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一次國共合作年表 (1923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以下是1923年的第一次國共合作年表,本年發生的關鍵事件包括孫文越飛宣言的發表,陸海軍大元帥府大本營在廣州重建,中共三大的召開,以及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訪問蘇聯。
一月
- 1月1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中國國民黨發表《中國國民黨宣言》、《中國國民黨黨綱》、《中國國民黨總章》及 《國家建設計劃及現在採取之政策》,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1]。
- 1月2日,中國國民黨改進大會在上海召集。
- 1月4日,孫文在上海通電討伐陳炯明。
- 1月10日,馬林向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報告中國局勢。
- 1月11日,廖仲愷奉孫文之命商談國民黨改組事宜。
- 1月12日,共產國際對中國問題作出關於國共合作,但無論如何不能合併的決議(《關於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關係問題的決議》),決議為中共中央接受[2][3]。
- 1922年底至1923年1月,滇桂軍楊希閔、劉震寰等人從廣西藤縣起兵,就任「討賊軍」響應孫文,沿西江並進攻廣州,擊敗陳炯明,宣布迎接孫文回粵。1月15日,陳炯明通電下野。
- 1月17日,孫文在上海談話,號召國民「團結奮鬥」「推翻軍閥」。
- 1月21日,孫文任命國民黨各部部長及副部長。
- 1月22日,越飛首次會見孫文,雙方長談。
- 1月23日,孫文委任居正、廖仲愷等人為國民黨本部參議。
- 1月25日,孫文與蘇聯代表越飛在上海發表《孫文越飛聯合宣言》。
- 1月27日,越飛和孫文代表廖仲愷去日本,在熱海繼續會談有關執行《孫文越飛宣言》的細節問題。
- 1月31日,蔡和森發表《四派勢力與和平統一》,批評孫文「妥協軍閥」的政策[4]。
Remove ads
二月
三月
- 3月2日,陸海軍大元帥府大本營成立於廣州,在農林試驗場,孫文稱「海陸軍大元帥」而不稱「大總統」。
- 3月2日,列寧發表《寧肯少些,但要好些》,論述東方民族革命[6]。
- 3月3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發表《就京漢鐵路罷工工人流血事件告中國鐵路工人書》。
- 3月21日,廖仲愷結束與越飛會談返滬。
- 3月,譚平山由北京回到廣州,繼續主持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工作。
- 3月,蘇聯決定援助孫文約200萬墨西哥元,並派顧問赴華。
- 春,陳公博因爲支持陳炯明而被中共中央正式開除(此前陳已經自行脫黨)[7][8]。
四月
- 4月1日,孫文指令中國國民黨廣東省支部恢復成立,鄧澤如任支部長。
- 4月3日,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遷到河南士敏土廠。
- 4月14日,廣東工會聯合會機關刊物《勞動周報》在廣州創刊。
- 4月15日,孫文致函北大學生團體,鼓勵其在北京宣傳北伐。
- 4月19日,中共領導的南昌遊行反對日本,要求經濟絕交。
- 4月25日,陳獨秀發表《資產階級的革命與革命的資產階級》,表示「中國國民黨目前的使命及進行的正軌應該是:統帥革命的資產階級,聯合革命的無產階級,實現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9]。
- 4月,中共中央從上海遷到廣州東山新河浦春園辦公。中共中央機關報《嚮導周報》隨中共中央機關由上海遷廣州昌興新街28號出版。
五月
- 5月1日,中共組織廣州工人和學生在第一公園集會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陳獨秀、蔡和森、張太雷及蘇聯人白拉克姆講話,會後遊行。中共中央又發表《五一節敬告工友》信,譴責吳佩孚等人鎮壓北方的工會。同日,馬林在廣州發表演說,討論國民黨改組與蘇聯合作。
- 5月1日,中共李大釗等在北京召開紀念五一大會,提出「打倒軍閥」。
- 5月1日,濟南青年團集會號召反帝鬥爭。
- 5月1日,越飛致電馬林轉孫文,確認蘇聯將提供資金與軍援。
