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突破性感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突破性感染(英語:breakthrough infection)或譯穿透感染[1]突圍感染[2],即疫苗失敗的感染[3],為接種疫苗後仍感染所應免疫病原的現象,亦即疫苗沒能讓接種者與對應病毒產生免疫;目前僅出現在對抗病毒的疫苗。流行性腮腺炎[4]水痘[5]流感[6]SARS-CoV-2[7]等疫苗,均有出現突破性感染的紀錄。至於疫苗是否發生突破性感染這個特點,則取決於病毒本身的特性。通常,突破性感染患者的症狀要比普通感染患者的要輕一些[8],甚至是無症狀感染

突破性感染發生的原因包括:接種者的生物因素、疫苗的不當投予或儲存、病毒的突變、封閉抗體英語Blocking antibody的形成,以及其他因素。由於這些原因,一種疫苗的效力很少能達到100%。常見的流感疫苗大約能為58%的接種者提供免疫[9];約有2%接種麻疹疫苗的兒童無法獲得免疫效果。然而如果群體免疫已經產生,也能防止免疫獲得不充分的接種者感染疾病[10]。換句話說,群體免疫可以降低人群中突破性感染的發生概率[11]

施打COVID-19疫苗不能保證有完全保護力,數據顯示各國接種後仍造成突破性感染。2021年4月,美國疾控中心報告稱,美國7500萬COVID-19疫苗完全接種者中,共發現5814例COVID-19突破性感染病例,包含74例死亡病例[12][13][14][15][16][17]

Remove ads

突破性感染案例

水痘

水痘疫苗預防水痘的有效率約為85%[18]。發生突破性感染的病例中,75%感染者的症狀較未接種疫苗的感染者更輕微[8],例如低燒及少於50個水泡;而未接種疫苗的患者通常有39 °C(102 °F)的高燒以及200-500個水疱。[8][19] 未接種疫苗者的感染時間亦長於突破性感染患者[8]

大部分水痘的突破性感染病例是由於未能有效接種疫苗[18]。因此,有人提議兒童接種者在第一針接種後一年內接種第二針水痘疫苗[18]

腮腺炎

腮腺炎疫苗是麻腮風三聯疫苗(MMR)的成分之一[20],有效率約為88%。[21]突破性感染患者中的嚴重病例較未接種疫苗的患者更少[22],包括無菌性腦膜炎腦炎[22]

腮腺炎突破性感染的原因尚未查明。病毒基因的變化(抗原漂移)被認為是主要誘因[22];也有理論認為記憶T細胞在突破性感染中起一定作用[22]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的突破性感染主要由於乙型肝炎病毒(HBV)突變引起的表面蛋白構象改變,以至於不能被乙肝疫苗誘導生成的抗體識別[23][24][25]。此種突變病毒稱為「疫苗逃逸突變體」,該現象又被稱為「免疫逃逸」。乙肝突破性感染亦有可能是由於疫苗接種不及時,免疫抑制,以及母嬰傳播[24]。乙型肝炎的突破性感染病例可能為無症狀感染[23]

COVID-19

2021年4月,研究人員報告在417名COVID-19疫苗接種者中,有兩名女性出現了突破性感染,並確認了變異的病毒[26][27]。後續小規模研究發現,若已完整接種mRNA疫苗卻又遭突破性感染,一般症狀較輕微且血清對各變異株中和抗體濃度比只完整接種卻未感染者更為提高,尤其是免疫球蛋白A(IgA)滴度大為提升;這可能表示以後再出現新變異株,這些人的抗病毒能力會更佳,研究者並推論越多人完整接種疫苗可能使未來全球人口對抗新變異病毒越有免疫力[28]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