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皇明祖訓
明太祖朱元璋制定并编写的劝慰和训诫后代帝王的规范章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皇明祖訓》,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編撰訓誡子孫的書籍。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2月6日)  | 
洪武六年(1373年)時頒布稱之為《祖訓錄》,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九月修定後再頒布,改名為《皇明祖訓》。全書十三章,現在北京圖書館與台灣、日本都有藏本。其全文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中。
內容
- 序言
 
- 箴戒,後改名祖訓首章
 
- 持守
 
- 遠優伶、正後宮秩序、不偏聽偏見、認真國務
 
- 嚴祭祀
 
- 祭天地、宗廟、社稷、神靈、歷代帝王、孔子等的日程、齋戒等
 
- 謹出入
 
- 當皇帝出行或預備出行,遇到凶兆時的對策
 
- 慎國政
 
- 皇帝不可偏聽偏信,大小官員百工伎藝允許御前聞奏,防止奸人舞弊
 - 不允許官民上書讚美大臣,以防王莽篡漢再現
 
- 禮儀:和親王相關的禮儀問題
 
- 親王封國擁有宗廟、社稷等祭壇
 - 元旦、天子壽日、帝王生日時親王府的慶賀方式
 - 天子下詔時,親王的迎接方式
 - 朝臣前往或途徑親王封地時,須四拜。如果故意迂迴繞行,斬
 - 王府文武官及城內官員拜見親王的規定
 - 皇子、皇孫、皇弟、皇侄、皇伯叔(祖)、從孫進賀表時的稱呼規範
 - 親王來朝及拜見天子的相關規定
 - 子孫姓名規定(每一支擬定20字,一代人用一字)
 
- 皇族有過失時的訓誡
 - 朝廷宣召親王須持金符
 - 親王封國的文武官任命
 - 平民侮慢親王、官員誣告親王、奸臣侵佔親王宅邸的處理
 - 親王有重罪時的處理
 - 臣民有罪,不得鴆殺
 - 親王不得結交各種平民,不得接受上書陳言
 - 若朝廷使者所說事情不合道理,必是奸臣離間
 - 凡朝廷新天子正位,諸王遣使奉表稱賀,謹守邊藩,三年不朝。如朝廷循守祖宗成規,委任正臣,內無奸惡,三年之後,親王仍依次來朝。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 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
 - 凡王國內,時常點檢軍中,不許隱匿逃亡。
 
- 內令
 
- 后妃的支出須上報記賬
 - 后妃不得與宮外聯繫,不得干政
 - 天子與親王所用宮人必須是良家子女,不得受大臣推送,不許狎近娼妓
 
- 各監、門、司、局的名稱和設置官職品級
 - 東宮、王府、公主府的設置官職品級(內官)
 
- 封爵時授予的冊、寶、印、誥命的標準
 - 皇族的男子、女子的封號名稱
 - 宗人府的設立
 - 親王府的官員調派
 - 王府的設置官職品級(普通官員)
 - 指揮使司的設置官職
 
- 兵衛
 
- 王府護衛的數量
 - 親王入朝,以王子監國,儀仗須鮮明整肅
 - 朝廷調兵須同時有文書與親王及守鎮官員,官員必須得到親王令旨才可發兵
 - 王國的守鎮兵和護衛兵的相關規定
 - 親王可以教練軍士,每月遍數不拘
 - 親王儀仗的具體規定
 
- 營繕
 
- 諸王宮室依照已定格式營造,不許超過規模(燕王府因用元朝皇宮而除外);若後代繁衍過多,則可以繼續營造
 - 各王的封地位置
 - 諸王不得建造離宮、別殿、台榭遊玩去處
 
- 供用
 
- 親王每年俸祿,十月底由所在地政府一次發放
 - 各級皇族的俸祿額度的具體規定
 - 郡王子繼承王位後(即二代郡王開始),俸祿折半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