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葉紫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紫檀(學名:Pterocarpus santalinus),又名赤檀香/赤旃檀/赤栴檀/赤檀(梵語:रक्तचन्दन,羅馬化:raktacandana;英語:red sandalwood)、檀香紫檀、小葉紫檀、印度小葉紫檀[3],是印度特有的紫檀屬植物。[4]它們只生長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及安得拉邦交界的古德伯及契托爾[5][6]。
在中國,它是紅木家具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與海南黃花梨、大紅酸枝並稱「老三樣」,也是國標紅木GB/T 18107-2017中紫檀木類的唯一木種[7]。由於價格高昂,出現了大量的仿造品。
Remove ads
形態
小葉紫檀高8米,樹幹直徑50-150厘,小葉紫檀幼樹生長適應能力很強,就算是在退化土壤中也能成長,樹苗成長速度緩慢,3歲才約60公分,5歲才約1米。它們耐寒,要低至零下1℃才會死亡。葉子互生,長3-9厘米,分叉樹枝有三小葉。花朵形成短的總狀花序。果實是長6-9厘米的豆莢,內有1-2顆種子。[8][9]
-
枝葉
-
葉子
-
花
-
砍伐下來的小葉紫檀
-
木材文理
用途

檀香紫檀產量本來就不多,且多散生而不成林,尋找、砍伐和運輸都很困難。此外,其材料可用面積少,民間有「十檀九空」的說法[10]。這導致其原料價格極其高昂,號稱「寸檀寸金」。
檀香紫檀的使用至少可以追溯至元朝。《元史》記載:「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使馬八兒國...又以私錢購紫檀木殿才並獻之」。元大都宮殿群中甚至有以紫檀建造的宮殿「紫檀殿」,《南村輟耕錄》說紫檀殿大小和文思殿差不多,即「三間,前後軒,東西三十五尺,深七十二尺」[10]。
在明清時它仍是達官貴人追求的材料,在清代尤以康、雍二朝為甚[11],到21世紀其木材原料也以萬元/斤計算,大件家具價格通常超過百萬[12],在紅木家具中僅次於海南黃花梨[13]。陳麗華曾投資2億元於1999年9月開辦中國紫檀博物館[14]。這也促使一些商家使用低價材料如非洲小葉紫檀[15]、血檀[16]來冒充小葉紫檀。此外,由於樹種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保護,存在不少走私小葉紫檀謀取暴利的情況[17]。
其心材、樹皮和種子的提取物可以用來治療糖尿病、抗癌、護肝等[19]。
Remove ads
種植
作為昂貴的紅木家具原材料,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引種小葉紫檀,但始終無法實現規模種植。其主要原因是種苗短缺。其他的紫檀屬植物如印度紫檀或大果紫檀可以用做嫁接小葉紫檀的砧木,以此實現更快的規模種植[19]。其中成活率最高的是囊狀紫檀,可達96.67%[20]。
保育狀況
其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的物種,被限制出口及貿易。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