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菊池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菊池病,也稱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結炎[1]或菊池-藤本病[2][3]。1972年由日本福岡大學病理學教授菊池昌弘發現,同年,另一名日本學者藤本吉秀也報告了這種疾病。
流行病學信息
菊池病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常見於日本,偶見於亞洲其他地方、美洲和歐洲。平均發病年齡為20-30歲,患者多為女性。這種疾病的原因尚不清楚,已有感染和自體免疫兩種假說。淋巴腺症狀一般在幾個星期內發生,最長達到六個月。復發率約為3%。罕見死亡,死亡者多為肝臟衰竭、呼吸衰竭、心臟衰竭造成。
病理學信息
一些研究顯示,遺傳因素和該病的自體免疫有關。一些病例[4]顯示出該病和細胞巨大型病毒、EB病毒、單純疱疹病毒、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人類流行性感冒病毒、人類小DNA病毒B19有關。沒有證據證明該病和紅斑狼瘡有關。
臨床症狀
菊池病症狀表現是發熱、淋巴結腫大、皮疹和頭痛。罕見肝脾腫大和神經系統症狀,神經系統症狀類似於腦膜炎。有時被診斷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結核,淋巴瘤或病毒性淋巴結炎。
診斷和治療
該病一般由活體組織切片診斷。由於菊池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self limiting illness),會因與霍奇金病的相似而誤診。抗核酸抗體、抗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檢驗常為陰性。
目前沒有針對該病的治療方法。目前的治療方法是支持性的,甾體疫苗和類固醇對嚴重症狀有效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