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相變材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相變材料(英語:phase change material,縮寫為:PCM)是指在相變時放出或吸收大量熱,以達到加熱或降溫作用的物質。通常情況下,該物質將在液態和固態間進行轉變,但也可以在非傳統狀態間進行轉變,例如從一種結晶態轉變為能量更高或更低的另一種結晶態。

相變材料物質狀態改變時所需的熔化熱通常遠大於其顯熱,相變溫度(PCT)附近融化和凝固時,相變材料可以儲存和釋放巨大的能量。例如,冰融化成水的熔化熱為333.55 J/g,即一克冰需要吸收333.55 J熱量才能融化成水。然而一克水吸收4.18 J熱量溫度升高1度。因此水/冰是一種非常有用的相變材料,自阿契美尼德王朝開始人們就用它在冬天釋放熱量,在夏天給房子降溫。
相變材料可按組成物質種類進行分類。有機相變材料通常從石油、植物或動物上提取,水合鹽相變材料通常由海水或礦物中提取。還有一類是固體轉變為固體的相變材料。他們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加熱墊、電話配電箱冷卻和服飾製造等都可以看到相變材料的身影。
Remove ads
特性和分類
液體→固體、固體→液體、固體→氣體和液體→氣體的變化過程均可儲存潛熱,但只有液體→固體和固體→液體變化過程較為現實。儘管液體→氣體過程中轉換的熱量更多,但是氣態體積較大,存儲需要高壓,不易於使用。固態→固態的轉變速度十分緩慢,轉換的熱量相對較少。
固態-液態相變材料在達到相變溫度前,其特性與顯熱儲存材料相似,吸收熱量的同時溫度逐漸上升。但是當到達相變溫度(熔點)時,開始大量吸收熱量,但是溫度保持不變,材料完全融化後,溫度繼續上升。當液態材料所處環境溫度下降時便開始凝固,釋放其所儲存的潛熱。各種相變材料可供選擇,−5到190 °C之間任意相變溫度均有對應。[1]而在20-30 °C人體舒適溫度範圍內,有些材料潛熱吸收十分高效,可以達到200 kJ/kg,與之對應的石料的熱容一般為1 kJ/kg.°C,因此保持相同溫度時每千克材料吸收的熱量是石料的200倍。[2]水的比熱容為4.21 kJ/kg.°C,該材料存儲密度為水的12.5倍至50倍之間。
Remove ads
水合鹽 (MxNyH2O) [8]
- 優點
- 體積潛熱儲存容量高
- 易於獲取,成本低
- 高熔點
- 熱傳導率高
- 熔化熱高
- 不可燃
- 缺點

應用


Remove ads
參見
- Raoux, S.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nnual Review of Materials Research. 2009, 39: 25–48. Bibcode:2009AnRMS..39...25R. doi:10.1146/annurev-matsci-082908-145405.
- Phase Change Matt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dustry blog)
參考資料
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