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羅德獎學金
国际性奖学金项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羅德獎學金(又譯:羅德斯獎學金 或 羅氏獎學金;英語:Rhodes Scholarships)是一個於1902年設立的國際性研究生獎學金項目,每年挑選各國已完成本科的菁英生(得獎者獲稱為「羅德學人」或「羅德學者」;英語:Rhodes Scholars)前往牛津大學進修。其獲《時代雜誌》[1]、耶魯大學出版社[2]、《麥基爾報導》[3]及《美聯社》[4]等多個公眾媒體譽為「世界最久負盛名的獎學金項目」,也享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之稱的美譽[5]。

歷史
羅德斯獎學金是英國前開普殖民地總理、礦業大亨羅德斯在1902年設立的獎學金,至今已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提供英國、美國及德國等歐美國家的精英學生前往牛津大學深造之用。
2012年羅德獎學金的全球錄取率是萬分之一,也是全球最難申請上的獎學金之一。羅德是一個全額資助的獎學金[6]。此獎學金的數目隨着學習科目而不同,每位羅德獎學金得主每學年大約可得到£30,000英鎊或$50,000美元(最多可補助四年)來全額補助牛津大學的學費、學院費、生活費、及到英國的來回機票,並且可以得到使用羅德樓的權利。羅德學者的評定標準則除了優秀的學術表現之外,還包括個人特質、領導能力、仁愛理念、勇敢精神、和體能運動。
世界知名羅德學者
羅德學者是由每個領域的精英學生中選拔出來的,畢業後都表現非凡,著名羅德學者包括:
Remove ads
香港羅德學人
羅德獎學金於1986年引入香港,每年在香港挑選一名大學畢業生為獎學金得主,獲得者將可前往牛津大學深造,羅德學人的評定標準則除了優秀的學術表現外,還包括個人特質、領導能力、仁愛理念、勇敢精神、和體能運動。遴選過程非常嚴謹,申請者必須經過個人面試及集體討論,並與遴選委員會成員共晉晚膳,應對交流,且必須獲牛津大學錄取。[7]
2006年,香港區的羅德獎學金因資金問題而停辦,後因得到利希慎基金的支援而於2007年恢復。[8]
由1986年至2024年香港中文大學共有15名學士畢業生榮膺羅德學人,數目是香港院校之冠,其中三位羅德學人其後入讀香港大學。香港大學則有13名學士畢業生榮膺羅德學人。[7][9]
香港區的羅德獎學金得獎者包括:[10]
- 1986年:范寶孫 Fan Pao Sun Sandra(香港大學,法學院),修讀法學 BCL。[11][12]
- 1987年:黃淑慈 Wong Suk Chee Dorothy(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修讀管理學博士 D.Phil in Management. Studies。[12][13][14]
- 1988年:馬穎欣 Ferheen Mahomed(香港大學,法律系),修讀法學 BCL。[12][15][16]
- 1989年:Ben Cheng(香港大學)
- 1990年:黃子雋 Alfred Wong(香港大學,機械及化學工程系),修讀生物材料科學哲學博士 D.Phil. in Biomaterials Science。[17]
- 1991年:趙子美 Jerome Chiu(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修讀梵文及巴利語語言學位。[18]
- 1992年,梁偉絲 Leung Wai Sze Jeanne(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修讀管理學碩士 M.Phil. in Management Studies。[14][19][20]
- 1993年:Kin Yip (香港大學,理學院),修讀物理學哲學博士 D.Phil. in Physics。[21]
- 1994年:王鳴峰 Wong Ming Fung William(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修讀法理學文學士,獲委任為資深大律師。[14][22][23][24]
- 1995年:麥嘉漢 Mak Ka Hon Keith (香港大學,法學院),修讀法學。 [25]
- 1996年:王澤基 Wong Chak Kei Jack(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修讀經濟學博士 D.Phil. in Economics。 [14][26]
- 1997年:吳翠茵 Ng Tsui Yan Amy(耶魯大學),修讀現代史博士。[27]
- 1998年:李珮珊 Lee Pui Shan Amanda (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修讀人工智能博士 D.Phil. in AI。[13][14][24][28]
- 1999年:許達仁 Hui Tat Yan Daniel(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及應用英語語言學文學碩士),修讀語言學及比較語言學 M.Phil. in General Linguistics and Comparative Philology。[13][14][24]
- 2000年:黎穎瑜 Lai Wing Yu Jade(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修讀社會學碩士 M.Phil. in Sociology。[14][29]
- 2001年:劉克頑 Lau Hak Wan(香港大學,認知科學與心理學),修讀實驗心理學及神經科學哲學博士 D.Phil. in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30]
- 2002年:駱敏賢 Lok Man Yin Frances(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及文學系),修讀法理學文學士,於2024年獲委任為資深大律師。[14][31][32]
- 2003年:洪凱兒 Hung Hoi Yi Heidi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政治學與法學)及法學士雙學位課程),修讀法學 MSt in Legal Research。 [28]
- 2004年:馮思宇 Fung Si Yu Cecilia (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修讀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 (PPE) 。[13][14][24]
- 2005年:陳曉彤 Chan Hiu Tung Evelyn(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修讀社會人類學 M.Phil. in Social Anthropolgy。[14][24][33]
- 2007年:張天羽 Zhang Tianyu Shelley(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修讀金融經濟學碩士。 [34][35]
- 2008年:吳紹倫 Ng Siu Lun Siron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系),修讀管理研究及金融經濟理學碩士。[36]
- 2009年:徐力恆 Tsui Lik Hang(北京大學,歷史系),修讀東方研究哲學博士 D.Phil. in Oriental Studies。[37][38]
