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線粒體DNA
位於粒線體內的DNA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線粒體DNA(英語:mitochondrial DNA,縮寫作mDNA或mtDNA)是真核細胞中一些位於線粒體內的DNA,與一般位於細胞核內的DNA有不同的演化起源,可能是源自早期細菌。雖然現存真核生物體中絕大多數作用於線粒體的蛋白質,是由細胞核DNA所製造,但這些基因中有一些可能是源於細菌,並於演化過程中轉移到細胞核中,稱為核內線粒體片段。


現今人類體內的每個細胞中,大約有1000到10000個線粒體,而每一個線粒體內,則大約有2到10組mtDNA,每個mtDNA共包含16569個鹼基對,其中有37個基因,可用來製造13種蛋白質、22種tRNA與兩種rRNA。其中的內含子較細胞核基因少,且有些不含內含子,如tRNA基因。
Remove ads
突變速率
動物體內的線粒體DNA並不會經過遺傳重組,因此與細胞核DNA相較之下有較高的突變速率(重組有修復突變的功能);而植物與真菌類體內的mtDNA則存在着重組現象,其中植物的mtDNA突變速率高於細胞核DNA;真菌方面的mtDNA突變速率則尚未明瞭[2]。
由於動物的mtDNA的突變速率高於細胞核DNA,較為容易測量計算,使mtDNA成為用來追溯動物母系族譜的有效工具,例如許多物種在數百個世代以前的祖先。此外,人類的mtDNA也可用來進行個體辨識。
線粒體DNA起源
真核細胞的細胞核DNA和線粒體DNA可能來自不同的演化起源,目前認為真核細胞的源自於古菌,而線粒體原先則是遭到古菌吞噬的細菌,但沒有被消化,反而成為真核細胞最早的細胞器,建立共生關係,此理論稱為內共生理論。也因此線粒體DNA(mtDNA)保有原核細胞DNA特徵,例如其保有環狀基因組,在遺傳序列上也更接近細菌域的DNA。
在現存生物的細胞中,線粒體中絕大多數蛋白質(在哺乳動物中約有1500種)由核DNA編碼,但其中部分甚至大多數基因被認為具有細菌來源,並在演化過程中轉移至真核細胞核基因組中[3]。
關於線粒體為何保留部分基因的原因仍存在爭議。一些物種中存在缺乏基因組的「線粒體衍生細胞器」[4],這表明基因的完全喪失是可能的,並且將線粒體轉基因至細胞核具有多項優勢[5]。 一種假說認為,遠端合成的疏水性蛋白質難以正確運送至線粒體,因此部分基因保留於mtDNA中[6]; 另一種稱為CoRR假說的理論則認為,保留基因有助於在局部控制線粒體的氧化還原調節與基因表達[7]。 近期對多種mtDNA基因組的分析顯示,這兩種因素都可能在線粒體基因保留中發揮作用[3]。
Remove ads
線粒體遺傳
正常狀況下,線粒體只會遺傳自母親,以哺乳類而言,一般在受精之後,卵子細胞就會將精子中的線粒體摧毀[8]。1999年發表的研究中顯示,父系精子線粒體(含有mtDNA)帶有泛素(ubiquitin)標記,因而在胚胎中會被挑選出來,進而遭到摧毀[9]。不過某些細胞外的人工受精技術可直接將精子注入卵子細胞內,可能會干擾摧毀精子線粒體的過程。
由於母系遺傳的特性,使得研究者能夠藉由線粒體DNA,追溯長時間的母系族譜(與之相對的為專門用來追溯父系族譜的Y染色體)。人類的線粒體DNA中累積了一些高度變異控制區域(hypervariable control region;包括HVR1與HVR2),在HVR1中含有大約440個鹼基對,這些鹼基對可用來與其他個體(特定人士或數據庫中的訊息)的控制區作比對,進而測定出母系族譜。Vilà等人的研究中回溯了家犬與狼的母系祖先,同樣的分析方式也導出了線粒體夏娃概念,用於研究人類起源。
由於mtDNA並非高度保守,而是擁有較快的突變速率,因此可用來研究種系發生學,生物學家挑選少量不同物種的基因,分析其序列的保留與變異程度,可建立出演化樹。
Remove ads
目前已知有時候有些物種體內,如蚌類,也會有一些遺傳自父親的線粒體[10]。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某些昆蟲,如果蠅[11]與蜜蜂[12],也有父系線粒體遺傳的現象。
少量的例證顯示雄性線粒體遺傳也存在於某些哺乳類。曾有人發表老鼠的父系線粒體遺傳[13][14],但隨後又遭否定。此外,已知具父系線粒體遺傳的還有綿羊[15]與複製牛[16]。某些人類個案中,也發現同樣情形[17],這種情形相當少見,整個線粒體中可能只有一個線粒體DNA是遺傳自父親[18]。
遺傳疾病
線粒體DNA的突變可造成許多的疾病,如運動障礙(exercise intolerance)或凱塞綜合症(Kearns-Sayre syndrome,KSS),一種可使患者心臟、眼睛與肌肉完全失去運動功能的疾病。
遺傳密碼
線粒體擁有其獨特的編碼系統,與核細胞DNA的通用密碼子有些許差異,反而更接近α-變形桿菌[19]。真菌、原生生物和人以及其它動物的線粒體中的遺傳密碼與標準遺傳密碼的差異,主要變化如下:
| 密碼子 | 通常的作用 | 例外的作用 | 所屬的生物 |
| UGA | 中止編碼 | 色氨酸編碼 | 人、牛、酵母線粒體,支原體(Mycoplasma)核基因組,如Capricolum |
| AGG | 精氨酸編碼 | 中止編碼 | 大部分動物線粒體,脊椎動物線粒體 |
| AGA | 精氨酸編碼 | 絲氨酸編碼 | 果蠅線粒體 |
| AUA | 異白氨酸編碼 | 蛋氨酸編碼 | 一些動物和酵母線粒體 |
| AAA | 離胺酸編碼 | 天冬氨酸編碼 | 一些動物的線粒體,果蠅線粒體 |
| CUN | 白氨酸編碼 | 蘇氨酸編碼 | 酵母線粒體 |
基因組
以人類線粒體為例,其所有37個基因皆位於單一的環狀雙鏈DNA分子,包含個16,569鹼基對[20],其中13個是編碼蛋白質的編碼基因,24個是非編碼基因(其中2個基因編碼核糖體RNA(rRNA)、22個基因編碼轉運RNA(tRNA)。根據每條DNA鏈基因數的多少,可將人線粒體DNA進一步分為重鏈與輕鏈。重鏈上的基因較多,有12個蛋白質基因、2個核糖體RNA基因,以及14個tRNA基因;基因較少的輕鏈編碼1個蛋白質基因以及8個tRNA基因[21][22]。
線粒體基因有一些特殊的性質,首先,其不受核膜所包被,由線粒體的內膜及外膜包覆[23]。此外,人類線粒體DNA的編碼高度緊湊,幾乎不含內含子,甚至存在重疊區,同一段序列可分屬兩種基因的編碼框[24]。但某些物種的線粒體則可能具有內含子[25]。
Remove ads
線粒體DNA進行多順反子轉錄,一次會有多個基因一同被轉錄,之後剪切酶會將轉錄本進行切割加工,將mRNA、rRNA,以及位於mRNA序列之間的短小tRNA序列從初始轉錄本上切下[27][28]。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