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絨毛羊膜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絨毛羊膜炎,又名為內羊膜炎(intra-amniotic inflammation,IAI),是胎膜、羊水或胎盤的炎症,常由感染引起[2] [3]。症狀通常包括發燒、腹痛、母親或胎兒心率過快、或異常的陰道分泌物[4]。新生兒併發症可能包括肺炎、腦膜炎、敗血症、早產和腦性麻痺[3] [5]。母親的併發症可能包括產後出血、子宮內膜炎、敗血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3]。
危險因子包括分娩時間較長、胎膜早破、既往妊娠次數少、產道內有B 組鏈球菌移生和胎膜破裂後頻繁地進行陰道檢查[3] [6]。可能的機轉通常是細菌由陰道進入子宮[4] [7]。引起發炎,並造成子宮收縮,並可能早產[7]。若出現單次體溫超過39.0 °C(102.2 °F)或持續在38.0 °C(100.4 °F)和39.0 °C(102.2 °F)間,就需高度懷疑患者是否有這個診斷 [3]。
使用抗生素治療,常用氨苄西林和慶大黴素[3] [6]。可用乙酰氨基酚(對乙酰氨基酚)降低體溫[6]。有早產風險的患者,也可能使用皮質類固醇[5]。雖然通常應該及時進行生產,但通常不需剖腹產[3] [6]。羊膜囊早期破裂的患者,通常會預防性使用抗生素[5]。
絨毛膜羊膜炎的發生率,在足月產約為 4%,在早產則約在 40% 至 70%,而懷孕不足 24 周的生產中則約為 94%[2] [8]。分娩時的發燒,有 10% 至 40% 是由此引起[9]。
Remove ads
參見
- 慢性蛻膜炎
- 臍帶炎
- 胎盤炎
- 華通氏膠
參考文獻
外部連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