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州將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州將軍,清朝八旗14個駐防將軍之一,全稱為「鎮守福建福州等處將軍」,是福建八旗駐防兵的最高長官,為清朝從一品武職。

簡介
福建本固有八旗駐防,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建立。清朝派遣杭州副督統胡啟元率領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的兵馬1026名進駐福州府。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大清把歸屬於耿仲明名下的兵馬1000名編入上三旗。在駐防福州的四旗內行走,並新立福州將軍一名。[1]
福州將軍駐福州城,轄本標綠旗左右營、八旗營、綠旗營(由福州城守協右軍兼軍標)、水師營,共有官兵4300餘人(不含福州城守協右軍),並節制綠營的陸路鎮協。福州將軍衙門屬官有清字外郎4名、書識8名、執事人役56名[2]。
歷任福州將軍
以下截至光緒卅三年的歷任福州將軍均參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3]
| 姓名 | 任命時間 | 卸任時間 | 類別 | 備註 | 
| 魁倫 | 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廿三日  (1788年2月29日) | 嘉慶元年六月一日  (1796年7月5日) | 任 | |
| 富昌 | 嘉慶元年六月二日  (1796年7月6日) | 嘉慶四年三月六日  (1799年4月10日) | 調 | 未到任前,仍由魁倫兼署 | 
| 慶霖(林) | 嘉慶四年三月六日  (1799年4月10日) | 嘉慶十年正月十六日  (1805年2月15日) | 調 | 離職根據嘉慶十年正月(下)起居注冊 | 
| 陽春 | 嘉慶十年正月十六日  (1805年2月15日) | 嘉慶十一年三月十四日  (1806年5月2日) | 任 | |
| 賽沖阿 | 嘉慶十一年三月十四日  (1806年5月2日) | 嘉慶十四年三月十六日  (1809年4月30日) | 調 | |
| 達沖阿 | 嘉慶十四年三月十六日  (1809年4月30日) | 嘉慶十四年八月十六日  (1809年9月25日) | 任 | 離職根據嘉慶朝宮中檔015173號(未到任,卒於赴任途次) | 
| 慶成 | 嘉慶十四年九月二日  (1809年10月10日) | 嘉慶十七年三月廿九日  (1812年5月9日) | 任 | |
| 扎拉芬 | 嘉慶十七年三月廿九日  (1812年5月9日) | 嘉慶廿四年九月廿一日  (1819年11月8日) | 任 | |
| 祥保 | 嘉慶廿四年九月廿一日  (1819年11月8日) | 嘉慶廿五年十二月四日  (1821年1月7日) | 調 | |
| 和世泰 | 嘉慶廿五年十二月四日  (1821年1月7日) | 道光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1823年1月26日) | 任 | |
| 薩秉(炳)阿 | 道光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1823年1月26日) | 道光五年七月一日  (1825年8月14日) | 調 | |
| 富亮 | 道光五年七月一日  (1825年8月14日) | 署 | ||
| 薩炳阿 | 道光六年九月廿五日  (1826年10月25日) | |||
| 果齊斯歡 | 道光六年九月廿五日  (1826年10月25日) | 道光八年正月廿四日  (1828年3月9日) | 調 | |
| 普恭 | 道光八年正月廿四日  (1828年3月9日) | 道光九年八月三日  (1829年8月31日) | 調 | |
| 富亮 | 道光九年八月三日  (1829年8月31日) | 署 | ||
| 普恭 | 道光九年十一月廿八日  (1829年12月23日) | 離職根據道光九年十二月外紀檔,頁218 | ||
| 薩炳(秉)阿 | 道光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1830年1月8日) | 道光十二年八月廿一日  (1832年9月15日) | 調 | |
| 徐錕 | 道光十二年八月廿一日  (1832年9月15日) | 調 | 十二月廿八日尚未到任,著馳回西安聽候諭旨 | |
| 程祖洛 | 道光十二年十月廿八日  (1832年12月19日) |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一日  (1832年12月22日) | 兼署 | |
| 瑚松額 |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三日  (1832年12月24日) | 署 | 十一月六日諭為欽差大臣,帶兵赴臺灣剿賊(本為盛京將軍) | |
| 徐錕 | 道光十三年正月七日  (1833年2月26日) | 以西安將軍任內有失,未到任 | ||
| 慶山 | 道光十三年正月七日  (1833年2月26日) | 道光十三年四月二日  (1833年5月20日) | 調 | |
| 樂善 | 道光十三年四月二日  (1833年5月20日) |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廿一日  (1836年2月7日) | 調 | |
| 長清 |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廿一日  (1836年2月7日) | 道光十六年七月十八日  (1836年8月29日) | 任 | |
| 張仙保 | 道光十六年七月十八日  (1836年8月29日) | 暫署 | 俟閩浙總督鍾祥到任後,以鍾祥兼署 | |
| 長清 | 道光十七年三月十七日  (1837年4月21日) | 實二月廿七日卒(道光朝宮中檔000631號) | ||
| 嵩溥 | 道光十七年三月十七日  (1837年4月21日) | 道光十九年九月六日  (1839年10月12日) | 任 | |
| 保昌 | 道光十九年九月六日  (1839年10月12日) | 道光廿二年九月廿九日  (1842年11月1日) | 任 | |
