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艾特爾·腓特烈親王號大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艾特尔·腓特烈亲王号大巡洋舰
Remove ads

艾特爾·腓特烈親王號(德語:SMS Prinz Eitel Friedrich[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四艘馬肯森級大巡洋艦的3號艦,最初是為替代老舊的防護巡洋艦弗蕾亞號而以「弗蕾亞代艦(Ersatz Freya)」為代號訂購[註 2]。它於1915年11月3日在漢堡布洛姆-福斯船廠開始架設龍骨,當局原計劃以德皇威廉二世次子艾特爾·腓特烈親王的名字為艦隻命名,但工作進展緩慢,最終於1917年夏季停建,離竣工尚余大約21個月工期。該艦於1919年11月17日正式從海軍名錄英語Navy List中除籍,但其艦體直至1920年3月13日才下水,以便為其它船舶騰出滑道。[2]下水儀式,船廠工人將其命名為諾克斯號Noske),以紀念首任國防部長英語Ministry of the Reichswehr古斯塔夫·諾斯克。隨後,艦隻被售予拆船商,並於1920至1922年間在漢堡拆解報廢。[3]

快速預覽 歷史, 德意志帝國 ...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