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約翰·戈達德 (探險家)
美国探险家(1924—2013)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約翰·戈達德(John Goddard,1924年7月29日—2013年5月7日)是一位美國探險家。15歲時,戈達德曾寫下自己要立志完成127個目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還將其告訴了《生活》(LIFE)雜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戈達德曾在美國陸軍航空軍中服役,之後他便開始實現一個個自己列下的目標。到了2013年5月7日約翰·戈達德在南加州逝世時,他已實現大部分兒時的目標。[1] [2]
127個目標(生命清單)
更多資訊 序號, 目標 ...
| 序號 | 目標 | 是否完成 | 備註 |
|---|---|---|---|
| 到以下地區探險 | |||
| 1 | 尼羅河 | 是 | |
| 2 | 亞馬遜河 | 是 | |
| 3 | 剛果河 | 是 | |
| 4 | 科羅拉多河 | 是 | |
| 5 | 長江 | 否 | |
| 6 | 尼日爾河 | 否 | |
| 7 | 奧里諾科河 | 否 | |
| 8 | 科科河 | 是 | |
| 研究學習當地原始文化 | |||
| 9 | 剛果 | 是 | |
| 10 | 新幾內亞 | 是 | |
| 11 | 巴西 | 是 | |
| 12 | 婆羅洲 | 是 | |
| 13 | 蘇丹 | 是 | |
| 14 | 澳大利亞 | 是 | |
| 15 | 肯雅 | 是 | |
| 16 | 菲律賓 | 是 | |
| 17 | 坦桑尼亞 | 是 | |
| 18 | 埃塞俄比亞 | 是 | |
| 19 | 尼日利亞 | 是 | |
| 20 | 阿拉斯加 | 是 | |
| 攀登 | |||
| 21 | 珠穆朗瑪峰 | 否 | |
| 22 | 阿空加瓜山 | 否 | |
| 23 | 迪納利山(麥金利山) | 否 | |
| 24 | 瓦斯卡蘭山 | 是 | |
| 25 | 乞力馬扎羅山 | 是 | |
| 26 | 亞拉拉特山 | 是 | |
| 27 | 肯雅山 | 是 | |
| 28 | 庫克山 | 否 | |
| 29 | 波波卡特佩特火山 | 是 | |
| 30 | 馬特洪峰 | 是 | |
| 31 | 瑞尼爾山 | 是 | |
| 32 | 富士山 | 是 | |
| 33 | 維蘇威火山 | 是 | |
| 34 | 布羅莫火山 | 是 | |
| 35 | 大蒂頓山 | 是 | |
| 36 | 聖安東尼奧山(鮑爾迪山) | 是 | |
| 37 | 從事醫學和探險事業 | 學習了醫學預科,曾治療原始部落的居民 | |
| 38 | 訪問世界上的所有國家 | 還剩30個 | |
| 39 | 學習納瓦荷語和霍皮語 | 是 | |
| 40 | 學開飛機 | 是 | |
| 41 | 在帕薩迪納的玫瑰花車遊行中騎馬 | 是 | |
| 拍照 | |||
| 42 | 伊瓜蘇瀑布 | 是 | |
| 43 | 維多利亞瀑布 | 是 | 拍攝過程中曾被一頭疣豬追趕 |
| 44 | 薩瑟蘭瀑布 | 是 | |
| 45 | 約塞米蒂瀑布 | 是 | |
| 46 | 尼亞加拉瀑布 | 是 | |
| 47 | 重走馬可·波羅和亞歷山大大帝走過的路 | 是 | |
| 水下探險 | |||
| 48 | 佛羅里達的珊瑚礁 | 是 | |
| 49 | 大堡礁 | 是 | 拍攝到一個重300磅的蛤 |
| 50 | 紅海 | 是 | |
| 51 | 斐濟群島 | 是 | |
| 52 | 巴哈馬群島 | 是 | |
| 53 | 探險奧克弗諾基沼澤和佛羅里達大沼澤地 | 是 | |
| 造訪 | |||
| 54 | 南極點、北極點 | 否 | |
| 55 | 長城 | 是 | |
| 56 | 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 | 是 | |
| 57 | 復活節島 | 是 | |
| 58 | 加拉帕戈斯群島 | 是 | |
| 59 | 梵蒂岡城 | 是 | |
| 60 | 泰姬陵 | 是 | |
| 61 | 艾菲爾鐵塔 | 是 | |
| 62 | 藍洞 | 是 | |
| 63 | 倫敦塔 | 是 | |
| 64 | 比薩斜塔 | 是 | |
| 65 | 奇琴伊察的聖井 | 是 | |
| 66 | 攀登艾爾斯岩 | 是 | |
| 67 | 沿着約旦河從加利利海到死海 | 否 | |