| 璧昌 | 道光廿二年九月廿九日  (1842年11月1日) | 道光廿四年二月一日  (1844年3月19日) | 任 | 由陝撫遷,未到任前,以閩浙總督怡良兼署 | 
| 敬? | 道光廿四年二月一日  (1844年3月19日) | 署 | ||
| 敬? | 道光廿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1845年1月21日) | 道光廿七年六月廿九日  (1847年8月9日) | 任 | 實授,實六月十二日卒(道光朝宮中檔010427號) | 
| 璧昌 | 道光廿七年六月廿九日  (1847年8月9日) | 道光廿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1849年1月12日) | 任 | |
| 裕瑞 | 道光廿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1849年1月12日) | 咸豐元年八月十四日  (1851年9月9日) | 調 | |
| 桂良 | 咸豐元年八月十四日  (1851年9月9日) | 咸豐二年四月廿一日  (1852年6月8日) | 任 | |
| 怡良 | 咸豐二年四月廿一日  (1852年6月8日) | 出差 | 任 | |
| 季芝昌 | 咸豐二年六月廿五日  (1852年8月10日) | 咸豐二年七月一日  (1852年8月15日) | 兼署 | |
| 怡良 | 咸豐三年二月十七日  (1853年3月26日) | |||
| 有鳳 | 咸豐三年二月十八日  (1853年3月27日) | 咸豐三年六月二日  (1853年7月7日) | 由杭州將軍遷 | |
| 東純 | 咸豐三年二月廿四日  (1853年4月2日) | 暫署 | ||
| 巴彥岱 | 咸豐三年六月二日  (1853年7月7日) | 署 | ||
| 全泰 | 咸豐六年六月二日 | 任 | ||
| 有鳳 | 咸豐六年九月廿八日  (1856年10月26日) | |||
| 東純 | 咸豐六年九月廿八日  (1856年10月26日) | 咸豐九年十月廿六日  (1859年11月20日) | 任 | 離職根據咸同兩朝上諭檔(九),頁577 | 
| 王懿德 | 咸豐七年九月四日  (1857年10月21日) | 兼署 | ||
| 文清 | 咸豐九年十月廿六日  (1859年11月20日) | 同治二年三月十八日  (1863年5月5日) | 任 | 任職根據咸豐十年四月譯漢月摺檔,未到任前,由慶端兼署 | 
| 慶端 | 咸豐九年十月廿六日  (1859年11月20日) | 咸豐十年四月十三日  (1837年6月2日) | 兼署 | 離職根據同上 | 
| 耆齡 | 同治二年三月十八日  (1836年5月5日) | 同治二年十月廿八日  (1836年12月8日) | 任 | |
| 英桂 | 同治二年十月廿八日  (1836年12月8日) | 同治七年七月廿日  (1868年9月6日) | 任 | |
| 文煜 | 同治七年七月廿日  (1868年9月6日) | 同治十一年七月廿二日  (1872年8月25日) | 任 | |
| 李鶴年 | 光緒三年四月七日  (1878年5月19日) | |||
| 慶春 | 光緒三年四月七日  (1878年5月19日) | 光緒五年六月十七日  (1879年8月4日) | 調 | |
| 穆圖善 | 光緒五年六月十七日  (1879年8月4日) | 光緒十一年七月廿六日  (1885年9月4日) | 任 | |
| 古尼音布 | 光緒十一年七月廿六日  (1885年9月4日) | 署 | ||
| 穆圖善 | 光緒十三年十月十六日  (1887年11月30日) | 實十月三日卒(光緒十三年十月月摺檔) | ||
| 善慶 | 光緒十三年十月十六日  (1887年11月30日) | 光緒十四年四月廿八日  (1888年6月7日) | 實四月七日卒(光緒十四年四月(下)月摺檔) | |
| 楊昌濬 | 光緒十四年四月八日  (1888年5月18日) | 光緒十四年九月卅日  (1888年11月3日) | 暫署 | |
| 希元 | 光緒十四年四月廿八日  (1888年6月7日) | 光緒廿年八月十八日  (1894年9月17日) | 調 | 由吉林將軍遷,實七月十九日卒(光緒廿年八月(二)月摺檔) | 
| 卞寶第 | 光緒十四年九月卅日  (1888年11月3日) | 暫署 | ||
| 譚鍾麟 | 道光十七年三月十七日  (1837年4月21日) | |||
| 慶裕 | 光緒廿年八月十九日  (1894年9月18日) | 光緒廿一年八月十九日  (1895年10月7日) | ||
| 邊寶泉 | 光緒廿一年八月一日  (1895年9月19日) | 暫兼署 | ||
| 裕祿 | 光緒廿一年八月廿五日  (1895年10月13日) | 光緒廿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1897年12月11日) | 調 | |
| 增祺 | 光緒廿三年十一月廿四日  (1897年12月17日) | 光緒廿五年三月二日  (1899年4月11日) | 任 | |
| 許應騤 | 光緒廿五年三月二日  (1899年4月11日) | 暫兼署 | ||
| 增祺 | 光緒廿五年三月廿五日  (1899年5月4日) | |||
| 善聯 | 光緒廿五年三月廿六日  (1899年5月5日) | 光緒廿六年十二月八日  (1901年1月27日) | 署 | 湖北布政使,陛見後署,離職根據傳包 | 
| 景星 | 光緒廿六年十二月十四日  (1901年2月2日) | 光緒廿八年三月廿六日  (1902年5月3日) | 任 | |
| 崇善 | 光緒廿八年三月廿六日  (1902年5月3日) | 光緒卅三年六月一日  (1907年7月10日) | 調 | 由江寧將軍遷 | 
| 許應騤 | 光緒廿八年三月廿七日  (1902年5月4日) | 兼署 | ||
| 特圖慎 | 光緒卅三年六月一日  (1907年7月10日) | 光緒卅三年九月九日  (1907年10月15日) | 任 | |
| 松壽 | 光緒卅三年六月八日  (1907年7月17日) | 兼署 | ||
| 樸壽 | 光緒卅三年九月九日  (1907年10月15日) | 宣統三年九月十九日  (1911年10月15日) (福州光復抗拒革命殉職) | 任 | 離職根據東方雜誌第八卷第十號中國大事記,頁2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