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聖喬治馬焦雷聖殿
威尼斯的宗座聖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聖喬治馬焦雷聖殿(意大利語:Basilic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是意大利威尼斯一座宗座聖殿,位於大聖佐治島上,由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知名建築師安德烈·帕拉迪歐(Andrea Palladio)所設計。因為面對着聖馬可地區,所以從聖馬可廣場可以清楚的眺望聖喬治馬焦雷聖殿的全景。
Remove ads
歷史
島上第一座供奉聖喬治的聖堂可以遂溯至8至9世紀。在982年時,全島捐獻給一位本篤會的修士,而他則建立了位於聖殿附近的聖喬治修道院。
聖喬治馬焦雷聖殿於1566年開始建造,不過在安德烈亞·帕拉迪奧於1580年去世時尚未完工。聖堂的立面由文森諾·斯卡莫齊(Vincenzo Scamozzi)根據帕拉迪歐遺留的設計圖繼續建造,聖堂最終於1610年完工。聖喬治馬焦雷聖殿有時被視為是一座巴西利卡(帕拉第奧式建築的最佳典範),也被認為是帕拉迪歐最優秀的作品。旁邊的鐘樓(高75公尺)於1467年開始建造,不過在1774年倒塌,後來在1791年重建。聖本篤修會的修士現在仍在聖喬治馬焦雷聖殿中工作。
外部設計
聖喬治馬焦雷聖殿的立面為白色,顯得非常的明亮。這個立面也顯示著帕拉迪歐在走廊的上方設計了三角牆,並以額枋的形式顯露在立面的外部。這種建築結構類似於幾乎是同時代完成的建築——葡萄園聖方濟各教堂(San Francesco della Vigna)[1]。在聖殿正門旁邊是聖喬治與聖斯德望(也供奉在聖殿中)的雕像。
內部設計
聖殿的內部由樸實的巨大璧柱與白色的牆壁所構成,傳達出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風格,因此顯得非常明亮。與立面一樣,內部的設計最初是混合在十字型的設計當中,顯示反宗教改革對於聖殿建築的影響。事實上,圓頂將聖殿畫分成2個相等的部份,而縱軸則比橫軸要長。走廊與合唱區位於司祭席的後方。在聖殿中也展示著許多著名的畫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利契(Sebastiano Ricci)的《Madonna in throne with Saints》、丁托列托所繪的《Last Supper and Fall of manna》,帕耳馬·喬凡尼(Palma il Giovane)、雅各布·巴薩諾與多明尼克·丁托列托(Domenico Tintoretto)的作品也收藏在聖喬治馬焦雷聖殿中。
-
聖喬治馬焦雷聖殿的立面
-
威尼斯聖馬焦雷大教堂的中殿,祭壇和管風琴
-
自聖佐治馬焦雷聖殿鐘樓看到的風景
另見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