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三類接觸 (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三類接觸 (電影)
Remove ads

第三類接觸》(英語: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是一部由導演史提芬·史匹堡所執導的1977年美國科幻電影。《第三類接觸》是科幻電影的里程碑之一,不止是因為它特別的影響力,也因為《第三類接觸》將外星人描述為溫和友善的,這與其它電影大不相同,因為在此之前的作品幾乎都將外星人塑造成邪惡的侵略者以及怪物。本片主演是李察·杜里費斯梅林達·狄龍特瑞·加爾英語Teri Garr鮑勃·巴拉班卡里·加菲英語Cary Guffey法蘭索瓦·杜魯福。本片講述羅伊·尼瑞(Roy Neary)是一名印第安納州藍領,在遇見到不明飛行物(UFO)後,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快速預覽 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基本資料 ...

《第三類接觸》是史匹堡長期珍視的項目。1973年底,他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就科幻電影進行了協議。儘管史匹堡在劇本方面獲得唯一的掛名,但他卻受保羅·舒里達約翰·希爾英語John Hill (screenwriter)大衛·傑拉英語David Giler賀爾·巴伍德馬修·羅賓斯英語Matthew Robbins (screenwriter)傑裏·貝爾森英語Jerry Belson的幫助,他們於不同的程度在劇本上合作。電影標題源於飛碟學家約瑟夫·艾倫·海尼克的與外星人接觸的分類法,其中第三類是表示人類對外星人或「活的生物」的觀察。道格拉斯·特蘭布英語Douglas Trumbull擔任視覺效果主管,而卡羅·蘭博蒂英語Carlo Rambaldi設計了外星人。

2007年12月,本片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視為「文化上、歷史上或美學上有意義」,並被選中保存在國家影片登記表。本片的特別版附加了一些場景,於1980年上映。本片的第三個剪接版於1998年在VHS和鐳射影碟上發行(後來在DVD藍光光碟上發行)。本片為40週年紀念而以4K進行修復,並於2017年9月1日在劇院重新上映。[1]

Remove ads

劇情大綱

電影開頭,索諾拉沙漠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失蹤的航空器,包含法國科學家拉康在內的一群科學家在場調查。航空器狀況良好,但飛行員不知所蹤。另一方面,印第安納波利斯航空交通管制中心處理的兩架班機與不明飛行物(UFO)發生近似差錯曼西的3歲小男孩貝利在半夜發現玩具自主啟動,並受到指引而走出房子,其母吉麗安發現後趕緊追上。印第安納州陷入大停電期間,藍領工人羅伊意外經歷了近距離接觸,在開車追逐UFO時遇到吉麗安。

羅伊着迷於找出UFO的真相,令妻子郎尼覺得生活受到影響。羅伊看見了幻象,並開始狂熱地打造一座小方山英語butte比例模型,吉麗安也不停畫着一樣的地方。不久後,吉麗安遇到UFO降臨家裏,將貝利帶走。郎尼最終帶着孩子離開羅伊,羅伊孤身一人時偶然看到電視,發現懷俄明州魔鬼塔正好對應到他的模型,於是與吉麗安開車前往該地。另一方面,與UFO有關的活動在世界各地遽增,拉康成為UFO調查計劃的負責人,和聯合國專家合作。目擊報告顯示,UFO會發出五個音符組成的聲音。科學家向外層空間發出五個音符的信號,結果反覆收到重複的一串數字。拉康的助手兼口譯羅林憑藉製圖資歷而發現這些數字指的是魔鬼塔的座標,眾人於是往該處集結。

在懷俄明州,美國陸軍神經性毒劑大範圍外洩的假消息來驅離周遭人民,科學家們在山谷裏建造了與UFO進行接觸的基地。羅伊、吉麗安與其他被幻象吸引到魔鬼塔的人遭到軍方攔下,羅伊與吉麗安不願放棄,拚命跑到基地附近並躲起來。UFO開始出現在基地上空,科學家們用先前破譯出的五個音符與UFO溝通,在反覆交流下破譯了UFO的「語言」。巨大的母艦在基地着陸,羅伊與吉麗安站到科學家的行列中。多年來被UFO帶走的人類從母艦走出,吉麗安開心地與貝利重逢。科學家們安排羅伊與一群人類成為登上母艦的人類代表,但外星人們從中只帶走了羅伊。一名外星人單獨站出來問候人類,拉康比出代表五個音符的一串手勢,外星人做出同樣的回應並微笑。母艦最後升空離開,全片結束。

