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腎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腎虛在循證醫學是指一種與中國文化有關的精神障礙[2][3];在中國傳統醫學裏面指的是內分泌系統的免疫機能低下的一種徵狀。其徵狀包括情緒焦慮、驚恐,及一系列軀體徵狀,例如頭暈、背痛、疲勞、失眠、多夢[1][2]。
![]()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
中醫的五行思想認為,腎臟主「水」,「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腎主納氣,腎主水液」,腎臟司膀胱、五官、牙齒、骨骼等,腎虛導致頻尿、性慾及精力減衰、耳鳴、身體虛弱、手足冰冷[6][需要較佳來源];循證醫學則視之為精神障礙,仍由害怕精氣(也指精液)損失過度,而把相關焦慮軀體化所致[1][2]。
循證醫學對腎虛治療的探討仍很有限[4],不過仍有綜述把其視同印度的Dhat綜合症看待,以此提出一些治療方法,包括提供性教育和心理教育、使用抗焦慮藥及抗抑鬱藥[5]。中醫補助的方法是吃六味地黃丸(此補助只針對腎陰虛徵狀)或金匱腎氣丸(針對腎陽虛)。針灸則是用銀針點穴:腎經的復溜穴、肺經的經渠穴。
Remove ads
徵狀
腎虛的徵狀主要是:記憶力下降和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學習或工作效率降低;情緒失常(頭暈,易怒,煩躁,焦慮,抑鬱等);
1.男子性功能和性慾降低,陽萎或舉而不堅,遺精、滑精、早泄,不育;
2.女子乳房下垂、子宮發育不良(幼稚子宮),卵巢早衰閉經、月經不調,性慾減退,不孕等;
小便清長等;早衰健忘失眠,食欲不振,骨骼與關節疼痛,腰膝酸軟,不耐疲勞、乏力,視力減退,聽力衰減;脫髮白髮、頭髮脫落或鬚髮早白,早禿,牙齒鬆動易落等;眼袋、黑眼圈,膚色晦暗無光澤,膚質粗糙、乾燥,皺紋,色斑,中年暗瘡,肌膚無彈性。[7][需要較佳來源][8][9][需要較佳來源]
病因
中醫認為,腎虛的主要原因是:
補腎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補腎主要是食療,常用補腎食物是:山藥、韭菜、黑芝麻、黑豆、枸杞子、海參、栗子、核桃、羊肉、芡實、鱸魚、雞蛋、黑米、豬腎、乾貝。[6][11][需要較佳來源][12][需要較佳來源]
循證醫學的觀點
腎虛被認為屬於文化結合綜合症[2][3][13][10],或稱文化束縛精神綜合症、文化有關特殊精神候群(culture—related specific psychiatric syndromes)[14],即只存在於特定文化下的一種疾病或將疾病的徵狀集結起來並賦予該文化的意義[13],患者會對精液的流失感到恐慌(因視其為人寶貴的精華)[1],並因此存在焦慮及驚恐的情緒且產生軀體徵狀[1][2][3],腎虛在現代醫學會被視為精神障礙[10],腎虛已被收錄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第五版則簡要提及[15])[16][17]及ICD-10第五章附件二——文化特有的疾病中,並在ICD-10作出以下的描述:[3]
急性焦慮和軀體徵狀,如疲勞,肌肉疼痛,與男性和女性(也被認為能夠分泌精液)對精液損失的恐懼有關,據稱先兆包括過多的性交,排尿障礙,不平衡的身體體液和飲食,主要徵狀為患者會排泄出白色的尿液,被解釋為精液流失。傳統補救措施集中在服用草藥以恢復精子或體液平衡。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