- 2010年:鄭華哲 CHENG Hua Tse Timothy(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修讀醫學哲學博士 D.Phil. in Medical Sciences。[24][39]
- 2011年:郝曉田 Martin Kok(香港大學,法學士),修讀法學 BCL。 [28][40]
- 2012年:Cheung Shun Yan Olivia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政治學與法學)),修讀政治學哲學碩士及政治學哲學博士 D.Phil. in Politics。[41][42][43]
- 2013年:許琪莉 Xu Qili Cherry(香港大學,法學士),修讀法學 BCL。 [43][44]
- 2015年:楊嘉瑋 Yeung Ka Wai Geoffrey (香港大學,工商管理學學士(法學)及法學士雙學位課程),修讀法學 BCL 及 MPhil in Law。[28][45][46]
- 2016年:戴漪晨 Dai Yichen Serena(香港中文大學,分子生物技術學系),修讀動物學哲學博士。[9][47]
- 2017年:楊彥彤 Yeung Yin Tung Beatrice(麥吉爾大學),修讀醫學人類學哲學碩士 M.Phil. Medical Anthropology。[47][48]
- 2018年:謝晉軒 Lucas Tse(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及社會歷史哲學碩士 M.Phil. i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47][49]
- 2019年:徐浩龍 Tsui Ho Lung Terence(牛津大學,數學系),修讀數學哲學博士 D.Phil. in Mathematics。[50][51]
- 2020年:戴克勤 Siddhartha Datta(香港科技大學,環球商業管理學),修讀電腦科學博士。[52]
- 2020年:黃裕舜 Wong Yue Shun Brian(牛津大學,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 (PPE) ),修讀政治理論碩士及政治學哲學博士 D.Phil. in Politics。 [53]
- 2021年:梁雅媛 Rachel Leung(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修讀臨床神經科學哲學博士 D.Phil.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s。[54]
- 2021年:Sophie Li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修讀難民與強制移民研究理學碩士 MSc in Refugee and Forced Migration Studies。[55][56]
- 2022年:林德峻 Lam Tak Tsun Artie (牛津大學,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 (PPE) ),修讀移民研究碩士及全球治理與外交碩士。[57][58]
- 2022年:Chan Lok Sang Andre (哥倫比亞大學,音樂及哲學雙主修),修讀音樂哲學碩士 M.Phil. in Musicology 。 [57][59]
- 2023年:Chau Long Ching Sharon(牛津大學,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 (PPE) ),修讀女性、性別與性研究碩士 Masters in Women’s, Gender and Sexuality Studies 及公共政策碩士 Masters in Public Policy。[60][61][62][63]
- 2024年:Kate Bradley(史丹福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理學士、理學碩士 ),修讀經濟與歷史碩士 MSc in Economics and History。[64][65][66]
- 2025年:劉思進 Hubert Lau (牛津大學,數學與理論物理學碩士)[67][68]
Remove ads
中國大陸羅德學者
2015年羅德獎學金首次進入中國大陸,中國成為羅德獎學金覆蓋的首個非西方、非英聯邦、非英語國家。
- 清華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學專業:任娜瑛,修讀社會人類學研究型碩士學位 MPhil in Social Anthropology。[71]
- 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張婉愉,連續四年專業排名第一,修讀哲學、政治學、經濟學(PPE)高階本科學位 BA in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72][73][74]
-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專業:鞏辰卓,修讀互聯網社會科學理學碩士學位 MSc in Social Science of the Internet。[75]
-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碩士,浙江大學經濟學與英文雙學位專業:張淳映,修讀犯罪學與刑事司法理學碩士學位 MSc in Criminology and Criminal Justice。[75]
- 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陳昱璇,修讀公共政策碩士學位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MPP)。[78]
- 牛津大學政治哲學碩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系:黃欽,計劃攻讀政治學博士學位。
- 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徐鈮,修讀精神病學博士學位 DPhil in Psychiatry。[79]
-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專業:江熹霖,修讀基因組醫學和統計學博士學位 DPhil in Genomic Medicine and Statistics。[80]
2017年第三批四名中國羅德學者:[81]
-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侯逸凡,修讀公共政策碩士學位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MPP)。[82]
-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政治、經濟與哲學專業:李雨晗,修讀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護與管理理學碩士學位 MSc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83]
- 上海交通大學法學專業本科、倫敦大學學院法學碩士、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國際犯罪與犯罪學碩士:毛曉,修讀法學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 MPhil in Law and DPhil in Law。[84]
