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翠斑草蜥

一种蜥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翠斑草蜥
Remove ads

翠斑草蜥學名Takydromus viridipunctatus),一種分布於台灣島北部地區的爬行動物[1]隸屬於有鱗目蜥蜴科(正蜥科)草蜥屬。其種加詞viridipunctatus」意為「綠色的點」。

快速預覽 翠斑草蜥,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分類

本種原被視為台灣草蜥Takydromus formosanus)北部種群。2008年台灣學者林思民和呂光洋根據線粒體DNA序列證據及形態特徵,從台灣草蜥分出2個隱存種,本種為其中之一。[2]模式產地宜蘭縣蘇澳鎮[3]

描述

體型纖長、鱗片粗糙,成體吻肛長約4.5–6.0公分,尾長為吻肛長的2.5–3倍(斷尾略短)。具二對鼠蹊孔(偶有變異)、三對頦下鱗,腹鱗具稜脊,尾鱗14列,背鱗縱列數多超過44。雌雄二型性明顯:繁殖期雄蜥體側有綠色斑點或寬帶,雌蜥多呈淡褐色並僅具細縱線。幼蜥背及體側為褐色。體型一般較台灣草蜥與鹿野草蜥大。[4]

分佈

本種為台灣特有蜥蜴,分布於台北、新北、基隆、宜蘭及花蓮最北端。龜山島及基隆嶼亦有分布。[4]

棲地與習性

分布於海拔1300公尺以下於次生開闊草地,以小型節肢動物為食。白天常在空曠處曬太陽,夜間休息於禾草或其他植物上;夏季活動最頻繁,冬季晴朗時亦可見。[4]

繁殖

卵生,每窩產2–3枚卵,繁殖季可多次產卵。雄蜥於繁殖期會出現鮮豔翠綠斑點吸引雌蜥,新生幼蜥多於夏末秋初孵化,翌年春季快速成長,至春末夏初即可性成熟並投入繁殖。[4]

保護

本種於2023年被收錄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5]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