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疏開

此用詞源自日語,意指為避免災害的疏散行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疏開,指為避免空襲、火災等損害,將都市居民及設施疏散的行為。

另外,發生重大天災及傳染病疫情後,亦有居民會自主性的從城市疏散到郊區、鄉村。

介紹

臺灣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在1937年4月公告《防空法》,地方政府應制訂相關防空計劃,包含燈火管制、消防、防毒、避難、救護等事項。在1944年6月18日,更進一步公告[1][2][3]《過大稠密之都市住民疏散要綱》,為避免美軍對臺灣的空襲造成平民傷害,將臺北、基隆、 臺南、高雄四市指定為應疏散地,各市人口過密地區為主要疏散對象。

歷史

  • 昭和16年(1941年)
  • 昭和19年(1944年)
    • 6月18日:發表過大稠密之都市住民疏散要綱
    • 10月12日至10月16日:台灣沖航空戰
  • 昭和20年(1945年)
    • 2月3日至3月3日:發生馬尼拉戰役;在此戰役之後,美軍以菲律賓為基地,更加重對臺灣空襲。
    • 5月31日:發生台北大空襲

防空空地

1944年11月7日,台北市跟基隆市首先依據《防空法》指定防空空地,需將指地地區的建物拆除,避免空襲造成的火勢蔓延[4]。臺南市和高雄市在隔月指定,台中市和彰化市則是在1945年5月才指定防空空地。在台北大空襲前,台北市在再指定了20處疎開空地帶;在空襲後,更進一步強制徵收台北市部分土地做為防空空地。

基隆市

於1944年11月7日劃定。

更多資訊 項目, 地區 ...

台北市

於1944年11月7日劃定疎開空地,1945年4月26日劃定疏開空地帶。

更多資訊 項目, 地區 ...
Remove ads

台中市

於1945年5月17日劃定。

更多資訊 項目, 地區 ...

彰化市

於1945年5月17日劃定。

更多資訊 項目, 地區 ...

台南市

於1944年12月6日劃定。

更多資訊 項目, 地區 ...

高雄市

於1944年12月6日劃定。

更多資訊 項目, 地區 ...

影響

台灣在日治時期原已控制住瘧疾,但因為戰時的強制疏開政策,許多人遷移至山邊瘧蚊聚集的地方,加上治療瘧疾的奎寧藥物嚴重短缺,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台灣又爆發瘧疾大流行[9]。根據統計,戰後全台約六百萬人口,其中一百二十萬人口就感染瘧疾,比例高達五分之一[10][11]

2020年發生COVID-19疫情,在日本有些大都市居民前往鄉村甚至離島避疫,被稱為「冠狀疏開」(コロナ疎開)。

另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