- 5月12日,孫文復電越飛,表示接受援助並派代表赴蘇。
- 5月13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廣東區團委改組,由社會主義青年團廣州地方執行委員會代行其職權。
- 5月27日,劉爾崧領導廣州市油業工人罷工。
- 5月,共產國際對中共三大發出十三條指示,要求中共建立「反帝統一戰線」[10]。
六月
- 6月1日,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宣傳委員會成立,陳獨秀為委員長,陳獨秀、譚平山、馬超俊為委員(孫文任命)。
- 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國共合作,並明確規定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時,黨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 6月15日,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刊物,瞿秋白主編的《新青年》季刊在廣州出版(復刊)。
- 6月17日,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外圍組織廣東新學生社成立[11]。
- 6月21日,首批蘇聯軍事顧問抵達北京,包括波里亞克、格爾曼、捷列沙托夫、斯莫連採夫、切列潘諾夫。
- 6月27日,蘇聯政府任命加拉罕為駐中國全權代表,繼越飛之後同中國政府談判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問題。
- 6月,周恩來等在法國與國民黨旅歐分部商談合作,決定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員全體加入國民黨。周恩來、尹寬擔任國民黨旅歐分部籌備員。
七月
八月
- 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對於時局之主張》,要求由中國國民黨出來號召各團體派出代表召開國民會議,又提出反對擁黎、擁段、國會南遷制憲、團結西南聯省自治及藉助列強等主張[13]。
- 8月5日,馬林在上海與蔣介石、汪精衛等商議赴蘇考察事宜,組成「孫逸仙博士代表團」。
- 8月16日,國民黨派出的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從上海啟程,去蘇聯考察黨務、軍政及洽談蘇俄援助國民黨的問題,成員包括蔣介石、張太雷、沈定一、王登雲。
- 8月20日至2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制定了同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的方針,決定團員可以和中共黨員一樣,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14]。
- 8月,蘇聯駐廣東代表團、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鮑羅廷在上海會晤陳獨秀後抵達廣州。加拉罕為鮑羅廷寫介紹信,囑其代表本人會晤孫文。
- 8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香港特別支部成立。
- 8月,周恩來致信王京岐,提出在歐洲幫助國民黨宣傳、吸收華人、進行組織訓練。
- 夏,孫文邀請李大釗赴粵,商談廣東政府的外交政策。
Remove ads
九月
- 9月初,中共中央及向導雜志社遷回上海。譚平山留廣州任中共中央駐粵委員。
- 9月2日,孫逸仙博士代表團抵莫斯科,會見列寧,列寧允予以軍援。
- 9月2日,蘇聯全權代表加拉罕抵達中國。
- 9月3日,蘇聯代表加拉罕在北京發表對華宣言,重申中蘇親善。
- 9月5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契林會見孫逸仙博士代表團。
- 9月7日,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與蘇共政治局秘書羅素達克會談,羅素達克介紹蘇聯經濟與紅軍建設[15]。
- 9月8日,蘇聯代表團團長加拉罕致書孫文,希望孫幫助建立中蘇兩國人民之間的緊密關係。
