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腦鳥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腦鳥屬(學名:Cerebavis,由拉丁文中表示「腦」的cerebrum及表示「鳥」的avis組成)是扇尾類恐龍已滅絕的一個屬,生存於晚白堊世中坎帕期,所獲知於俄羅斯伏爾加格勒州梅羅瓦卡組發現的一個不完整的顱骨(PIN 5028/2)。該顱骨原由俄羅斯古生物學家葉甫根尼·庫羅奇金等人於2006年描述為反鳥類大腦化石。庫羅奇金等人將腦鳥描述為具有顯著的祖征混合特徵,如發達的嗅覺系統,以及腦部碩大等現生鳥類進階特徵。同時,他們還在化石中發現了爬行類或鳥類大腦均不具備的各種奇異獨特特徵,包括中腦上發育良好的聽結節,以及較現生鳥類或始祖鳥都要更加突出的顱頂眼[1]。
2011年,該化石被重新解釋為殘破的顱骨而非大腦化石,並認為腦鳥可能不屬於反鳥類,甚至可能是個疑名[2]。2015年,同一作者對標本進行了詳細的重新研究,並得出結論稱其屬於扇尾類而非反鳥類,遂修改其鑑定。腦鳥貌似缺少眶後骨,因此也缺少分隔顳顬孔的顳骨棒,顱頂很薄,且顱骨的各塊骨頭之間高度融合,據此將其重新鑑定為扇尾類。雖不像當初認為的那樣保存了大腦本身,但顱骨表面與大腦形狀及其腦顱內模(腦殼內部形狀)密切對應。與庫羅奇金等人最初的解釋相比,其腦部更類似現生鳥類,缺少大型松果體,嗅球大小也與現生鳥類相仿。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尺寸與形狀都很進階,但腦鳥似乎缺少亢皮質,是一種在現生鳥類大腦中發現的結構,這表明其腦部與現生鳥類並不完全一致[3]。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