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禁衛軍長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近衛總長(拉丁語:praefectus praetorio ;希臘語:ἔπαρχος/ὕπαρχος τῶν πραιτωρίων),也可直譯作禁衛軍長官,是羅馬帝國的一個高級官職。該官職最初是羅馬禁衛軍的指揮官,後來逐漸獲得了廣泛的司法和行政職能,成為皇帝實質上的「首相」,甚至長期掌控羅馬皇帝的廢立權。在君士坦丁一世的統治時期,羅馬禁衛軍被解散,近衛總長的權力大大削減,被剝奪軍事職責,轉為純粹的民事行政官職,成為帝國一級行政區劃近衛大區的領導者。直到公元七世紀希拉克略統治時期,希拉克略改革再次削弱了近衛總長的權力,將其轉變為僅僅帝國行省行政的監督者。到了8世紀40年代,這個官職最終在拜占庭帝國中徹底消失。
![]() |
Remove ads
歷史
在羅馬帝國早期下,羅馬禁衛軍由一至三名近衛總長指揮,這些職位由皇帝從羅馬騎士階級中選出,執行皇帝的意志。從亞歷山大·塞維魯時代起,元老也可以擔任近衛總長,如果一名羅馬騎士被任命為近衛總長,他同時也會被任命為元老院元老。在君士坦丁統治時期,近衛總長的權力大大削減,其軍事職能被剝離給軍隊元帥和騎士統領。禁衛軍長官通常由久經考驗的士兵擔任,而且通常是由從軍中奮鬥出來的人擔任。隨着時間的推移,指揮權似乎已擴大到包括除城市長官( coetres Urbanae )指揮的軍團之外的所有意大利軍隊。
羅馬禁衛軍的特殊地位使他們在羅馬國家中擁有自己的權力,而他們的長官很快就成為這個社會中最有權勢的人之一。皇帝們試圖控制禁衛軍,但羅馬禁衛軍發動多次政變,直接干預皇位繼承,導致皇位快速更替。羅馬禁衛軍嚴重破壞了羅馬帝國的穩定,與設立他們的初衷背道而馳。近衛總長成為後來帝國的主要行政人物,這一職位將參謀長的職責與直接指揮禁軍的職責結合在一起。
作為對帝國行政和軍事結構進行全面改革的一部分,戴克里先極大地削弱了這些軍人的權力。
Remove ads

除了軍事職能外,禁衛軍長官還獲得了對刑事案件的管轄權,他是作為皇帝的代表行使這一管轄權。到戴克里先時代,他已經成為某種類似於大維齊爾的職位,擔任皇帝的副攝政王和「首相」。君士坦丁於312年撤銷了現役軍事指揮權。他們仍然擔任首席軍需將軍,負責軍隊的後勤供應。他們也是首席財務官,負責制定帝國全境的預算。
君士坦丁在公元331年確認,對近衛總長作出的判決不得上訴。同時近衛總長在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時代之前就獲得了民事案件管轄權。因此,法律知識成為該職位的資格,在馬庫斯·奧勒留和康茂德的統治下,特別是從塞維魯時代開始,這一職位由當時的第一批法學家(例如帕皮尼安,烏爾比安,保盧斯)擔任,而在查士丁尼統治下,由卡帕多西亞人約翰來擔任,雖然職位名稱依然保留軍事色彩,但是軍事資格卻越來越被忽視。 [4]
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改革( 約296 )增加了職位:兩位奧古斯都各有一位禁衛軍長官擔任參謀長(軍事和行政),他們也不再真的擔任禁衛軍司令,但兩位凱撒則不然。每位禁衛軍長官負責監督戴克里先創建的四個區域之一,這些區域成為公元 330 年君士坦丁兒子們統治的近衛大區。從 395 年開始,有兩個帝國宮廷,分別位於羅馬(後來的拉文納)和君士坦丁堡。禁衛軍長官是這四個大區最高級別的文官,直接統治大區下轄的各個管區(每個羅馬管區以若干羅馬行省為一組形成,構成近衛大區——管區——行省的新三級行政區劃)。
隨着帝國西部地區落入蠻族軍閥之手,這些軍閥為了在新的領地中獲得支持,承認了東羅馬帝國皇帝的地位,至少在法律上將帝國在他的領導下,保留大區作為劃定新總督轄區的一種方式:
- 首先弗拉維烏斯·奧多亞塞和後來的弗拉維烏斯·狄奧多里克分別被授予意大利大區。
- 克洛維一世被承認為高盧近衛大區的統治者(這為他奪取西哥特人在高盧的領土提供了藉口);
- 西哥特人因其對西班牙地區的統治而得到承認。
- 以及汪達爾人在非洲的統治。
這種承認一直維持到查士丁尼大帝崛起,查士丁尼一世結束了東哥特人和汪達爾人對帝國西部領土的佔領,但繼續承認法蘭克人(因為他們都是天主教徒)和西哥特人(因為缺乏繼續復興帝國的力量,但設法扶持親拜占庭國王阿塔納吉爾德,並征服西班尼亞)。
另見
公元六世紀,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又設立了一個大區:
筆記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