| 游泳 | |||
| 68 | 維多利亞湖 | 是 | |
| 69 | 蘇必利爾湖 | 是 | |
| 70 | 坦噶尼喀湖 | 是 | |
| 71 | 的的喀喀湖 | 是 | |
| 72 | 尼加拉瓜湖 | 是 | |
| 實現 | |||
| 73 | 成為鷹級童軍 | 是 | |
| 74 | 乘坐潛水艇潛入海底 | 是 | |
| 75 | 駕駛飛機在航空母艦上起降 | 是 | |
| 76 | 駕駛滑翔機、熱氣球和小型飛艇 | 是 | |
| 77 | 騎大象、駱駝、鴕鳥和未馴服的馬 | 是 | |
| 78 | 赤身潛水至水底40英尺並憋氣2分30秒 | 是 | |
| 79 | 抓一個十磅重的龍蝦和10英尺長的鮑魚 | 是 | |
| 80 | 學吹笛子和拉小提琴 | 是 | |
| 81 | 一分鐘內打字50個 | 是 | |
| 82 | 跳傘 | 是 | |
| 83 | 學會水上和冰上滑行 | 是 | |
| 84 | 為教堂傳道 | 是 | |
| 85 | 穿越約翰謬爾徑 | 是 | |
| 86 | 學習一種傳統藥物並帶回一份 | 是 | |
| 87 | 拍攝大象、獅子、犀牛、獵豹、非洲野牛和鯨 | 是 | |
| 88 | 學會圍柵欄 | 是 | |
| 89 | 學習柔術 | 是 | |
| 90 | 教授一門大學課程 | 是 | |
| 91 | 在峇里島觀看一場火葬儀式 | 是 | |
| 92 | 探測海洋深度 | 是 | |
| 93 | 參演《人猿泰山》 | 否 | |
| 94 | 養馬、黑猩猩、獵豹、虎貓和郊狼 | 否 | 養過黑猩猩和獵豹 |
| 95 | 成為一名無線電報務員 | 否 | |
| 96 | 製造一台望遠鏡 | 是 | |
| 97 | 寫一本書 | 是 | |
| 98 | 國家地理雜誌》上發表文章 | 是 | |
| 99 | 跳高5英尺 | 是 | |
| 100 | 跳遠15英尺 | 是 | |
| 101 | 5分鐘內跑完一英里 | 是 | |
| 102 | 體重淨重175磅 | 是 | |
| 103 | 連續做200個仰臥起坐和20個引體向上 | 是 | |
| 104 | 學習法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 | 是 | |
| 105 | 在科莫多島研究巨蜥 | 否 | 船隻在距島20英里處發生故障 |
| 106 | 到訪外公索倫森(Sorenson)在丹麥的出生地 | 是 | |
| 107 | 到訪祖父戈達德在英格蘭的出生地 | 是 | |
| 108 | 在貨船上作水手 | 是 | |
| 109 | 閱讀整部《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 否 | |
| 110 | 從頭到尾讀完《聖經》 | 是 | |
| 111 | 閱讀莎士比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狄更斯、梭羅、羅素、康拉德、海明威、馬克·吐溫、巴勒斯、塔爾梅奇、列夫·托爾斯泰、朗費羅、濟慈、愛倫·坡、培根、惠蒂埃和愛默生的作品 | 是 | 並非全部作品 |
| 112 | 熟悉巴赫、貝多芬、德彪西、伊貝爾、孟德爾遜、拉羅、李斯特、里姆斯基-科薩科夫、雷斯庇基、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斯特拉文斯基、托赫、柴可夫斯基、威爾第的音樂作品 | 是 | |
| 113 | 熟練地掌握飛機、摩托車、拖拉機、衝浪板、來復槍、手槍、獨木舟、顯微鏡、足球、籃球、弓箭、套索和回力鏢的操作技術 | 是 | |
| 114 | 作曲 | 是 | |
| 115 | 用鋼琴演奏《Clair de Lune》 | 是 | |
| 116 | 觀看渡火儀式 | 是 | 在峇里島和蘇里南 |
| 117 | 提取毒蛇的毒液 | 是 | 拍攝期間曾被菱背響尾蛇咬傷 |
| 118 | 用一隻22型來復槍點燃火柴 | 是 | |
| 119 | 參觀電影棚 | 是 | |
| 120 | 攀登胡夫金字塔 | 是 | |
| 121 | 成為「探索俱樂部」和「冒險俱樂部」的成員 | 是 | |
| 122 | 學打水球 | 是 | |
| 123 | 步行或走水路穿越科羅拉多大峽谷 | 是 | |
| 124 | 環球航行 | 是 | 4次 |
| 125 | 訪問月球 | 否 | |
| 126 | 結婚並擁有自己的孩子 | 是 | 擁有5個孩子 |
| 127 | 活到21世紀 | 是 | |
關閉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