貢獻[101]

Remove ads

學術榮譽

更多資訊 年份, 獲獎者 ...

獎項及提名

更多資訊 年份, 作品 ...
註:
Remove ads

作品節選

舞台劇

更多資訊 年份, 戲劇 ...

電視

更多資訊 年份, 戲劇 ...

資料來源:互聯網電影數據庫

電影

表示為尚未發布的作品
更多資訊 年份, 戲劇 ...

資料來源:IMDb特納經典電影頻道

個人生活

婚姻

  • 瑪姬·史密芙在1967年6月29日跟演員羅拔·史提芬斯英語Robert Stephens結婚。育有兩名兒子,分別是同為演員的克里斯·拉金(生於1967年)及托比·史提芬斯(生於1969年)[112]。史密芙跟史提芬斯於1975年4月6日離婚[113]
  • 瑪姬·史密芙於1975年6月23日在僑福登記處跟劇作家貝弗利·克羅斯英語Beverley Cross結婚[113],他們一直保持着婚姻關係,直到克羅斯於1998年3月20日逝世。
  • 2013年,當史密芙被問及是否寂寞時,她回答說,「一個人繼續下去,沒有人分享,似乎有點毫無意義。」[114]
  • 史密芙有五名兒孫[115][116][117]

健康

慈善工作

  • 2011年9月,在2011年基督城地震對該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後,史密芙表示支持籌集$460萬新西蘭元,以幫助重建新西蘭基督城的法院劇院英語Court Theatre (New Zealand)[120]
  • 2012年7月,史密芙成為了國際青光眼協會(International Glaucoma Association)的贊助人,她希望支持該組織並提高人們對青光眼的認識[121]
  • 她還是牛津劇場英語Oxford Playhouse的贊助人,她在那裏她開始其輝煌的職業生涯[122]
  • 史密芙是新公園的席車士打電影院(Chichester Cinema)[123]的副總裁,以及皇家戲劇基金會(Royal Theatrical Fund)的副總裁,該基金會為因疾病、受傷或體弱而無法工作的娛樂行業成員提供支持[124][125]
  • 2012年11月27日,她為2012年明星爪子拍賣會(Celebrity Paw Auction)貢獻了自己的手繪圖,來為貓咪保護英語Cats Protection籌集資金[126]
  • 2013年5月,史密芙捐贈了一個由她親自裝飾並用於拍賣的小矮人,為皇家園藝學會的學校園藝運動籌集資金[127]
  • 2020年11月,史密芙跟簡尼夫·班納茱迪·丹芝德雷克·雅可比伊恩·麥基倫一起為慈善機構「為他人行事」(Acting for Others)在Zoom進行了題為《僅限一名騎士》(For One Knight Only)的對話。在談論他們職業生涯的高潮與低谷時,伯納把這個團體稱為「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莎士比亞四重奏演員」[128]
  • 2021年4月,史密芙跟嘉芙蓮·特納一起出現於串流媒體活動中。該活動是為了支持皇家戲劇基金,該基金為那些在該行業工作的人提供支持[129]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