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乐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註 1]中國最早的擊弦樂器,自戰國隋唐廣泛流行,宋代以後失傳。

形制

長沙簡牘博物館所陳列的筑,形制類似棒球的球棒,筑頸細長,上有五條絲弦,弦與筑體之間支有可移動的柱馬。

按照長沙馬王堆西漢墓漆棺上所繪的精怪擊筑的圖案,江蘇連雲港西漢墓出土漆器,還有南陽唐河畫像磚,都可以看到特殊的演奏姿勢;並非如同箏演奏時那樣橫放,而是直放在身前。

筑體較寬處,應為音箱,置於前方低處,筑頸這端所連接的筑頭對着演奏者,演奏時以左手按壓筑頸處的弦,右手執竹片擊弦發音,故有「擊筑」之說[1][2][3]

五弦筑分為戰國五弦筑和漢代五弦筑,另外還有漢代十三弦筑和宋代十三弦筑。

歷史

筑在戰國時期便已廣泛流行[4]。時有名家高漸離,曾擊筑為行刺秦王的荊軻送行[5]

漢太祖劉邦作《大風歌》時,還親自擊筑伴奏[6]

其後至南北朝時,筑用於伴奏相和歌,隋唐時期用於伴奏清樂,宋代以後,筑逐漸失傳,而被表現力更強的、箏等樂器取代。

註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