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苑塘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苑塘話(客家話:Yen-thòng-fa),又稱鴦塘話、蛇話,是建立在現代漢語客家話的基礎上、一字兩音節的人工語言和語言遊戲,流傳於中國廣東省興寧市龍田苑塘地區[1]。
歷史
苑塘話主要在苑塘地區的羅姓各房宗族內流傳,以及在宗族小學內教育和繼承,具有宗族認同的作用[2]。苑塘話的發明可能與苑塘羅姓宗族為了傳達商業、軍事或其他秘密活動消息有關,其時間可能在晚清[3]。
苑塘話至少有漢字和字母文字兩種書寫形式,但大多數苑塘話使用者未有掌握;一名十九路軍中級軍官能夠用漢字書寫苑塘話;文化大革命期間,苑塘地區是「旗派」和「聯派」武鬥的重災區,苑塘羅姓宗族利用苑塘話規避軍宣隊和社教隊的駐村工作[4]。當代羅姓宗族少有苑塘話使用者[3]。
規則
苑塘話的規則為將客家話的一字拆分為兩個音節,多數情況下,其中一個音節的母音(輔音)與字的母音相同,另一個音節的子音(元音)與字的子音相同。
母音的口訣為「安手野行我快,短蓬孤就波遮。問先宗身何處?桃花源李門家。」子音的口訣為「寬心東西磊私,虧跟砌粗他山。漂身春秋淹呵,低聲呼相歐歌。」[4]
用例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