- 9月9日,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訪問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會見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斯克良斯基和紅軍總司令謝爾蓋·加米涅夫,商談「西北軍事計劃」,提出派顧問助訓廣東軍隊等請求。
- 9月13日,孫文偕鮑羅廷、航空局局長楊仙逸,去惠州梅湖前綫視察重炮陣地和劉震寰的部隊。
- 9月17日,孫文復函加拉罕,呼籲建立「沒有帝國主義的世界秩序」。
十月
- 10月5日,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曹錕以極具爭議的方式(賄選)當選。
- 10月6日,中共黨、團中央駐粵委員和中共黨、團廣東區委領導人與鮑羅廷開會,商討幫助國民黨改組的辦法,並一致同意勸說孫文召開改組會議。
- 10月9日,孫文為鮑羅廷舉行歡迎會,贊其經驗,並強調「以黨治國」。
- 10月10日,國民黨在廣州召開海外懇親大會,討論改組計劃。
- 10月11日,孫文電令上海國民黨本部裁撤機構,為改組作準備,並發表講話,總結過去失敗教訓。
- 10月13日,中共組織的多個工學各界團體在廣東省教育會開會,商討召開國民大會,聲討曹錕。會議由阮嘯仙主持,新學生社劉爾崧 、工聯張瑞成、海員工會蘇兆征、民權運動大同盟馮菊坡等發言。會議通電聲討曹錕,要求孫文出師北伐。
- 10月14-16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廣東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 10月15日,孫文與鮑羅廷在廣州市立公園參加大會,重申以黨治國。
- 10月18日,鮑羅廷兼任中國國民黨特別顧問(組織教練員),孫採納其五點改組建議[16]。
- 10月19日,孫文委任廖仲愷、汪精衛、戴季陶、張繼、李大釗為國民黨改組委員會委員。
- 10月21日,孫文與鮑羅廷視察虎門要塞,並檢閱軍艦。
- 10月22日,中共廣東工會聯合會等團體在廣州第一公園集會,聲討曹錕,會後巡行並去大本營遞交請願信北伐[17]。
- 10月24日,孫文委派廖仲愷、鄧澤如主持特別會議討論改組。
- 10月25日,中國國民黨改組特別會議在廣州舉行,委任胡漢民、廖仲愷等九人為臨時中央執行委員,並聘鮑羅廷為顧問[18]。
- 10月28日,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成立,決定1924年1月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並創辦機關刊物。
- 10月30日,國民黨改組委員會舉行首次會議。
Remove ads
十一月
- 11月初,維經斯基再度來華接替馬林擔任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
- 11月7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廣東區委員會、新學生社等在廣東省教育會議事堂召開十月革命6周年紀念大會,阮嘯仙任主席,鮑羅廷作了《俄國革命之經過及中俄之關係》的演說。
- 11月上旬,廣東各縣市的中共黨、團組成國民運動委員會,統一領導黨、團員推動國民黨改組工作。
- 11月10日,孫文聽取廖仲愷匯報,指示黨員應自下而上改進組織。
- 11月11日,中國國民黨廣州市黨員大會召開,並於上海一起成爲改組試點。
- 11月11日,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在莫斯科再次會晤蘇軍領導人,蘇方強調政治工作的首要性。
- 11月11日,鮑羅廷與譚平山會談,說明改組計劃。
- 11月13日,蔣介石與蘇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斯克良斯基和總司令謝爾蓋·加米涅夫會談,要求蘇方派軍事顧問赴廣州支持孫廣州軍政府[19]。
- 11月17日,鮑羅廷再與譚平山討論中共參與國民黨改組。
- 11月18日,中國共產黨黨、團幹部開會,鮑羅廷參加,決定加強在國民黨內的工作。
- 11月19日,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蔣介石等人列席全蘇蘇維埃代表大會。
- 11月19日,國民黨中央會議通過黨綱草案,並討論志願軍組織。
- 11月20日,《中國國民黨黨綱草案》公布。
- 11月22日,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設立秘書處。
