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問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問題(德語:Schleswig-Holsteinische Frage; 丹麥語:Spørgsmålet om Sønderjylland og Holsten),是19世紀兩個公國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造成丹麥和德意志邦聯之間一系列的政治前途問題(國族問題,National Question)。英國政治家巴麥尊子爵曾說:「只有三個人曾經明白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事務,一個皇夫,已經去世了,一個德國教授,已經瘋了,還有我,已經全忘了。」[1]。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6月7日) |
從維京時期開始,石勒蘇益格便是丹麥的一部份,並在12世紀成為丹麥的公國。丹麥曾多次嘗試將石勒蘇益格公國再次併回丹麥的王國直屬領土中。1848年3月27日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七世頒布自由憲法,新憲法稱石勒蘇益格的自治將會持續下去,然而石勒蘇益格將成為丹麥不可分割的領土。此舉造成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多數德裔居民公開反抗,支持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自丹麥獨立,並與德意志邦聯緊密合作。普魯士以軍事介入支持反抗行動:普軍於1848年至1851年的第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中,將丹麥軍隊趕出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第二次的嘗試合併則是克里斯蒂安九世1863年簽訂的十一月憲法,十一月憲法被視為是違反1852年倫敦議定書的內容,並引發1864年的普丹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主權歸屬問題於凡爾賽條約約定由1920年公民投票解決。最後丹麥裔多數之北石勒蘇益格(第一選區)歸屬於丹麥,其餘則由德國擁有主權。
1990年,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的邊界由《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確定,北石勒蘇益格歸丹麥,南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歸德國。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引用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