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芬蘭次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次區(芬蘭語:seutukunta,瑞典語:ekonomisk region)是芬蘭的一種用於統計用途的區劃。每個市鎮屬於某個次區,其隸屬關係取決於市鎮之間的合作關係,以及居民的通勤範圍。次區內的市鎮必須屬於同一行政區。次區的劃分不再是行政區劃,而僅用於統計目的,但這也是一種有效的劃分方式。
次區用於芬蘭經濟暨就業部作為其地區補貼政策的區劃方式。該部也每年確認次區劃分的變化。次區相當於歐盟的統計領土劃分級別LAU 1(以前為NUTS 4)。2021年起芬蘭劃分為69個次區,其下分為309個市鎮,其上則有19個行政區。
次區的劃分始於1994年,自2014年起次區劃分不再是官方的行政區劃,2018年時次區是芬蘭統計機構使用的區劃單位之一[1][2]。
列表
| 拉普蘭區(Lappi) 
 凱努區(Kainuu) 北波赫揚馬區(Pohjois-Pohjanmaa) 
 南薩沃區(Etelä-Savo) 北卡累利阿區(Pohjois-Karjala) 
 北薩沃區(Pohjois-Savo) 
 南波赫揚馬區(Etelä-Pohjanmaa) 
 中波赫揚馬區(Keski-Pohjanmaa) 中芬蘭區(Keski-Suomi) 
 皮爾坎馬區(Pirkanmaa) 
 波赫揚馬區(Pohjanmaa) 薩塔昆塔區(Satakunta) 芬蘭本部區(Varsinais-Suomi) 
 南卡累利阿區(Etelä-Karjala) 坎塔海梅區(Kanta-Häme) 屈米河谷區(Kymenlaakso) 派耶特海梅區(Päijät-Häme) 
 新地區(Uusimaa) 
 奧蘭區(Ahvenanmaa) |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