- 史丹福大學政治學專業、計算社會學專業:曹起曈,修讀互聯網社會科學理學碩士學位 MSc in Social Science of the Internet。[85]
- 清華大學法學院本科、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JSD):彭雅麗,修讀犯罪學理學碩士學位 Msc in Criminology。[88][89]
- 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國際政治學學士:付紫璇,修讀政治理論研究理學碩士學位 MSc in Political Theory Research 及公共政策碩士學位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MPP)。[89][90]
- 上海交通大學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學士:趙家鑫,修讀環境變化與管理碩士學位 MSc in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Management 及公共政策碩士學位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MPP)。[89][91]
- 哈佛大學延伸教育學院及美國劇目劇團中心戲劇研究碩士、南京大學英語系學士:陳研,修讀比較文學與批評翻譯學研究型碩士學位 Mst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ritical Translation。[89][92]
2019年第五批四名中國羅德學者:[93]
- 清華大學全球環境國際班:高雋,修讀經濟學哲學碩士學位 MPhil in Economics。[94]
-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本科:張園,修讀社會人類學哲學碩士學位 MPhil in Social Anthropology。[95]
- 南京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嚴嚴,修讀臨床與治療神經科學理學碩士學位 MSc in Clinical and Therapeutic Neuroscience。[96]
- 巴黎政治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學與中東研究雙學位:周曉睿,修讀當代中國研究理學碩士學位 MSc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 及現代英國史研究碩士學位 MSt in Modern British History。[97]
2020年第六批四名中國羅德學者:[98]
- 北京大學法學院本科、北京大學法學院研究生經濟法方向:雷琦,修讀法律與金融理學碩士學位 MSc in Law and Finance。[99]
- 劍橋大學國際發展碩士、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本科:吳天伊,修讀公共政策哲學博士學位 DPhil in Public Policy。[100]
- 哥倫比亞大學本科學院應用數學專業、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萬嘉,修讀統計科學理學碩士學位 MSc in Statistical Science。[101]
- 史丹福大學本科歷史專業、史丹福大學國際政策碩士:王梓漪,修讀歷史學哲學博士 DPhil in History。[102]
2021年第七批四名中國羅德學者:[103]
-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江西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本科:萬祉昕,修讀社會人類學理學碩士學位 MSc in Social Anthropology 及人類學哲學博士 DPhil in Anthropology。[104][105]
- 北京大學法學院本科法學專業:王豐泉,專業成績排名第一,修讀法學碩士學位 Magister Juris 及法學哲學碩士學位 MPhil in Law。[106][107]
-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與英國伯明翰大學哲學、神學及宗教學院雙學位、倫敦大學瓦爾堡研究院碩士:陸觀宇,修讀希臘語言文學碩士學位及拉丁語言文學碩士學位 MSts in Classics and Modern Languages (Italian) 。[108][109]
- 麻省理工學院數學與物理學雙學位:洪樂潼,修讀神經科學理學碩士學位 MSc in Neuroscience。[110][111][112]
2022年第八批四名中國羅德學者:[113]
-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社會科學基礎學術人才培養項目:依多,修讀循證社會干預與政策評估哲學碩士學位 MPhil in Evidence-Based Social Intervention and Policy Evaluation。[114]
-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政治、經濟與哲學(PPE)與社會學雙學士學位:周艷亦傑,修讀發展研究哲學碩士學位 MPhil in Development Studies。
- 北京大學法學院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碩士、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本科:章曉涵,修讀法學哲學碩士學位 MPhil in Law。[115]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主修生物醫學工程:趙儲珺,修讀統計科學理學碩士學位 MSc in Statistical Sciences。[116]
2023年第九批四名中國羅德學者:[117]
-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主修歷史及政治、牛津大學哲學碩士主修思想史:馮端然,修讀亞洲及中東研究哲學系博士學位 DPhil in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118][119]
-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全球環境國際班本科、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碩士項目:程浩生,計劃攻讀環境變化與管理碩士學位。
- 美國佐治城大學本科主修國際經濟、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全球事務項目碩士、英國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碩士:王志成,修讀社會數據科學理學碩士 MSc in Social Data Science 。[120][121]
-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本科葡萄牙語專業:陳響,計劃攻讀全球和帝國歷史碩士與非洲研究碩士。
2024年第十批四名中國羅德學者:[122]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