Remove ads

演員

  • 李察·杜里費斯飾演羅伊·尼瑞(Roy Neary):印第安納州的電線工。
  • 法蘭索瓦·杜魯福飾演克勞德·拉康(Claude Lacombe):法國科學家,UFO研究工作的負責人。
  • 特瑞·加爾英語Teri Garr飾演郎尼·尼瑞(Ronnie Neary):羅伊的妻子。
  • 梅林達·狄龍飾演吉麗安·基樂(Jillian Guiler)
  • 卡里·加菲英語Cary Guffey飾演貝利·基樂(Barry Guiler):吉麗安的3歲兒子。
  • 鮑勃·巴拉班飾演大衛·羅林(David Laughlin):拉康的助手兼英法通譯。
  • Roberts Blossom英語Roberts Blossom飾演農夫(Farmer):出現在UFO記者會上。
  • Merrill Connally飾演小組領導人(Team Leader)
  • George DiCenzo英語George DiCenzo飾演Major Benchley
  • 蘭斯·亨利克森飾演Robert
  • Warren Kemmerling飾演"Wild Bill"
  • J. Patrick McNamara飾演計劃領導人(Project Leader)
  • Philip Dodds英語Phil Dodds飾演Jean Claude
  • Gene Dynarski英語Gene Dynarski飾演Ike
  • Josef Sommer英語Josef Sommer飾演Larry Butler
  • 卡爾·韋瑟斯飾演Military Police
  • David Abraham Cheulkar英語David Abraham Cheulkar飾演English-Hindi interpreter
Remove ads

製作

史匹堡在1973年年底、作品《橫衝直撞大逃亡》(1974年)還在後製時就與片商哥倫比亞影業協商拍片事宜[2],後來史匹堡選擇先去拍《大白鯊》(1975年)而將該片延後[2]。《第三類接觸》的部分內容以以史匹堡多年前拍的電影《火光》(1963年)和1970年寫的劇本《經驗》(Experiences)為基底[3]。該片的劇本原本由保羅·舒里達執筆,但史匹堡不滿意,認為主題寫得不夠好,之後又經由約翰·希爾英語John Hill (screenwriter)大衛·傑拉英語David Giler之手改寫[4],最後史匹堡決定親自操刀劇本,過程中查閱了許多UFO的資料,並訪問了多位該領域人士[5]。拍片過程中,該片面臨比《大白鯊》還嚴重的時程延誤、技術問題[4]和預算超支,哥倫比亞影業一度資金拮据[6]

上映

《第三類接觸》於1977年11月16日上映[7],在口碑[8][9]和票房[10][11]上都有好表現,讓哥倫比亞影業免於破產[12]

獲獎

總共入圍第50屆奧斯卡金像獎8項大獎,最終榮獲1項大獎:[13]

  • 獲得最佳攝影獎
  • 入圍最佳導演獎
  • 入圍最佳女配角獎
  • 入圍最佳藝術指導獎
  • 入圍最佳視覺效果獎
  • 入圍最佳剪接獎
  • 入圍最佳混音獎
  • 入圍最佳原創音樂獎
  • 1977年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榮譽獎(Special Citation,該獎頒發予:《第三類接觸》一片中的非凡特技)。
  • 1978年第五十屆奧斯卡金像獎(美國影藝學院獎·OSCAR):最佳攝影獎,特別成就獎(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該獎頒發予:《第三類接觸》一片的音響效果剪接)。
  • 1978年美國科幻恐怖片大獎(美國科幻恐怖電影學院獎)——土星獎:最佳導演(史提芬·史匹堡,與《星球大戰》的導演佐治·魯卡斯並列獲獎),最佳音樂(約翰·威廉姆斯,他以《第三類接觸》和《星球大戰》並列同時獲獎),最佳編劇(史提芬·史匹堡)等3項獎。
  • 1978年意大利大衛獎最佳外語片。
  • 1979年格林美獎:最佳原創影視音樂專輯獎(約翰·威廉姆斯)。
Remove ads

評價

美國戲劇學院在1998年時將《第三類接觸》列入美國影史100大名單中,排名第64位。 此片也因為它「文化上、歷史上、美學上」的重要價值,被選為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典藏。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