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石房蛤毒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房蛤毒素
Remove ads

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是一種極強的神經毒素,是已知毒性最強的麻痹性貝類毒素(PST)。

快速預覽 石房蛤毒素, 識別 ...
Remove ads

石房蛤毒素首次分離於簾蛤科石房蛤體內,並由此得名。石房蛤毒素實際上是一些藻類和藍細菌所合成,通過食物鏈聚集到貝類體內。已知自然存在結構相似的神經毒素有超過50種,統稱為石房蛤毒素類,除了石房蛤毒素本身外,還有新石房蛤毒素英語neosaxitoxin (NSTX)、膝溝藻毒素英語gonyautoxin脫氨甲酰基石房蛤毒素英語decarbamoylsaxitoxin (dcSTX)等。

Remove ads

自然存在

自然界中,石房蛤毒素實際上是一些雙鞭毛蟲門下的藻類所合成的,如亞歷山大藻屬裸甲藻屬,以及淡水中的藍細菌魚腥藻屬、一些束絲藻屬擬柱孢藻英語Cylindrospermopsis鞘絲藻屬浮絲藻屬[1][2]。被貝類進食後,累積在濾食器官英語Filter feeder中。此外,石房蛤毒素也曾在亞洲河魨的一些物種和巴西的羅非魚體內發現存在[3]。產自美國的野生河魨,其體內石房蛤毒素濃度與產自南美[4]、日本[5][6]菲律賓和泰國的相似。河魨體內累積另一種著名的神經毒素,即河魨毒素

有些被藻華所污染的貝類含有此毒素,誤食導致中毒。很多常見的經濟水產均可能受到污染,包括淡菜類蛤蜊、生蚝和扇貝等。污染通常存在於溫帶海域,從美國西海岸到西歐、東亞、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非等地海域都有可能。如果檢測到毒素存在,政府部門有時不得不採取捕撈禁令等措施以圖控制中毒事件。

結構與合成

石房蛤毒素的二鹽酸鹽是吸濕性的無定型固體。然而,其結構還是可以通過結晶衍生物的X射線晶體學確定。[7][8]石房蛤毒素氧化生成高熒光性的嘌呤衍生物,被用於檢測分析。[9]

石房蛤毒素已經得到全合成[10][11][12]

毒性

中毒機理

Thumb
鈉離子通道阻滯劑作用機理示意圖。不同種類的阻滯劑對應不同的結合位點。石房蛤毒素(STX)在圖中以紅色字體顯示。

石房蛤毒素是一種選擇性的細胞膜鈉離子通道阻滯劑[13]它與神經元細胞膜上的鈉離子通道結合,抑制鈉離子通過細胞膜,從而阻止細胞電位的傳導,最終導致癱瘓。

劑量

對於豚鼠,肌肉注射的致死劑量約為5 μg/kg體重。小鼠的致死劑量與與給藥途徑有關為:腹膜內注射(LD50 = 10 μg/kg),靜脈注射(LD50 = 3.4 μg/kg),口服(LD50 = 263 μg/kg)。人類經口服的LD50為5.7 μg/kg,換句話說,口服攝入0.57 mg的石房蛤毒素——一顆沙子大小的1/8,即可致命。注射的致死量約為0.6 μg/kg,是口服的十分之一。氣溶膠吸入的致死劑量約為5 mg·min/m³。石房蛤毒素可經開放傷口進入人體,劑量約為50 μg。[14]

動物實驗顯示4-氨基吡啶有解毒作用,[15][16][17]不過無人體實驗數據。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