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拉斯克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拉斯克獎(英語:Lasker Award),始自1946年的年度獎,獎勵取得了重大醫學科學貢獻的在世醫學研究者。

快速預覽 拉斯克獎, 授予對象 ...

概述

拉斯克獎素有「美國的諾貝爾獎」之美譽,是美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獎項,也是醫學界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一項大獎[來源請求],1946年,由被譽為「現代廣告之父」的美國著名廣告經理人、慈善家阿爾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瑪麗·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創立,旨在表彰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而瑪麗本人即為有影響力的醫學研究者。自1962年起,獲此項醫學獎的科學家中有半數以上在隨後的數年裏又獲諾貝爾獎。截至2005年,超過300人次獲得拉斯克獎,其中至少已有71人相繼獲得過諾貝爾獎。

拉斯克獎的評選結果通常於9月公布,而諾貝爾獎通常是10月公布,因此拉斯克獎在醫學界又被稱作「諾貝爾獎風向標」。而且,獲得基礎醫學研究獎後再獲得諾貝爾獎的比例更高。1997年以來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中,近一半也是拉斯克獎得主:1997年(諾貝爾獎)Stanley B. Prusiner(1994,拉斯克獎),1998年Robert F. Furchgott(1996)、Ferid Murad(1996),1999年Gunter Blobel(1993),2000年Eric R. Kandel(1983),2001年Lee Hartwell(1998)、Paul Nurse(1998),2002年Sydney Brenner(1971),2003年Paul C. Lauterbur(1984),2005年Barry J. Marshall(1995),2015年的屠呦呦(2011)。而近幾屆諾貝爾化學獎,也有多位拉斯克獎獲得者:2003年Roderick MacKinnon(1999),2004年Aaron Ciechanover(2000)、Avram Hershko(2000)。

Remove ads

獎項

拉斯克獎最初設有三個獎項:基礎醫學研究拉斯克獎(Basic Medical Research)、臨床醫學研究拉斯克獎(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和公共服務拉斯克獎(Public Service,2000年被重新命名為瑪麗·沃德·拉斯克獎,以紀念拉斯克夫人)。

1997年後,又增設特殊貢獻拉斯克獎(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位於美國紐約阿爾伯特和瑪麗· 拉斯克基金會(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是拉斯克基金的管理機構,獲獎者由25名來自世界各國的傑出科學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選產生。

族裔別獲獎者

日本人

截至2014年,共有7名日本人獲獎,人數居亞洲各國之冠。其中2人亦獲得諾貝爾獎

更多資訊 姓名, 出生年份 ...

華人與中國人

馬海德不是華人,是入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黎巴嫩裔美國人。

更多資訊 姓名, 出生年份 ...

類似獎項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