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船,又稱福建船、白艚,是中國古帆船的一種。



歷史文獻記載
宋元時期中國出現了單龍骨的尖底船,根據《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所記載,宋代的海船「上平如衡,下側如刀,貴其可以破浪而行。」這種船型多為福船。[1]
明嘉靖年間胡宗憲所著的《籌海圖編》,有對福船的描述,有「高大如樓,其底尖, 其上闊,其首昂而口」、「矢石火炮皆俯瞰而發」、「敵舟小者相遇,即犁 沉之」、「而敵又難於仰攻」、「誠海戰之利器也」、「能行於順風順潮迴翔」、「不便亦不能逼岸而 泊,須假哨船接渡而後可。」及「北洋有滾塗浪,福船、蒼山船底尖,最畏此浪」等語,對其優缺點一一着墨。[2][3]
明嘉靖年間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描述福船「高大如城,吃水一丈一二尺」、「福船城風下壓,如車輾螳螂,鬥船力而不鬥人力,是以每每取勝」、「惟利大洋,不然多膠於淺」、「非人力可驅, 全仗風勢」和「無風不可使」等優缺點。若賊舟沿淺而行則福舟惟無用矣,故又有海滄船之設。[4]戚繼光在閩浙沿海組建了一支對抗倭寇的艦隊,此艦隊主要採用福船。船上裝備大發貢、碗口銃、鳥嘴銃、噴筒等大小火器。[1]福建船可分六號。一號二號俱名福船,勢力雄大,便於沖犁。三號哨船,又稱草撇船;四號冬船,又稱海滄船。哨船與冬船比福船小,便於攻戰追擊,海滄船吃水七、八尺,風小亦可動。五號鳥船,六號快船,鳥船與快船又稱開浪船,開浪船又更小,吃水三、四尺,容納三十~五十人,便於哨探。[4]
明萬曆乙未刊本謝杰所著的《虔臺倭纂》,有「高大如樓,底尖上闊」、「矢石火炮皆向下而發」、「乘風衝犁如車輾」、「敵舟遇之,隨犁隨沉,又不能仰攻」、「真海戰之利器」、「能破大浪」、「惟利大洋深處」、「底尖,畏滾塗浪」等描述。
明崇禎刻本何汝賓所著的《兵錄》,則有「高大如樓,底平深大」、「曠海深洋,迴翔 穩便」和「斗頭高闊,裕於衝犁」等描述。
Remove ads
航海性能
從現代船舶機械工程學對福船的研究,可得知其航海性能。以接近一般帆船的速率來看,若是能提供 5kW 的功率,福船可達 4.7 節的速率。關於扶正力臂曲線對於船隻穩定性的影響,福船穩定範圍甚大,能在天候險惡的海域航行,是理想的航運船隻船型。福船稜塊系數最小,狀似圓型,使其穩度消失角極大。普通福船的穩度消失角為123°,為沙船的兩倍,表示其能承受極大的橫傾角,在海上有良好的運動性,遇上大風浪也不會輕易翻覆,適合遠洋航海。從穩度安全域的表現來看,福船的穩度安全性佳,遇到大浪時,福船式的船有較大機會存活。[5][6]
福州船與福船的關係
中國方面關於船隻的命名方式呈現多元化,有的側重以船隻的地域命名,如著名的「福船」「廣船」,有的側重以船的結構樣式命名,如「鳥船」「沙船」。「福船」一般是指由福建船匠所建造或使用福建造船工藝所建造的船隻。早在宋元時期,福船即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福船大量出現在中文史籍則始於明代。明代福建造船場遍於沿海各地,福州、興化、泉州、漳州等地官私造船業都很發達,所造海船工藝先進,裝備精良。王在晉在《越鐫》中云:「通番大船,勢若飛城駕海,樓櫓完固,兵械整嚴,賊不敢輕犯,商船惟閩有之。」
鄭若曾在《籌海圖編》中稱:「福船高大如樓,可容百人。其底尖,其上闊,其首昂而口張,其尾高聳,設柁樓三重於上,其旁皆護板,裼以茅竹,豎立如垣。其帆桅二道,中為四層……」《明史兵志》亦云:「福船耐風濤,且御火……」可見福船性能優良,堅固可靠,既可用於商業運輸,也可用於海上作戰。
福建也是鄭和下西洋所使用的寶船和琉球冊封使所使用的封舟建造地,無論是寶船還是封舟,基本上都是按照福船的型式加以改造的。明清時期在福建沿海所造的還有白艚船、趕繒船、草撇船、橫洋船等各類船隻,這些都可歸為福船系列。
如上所述,從本義上來說,「福州船」是以船隻的起航地命名,「福船」則是以船隻的建造地命名,這顯示出中日雙方在船隻命名具體語境上的區別。福州是福建最大的造船中心,「福州船」既然表示從福州出發的船隻,其絕大部分在福州本地製造是沒有疑義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福州船大多可歸為福船系列。但是,福州船與福船的關係又不能如此簡單地進行處理。隨着中日貿易的快速發展,在江戶時代中後期,日本方面出現了「沙船即所謂南京船,鳥船即現在所謂的福州船」的說法,而在江戶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唐船圖」中,有 二幅分別是福州造而發自南京的船、福州造而發自廣東的船。這就使福州船的內涵和外延得到了極大的延伸,需要引起特別的注意[7]。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