- 11月23日,大元帥府要求將粵海關關余交由大元帥府使用,關餘事件爆發。
- 11月23日,中國共產黨三屆一中全會在上海召開,決定進一步促進國民黨改組,在全國擴大國民黨組織,「凡國民黨無組織的地方,我黨則為之建立」,還決定中國共產黨要通過黨團性質的秘密小組在國民黨內貫徹共產黨的綱領和政策,努力爭取「站在國民黨中心地位」[18]。
- 11月25日,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蔣介石等人在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會議,向共產國際報告中國革命形勢。。
- 11月25日,中國國民黨旅歐支部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正式成立。周恩來當選為國民黨旅歐支部執行部總務主任,李富春當選為宣傳主任[18]。
- 11月25日,《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和《敬告軍人》宣言發表[20]。
- 11月25日,孫文在廣州發表演講,闡述改組目的並強調學習蘇聯經驗。
- 11月28日,共產國際執委會做出《關於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和國民黨問題的決議》,指示中國共產黨全力支持國民黨,認爲國民黨是一個「符合時代精神的民族政黨」[21]。
- 11月29日,國民黨廣東支部長鄧澤如、馮自由、林直勉等11人以中國國民黨廣東省支部名義上書孫文反對國民黨改組,認爲改組文件是鮑羅廷、陳獨秀搞的。孫文予以反駁[22]。
- 11月29日,廖仲愷、鮑羅廷去上海向國民黨上海本部解釋國民黨改組問題。
- 11月30日,廖仲愷、鮑羅廷抵滬,與各省幹部籌備國民黨全國大會。
Remove ads
十二月
- 12月3日,關餘事件,英美等國軍艦集中黃埔。
- 12月9日,孫文在大本營演說《黨義戰勝與黨員奮鬥》,稱「本黨此次改組,乃以蘇俄為師」。同日,國民黨在上海召開會議,成立臨時執行委員會[23]。
- 12月9日,鮑羅廷與中共幹部會晤,建議瞿秋白加入國民黨執行部。
- 12月11日,鮑羅廷向孫文建議國民黨改組應詳細制定總章,以廣州為黨的核心,上海為第二中心,迅速召開國民黨一大,之後建設地方黨部。
- 12月15日,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回到上海,蔣介石將在路上寫好的訪俄報告請人轉呈孫文。
- 12月19日,《嚮導》刊文《國民黨改組與中國革命運動》,稱改組將並行政治與軍事革命。
- 12月16日,中共組織全省公民大會,支持收回關余主權和抵制英、美貨物,會後遊行,並向大本營請願,次日又成立國民外交後援會。
- 12月20日,廖仲愷電蔣介石,促其返粵籌辦軍校。
- 12月22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發出第二十四號通告,表示應該努力同國民黨合作,幫助國民黨改組。
- 12月23日,國民黨上海黨員大會召開,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等發言闡述改組意義。
- 12月24日,國民外交後援會、中共黨員阮嘯仙主持的「反對帝國主義示威大會」在廣州第一公園舉行,譚平山、馮菊坡、張瑞成、李之龍發表講話,抗議英國軍艦駛入珠江,要求收回關稅主權。同日,廣州中華民國軍政府發表關於粵海關關余問題的宣言[24]。
- 12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央通告第十三號》,要求全體共產黨員積極幫助國民黨改組。
- 12月28日,廖仲愷與鮑羅廷研究軍校教職名單。
- 12月30日,孫文在廣州對國民黨員講演《國民黨今後奮鬥方針》,指「這次國民黨改組,變更奮鬥的方 法,注意宣傳,不宜專注視軍事」,「要恢復武昌起義以前之革命方法,即注重宣傳」[25]。
- 12月,李大釗到廣州,與譚平山、 瞿秋白等共同參與國民黨改組及籌備國民黨一大,並負責指導出席國民黨一大的中共黨員、團員。
- 12月,經徐謙、王正廷、李大釗等聯絡,馮玉祥與蘇聯駐華代表團加拉罕相識(孫文先後派徐、王去北方聯絡馮玉祥)。期間孫文又派于右任、焦易堂、劉允丞聯絡胡景翼,派張繼、李石曾、王法勤聯絡孫岳。
- 12月底,鮑羅廷在上海提出國民黨改組綱領草案。戴季陶在上海電辭國民黨臨時中央執委職(不滿國民黨改組將容納中共黨、團員)。廖仲愷親往上海勸說無效。
另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