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甲烷氧化菌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 縮寫為Mbn)是一類由核糖體合成的翻譯後修飾肽,其特徵是特定的半胱氨酸殘基被修飾成惡唑酮-硫代酰胺基團[2]。分子式為C45N12O14H62Cu,分子量為1216 Da[3]。根據系統發育分析被分為五大類(groups Ⅰ–Ⅴ)[2] 。Mbn對銅離子具有高度親和性,在甲烷氧化菌的銅穩態生理調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最早發現於甲烷氧化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OB3b中,也發現存在於多種非甲烷氧化細菌中[4][5]。

甲烷氧化菌素具有銅螯合特性、氧化酶活性[6]、解汞毒能力以及抑菌作用等[2]。被認為在治療銅代謝相關疾病、細菌感染性疾病等方面具有潛在開發價值[2]。研究證實Mbn能夠高效收集銅以支持甲烷氧化反應,並且直接調控甲烷氧化的銅開關[7]。
生物合成機制
甲烷氧化菌素的生物合成機制尚未完全明確。Mbn的生物合成涉及多個基因和酶的參與,主要包括MbnA、MbnB、MbnC等基因和相應的酶。[2]
Mbn的生物合成過程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步驟[2]:
- MbnA基因編碼的酶催化Mbn的前體肽的合成
- MbnB基因編碼的酶參與Mbn的後翻譯修飾,包括惡唑酮-硫代酰胺基團的形成
- MbnC基因編碼的酶參與Mbn的後續修飾和成熟過程。
在這些生物合成步驟中,MbnAoxa和MbnBC的催化作用是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酶促產物的關鍵步驟。但是Mbn前體肽的切除機制以及不同菌株中Mbn生物合成的差異性等仍待了解[2]。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